萬大李文宗老師的分享
Dear Miss Nee:
將近一個夏令營跟著孩子到教室,除了自己也上課的原因外,其實是很好奇地想知道,既然您說想以一個辦學校的態度來辦夏令營,那到底要如何操作?
先說行政上我的觀察:妳、婉如和Amanda,三個人撐起整個課程架構(含行政)、Teacher
Jay和 Joe的授課,再加上隊輔配合,就把整個夏令營揮灑的虎虎生風。這樣的效率讓我好生感動,也自覺在體制內保護下的自己幸福太多了。
再說課程內容:您的Phonics教學、Amanda帶著孩子演戲親自示範語調(我覺得Amanda很感性,很適合朗讀詩—這樣的觀察不知對不對!)Jay豐富而又活潑的教學內容(觀察Joe老師的機會較少),英語的部份自有你們的專業無話可說。下午的課程裡,雖然自己正在上課沒能實際看孩子們的反應,但透過Harry的描述,我相信影片已經讓孩子接收到您想傳達的概念(Harry說他最喜歡「天才老爹」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過,看到您用心地針對影片內容設計學習單讓孩子回家作,可是真正有回饋的孩子並不多。我倒是建議這部份是不是以現場分組討論然後共同完成一份學習單來操作較好,一方面可解決那些動機不足不想寫學習單的孩子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訓練大家討論的能力。
最後我想談談對輔導員的觀察:他們的確如你所說彼此熟悉,像個大家庭的一份子,擁有愛心,但跟他們一起上課的過程中發現:大部份的人說話缺乏自信,也欠缺思考與自我的觀點,正如蕭詠太老師在演講中提的:「台灣的孩子樂觀開朗樂活。」他們對於事情採取比較輕鬆簡單的方式去對應,不似我們這一代的沉重與緊張。(或許這正是您焦慮的原因吧!唉!也是我面對自己孩子時的焦慮)
有一次和Jay討論一個問題,Jay提到文學的重要,當時沒時間在跟他詳細請教,我很想跟Jay再問清楚甚至想上Teacher Jay有關文學或思考訓練的課(不知道有沒有開過)因為我和雅玲在學校總想在課程的夾縫中去擠出一點時間來做做人文素養的薰陶和思考的訓練,而我們根本沒受過這樣的訓練,做起來總覺像是摸象過河---自己在探索。我一直認為文學(包含電影)及思考能力的養分或許能幫助學生(或輔導員)去思索自己的人生-----輔導員們需要更大的挑戰而不只是當個隊輔。不過這一次上海行應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若是Teacher Jay能提供有關文學或思考訓練的課(西方教育的優點)我相信會更好!
有時候我會拿「萬大分校」和「二十一世紀美語」來做比較,其中還真有些類似之處。譬如,在分校我們老師自己的孩子都在裡頭,在二十一世紀有Jon、晧皓及一些跟著你十幾年的孩子;我們都在現實之下相掙得一些理想。但最讓我佩服的您的執行力及看是無窮的毅力,那是,讓我最感動也最不及您的,有時我也不免覺得孤單但感受到您對學生的愛,那份孤單就又淡了。
拉拉雜雜寫了一些,希望能提供您一些參考。祝
順利、愉快!
李文宗 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