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09:48:02阿盛
【文友新作】記憶中的聲音 — 李月樹
攝影 / 碩人
半夜,天仍漆黑,大眾猶在夢鄉,公雞又「咕咕咕」盡職地叫醒日出,火雞也不忘「咯咯咯」來唱和。隨著天色濛濛亮,阿母呼喚我們起床,童年的巷道也開始繽紛熱鬧,各種各樣熟悉、親切的聲音此起彼落,綿延不止響了起來。
記憶中的聲音始終迴旋在耳鼓,在腦海中餘波盪漾,遙遠、模糊、深邃,又深刻……。
「咕咕咕」公雞叫醒日出,「咕咕咕」火雞也來唱和。天色由黑至灰轉白,漸層濛濛亮。「嚓」一聲,阿母畫亮火柴,點燃煤炭,烹煮稀飯。接著叫醒我們四個小孩,準備去上學、上工。我喜歡賴床,阿母有時會耐心哄騙,有時會大呼小叫:「緊起來啦!」她看心情,但我不會看臉色,從小就白目。
上廁所、刷牙、洗臉這些畫面,背景音是廚房稀飯滾燙的「呼嚕」聲,以及阿母在客廳掃地的「唰唰」聲。
不久「噹噹噹」販售各種醬菜的推車來了,我跟兄姊爭著要去買醬菜,老闆我要這個、我要那個……大家蒼蠅般「嗡嗡」圍繞著醬菜車,老闆忙得不可開交。
然後是「唏哩呼嚕」我們喝粥的聲音,配著醬菜,邊打著飽嗝,邊踢掉拖鞋,換上布鞋,兩位姊姊去紡織廠上工,我和大哥去國小及初中上課。
出了門,陸續看見同學,開心打招呼,再一起「嘰嘰喳喳」上學去。接著傳來學校上課鐘響,以及學生朗讀課文聲。
家裡,阿母也沒閒著,洗完碗筷,再半蹲坐矮板凳上,洗一大臉盆衣服。阿母一件一件用力搓呀搓,刷子刷呀刷,「嘩啦啦」打開水龍頭沖洗,額頭上的汗水也「啪嗒啪嗒」雨滴般落下。用手背揩去汗水,使勁地擰乾衣服,「唰」一聲撐開,一件件晾掛在陽光下。
這時,會有菜販挑著扁擔來叫賣,不過阿母大多會選擇去市場,一來菜色較多,二來趁機回附近娘家,三來遇見熟識的三姑六婆可閒聊一番。
不過,因為中午要給工廠的女兒送便當,她不能耽擱太久,趕緊回家,快手快腳準備午餐,剁菜剁肉「剁剁剁」,再來煎煮炒炸,一刻也不得閒。
而住隔壁的我阿姨,因表哥表姊都在外頭打拚,她慵懶地打開收音機,一邊塗指甲油,一邊收聽音樂,及主持人舌燦蓮花販賣各種商品廣告,心癢癢地盤算要買什麼。
「噹噹噹──」中午下課鐘響。那時,電視布袋戲剛開播,史艷文和藏鏡人轟動武林、驚動萬教,我們小朋友一聽到鐘敲響,就趕緊揹書包衝回家,大口吃午飯,再去比較有錢的同學家看布袋戲,揮舞著雙手,學布袋戲偶「鏘鏘鏘」廝殺。
看完電視,乖一點的小孩會主動回家做功課,我則皮皮地蹲在門庭前用橡皮筋射蒼蠅、蚊子,磨好半天才被阿母叫回去睡午覺。
那時,盲人按摩師會扶著他妻子臂膀,挨家挨戶來幫人按摩。阿母沒錢請不起,便叫我幫忙搥背,但我沒耐心,「咚咚咚」勉強搥到一百下就說沒力氣了,躺在旁邊裝睡。
有時,睡不著就偷偷起床,去隔壁找同學玩撿沙包、搧尪仔標。音量當然要壓低,最好像演默劇,無聲對話,才不會吵到大人們休息。
直到推著犁仔卡來收購破銅爛鐵的阿伯,高聲喊著:「有酒矸通賣無?歹銅舊錫、簿仔紙通賣無?」才把大家喚醒。三不五時也會有人上門來補破碗、破盤,或收購雞毛、鴨毛。還有算命的提著一個鳥籠,裡面有隻文鳥會幫人抽籤卜卦,我們小朋友都很好奇那隻文鳥到哪拜師學藝,功夫如此厲害!
然後,上全天課的大哥哥大姊姊放學回來,整條巷弄就全都甦醒了,十分熱鬧。有玩跳橡皮筋、跳房子,也有玩單手相殺、踢銅罐仔、打陀螺,還有人相約去學校操場丟躲避球、打羽毛球,或打棒球。幾乎每個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嬉鬧歡愉聲直上雲霄。
等大家玩累了,外省伯伯就會出現,他操著響亮的山東口音喊:「包子、饅頭、豆沙包……。」吸引許多人購買,沒錢的就看別人吃,流口水乾瞪眼。
不久,天色漸漸暗了,陸續會有家長出來喊:某某某洗澡了,或寫功課、吃晚餐。隔鄰小黑狗也會出來「汪汪汪狂」吠,大家就各自乖乖地回家。
吃飽飯,阿爸不時會出門去打牌,但偶爾會帶我去鄰居家看《勇士們》影集,只要那熟悉的主旋律一下,眾人都跟著既期待又緊張起來,一顆心懸吊著好刺激。
有時廟口也會演歌仔戲或布袋戲,月光下,大家拿著圓板凳出來排排坐看戲,戲班敲鑼打鼓邊演邊唱,文白夾雜,鬧熱滾滾。而我對後台比較好奇,喜歡看歌仔戲演員對鏡塗抹胭脂、換穿精緻戲服,或瞧布袋戲師傅如何使用雙手操弄戲偶,飛天鑽地,感覺比前台有趣多了。
我在戲棚前後鑽來竄去,學習各種唱腔和動作,似乎比台上演員還忙碌。
九點多,散戲了,大家就準備睡覺。這時,賣燒肉粽的開始來叫賣,而聽到開水壺嘴滾燙的「逼逼」聲,就知道賣麵茶的也來了,如果在冬天,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麵茶,一定會暖呼呼地一覺到天明。
半夜,天仍漆黑,大眾猶在夢鄉,公雞又「咕咕咕」盡職地叫醒日出,火雞也不忘「咯咯咯」來唱和。隨著天色濛濛亮,阿母呼喚我們起床,童年的巷道也開始繽紛熱鬧,各種各樣熟悉、親切的聲音此起彼落,綿延不止響了起來。
記憶中的聲音,在耳鼓,在腦海,在靈魂深處,迴旋、繚繞、盪漾不已……。
記憶中的聲音始終迴旋在耳鼓,在腦海中餘波盪漾,遙遠、模糊、深邃,又深刻……。
「咕咕咕」公雞叫醒日出,「咕咕咕」火雞也來唱和。天色由黑至灰轉白,漸層濛濛亮。「嚓」一聲,阿母畫亮火柴,點燃煤炭,烹煮稀飯。接著叫醒我們四個小孩,準備去上學、上工。我喜歡賴床,阿母有時會耐心哄騙,有時會大呼小叫:「緊起來啦!」她看心情,但我不會看臉色,從小就白目。
上廁所、刷牙、洗臉這些畫面,背景音是廚房稀飯滾燙的「呼嚕」聲,以及阿母在客廳掃地的「唰唰」聲。
不久「噹噹噹」販售各種醬菜的推車來了,我跟兄姊爭著要去買醬菜,老闆我要這個、我要那個……大家蒼蠅般「嗡嗡」圍繞著醬菜車,老闆忙得不可開交。
然後是「唏哩呼嚕」我們喝粥的聲音,配著醬菜,邊打著飽嗝,邊踢掉拖鞋,換上布鞋,兩位姊姊去紡織廠上工,我和大哥去國小及初中上課。
出了門,陸續看見同學,開心打招呼,再一起「嘰嘰喳喳」上學去。接著傳來學校上課鐘響,以及學生朗讀課文聲。
家裡,阿母也沒閒著,洗完碗筷,再半蹲坐矮板凳上,洗一大臉盆衣服。阿母一件一件用力搓呀搓,刷子刷呀刷,「嘩啦啦」打開水龍頭沖洗,額頭上的汗水也「啪嗒啪嗒」雨滴般落下。用手背揩去汗水,使勁地擰乾衣服,「唰」一聲撐開,一件件晾掛在陽光下。
這時,會有菜販挑著扁擔來叫賣,不過阿母大多會選擇去市場,一來菜色較多,二來趁機回附近娘家,三來遇見熟識的三姑六婆可閒聊一番。
不過,因為中午要給工廠的女兒送便當,她不能耽擱太久,趕緊回家,快手快腳準備午餐,剁菜剁肉「剁剁剁」,再來煎煮炒炸,一刻也不得閒。
而住隔壁的我阿姨,因表哥表姊都在外頭打拚,她慵懶地打開收音機,一邊塗指甲油,一邊收聽音樂,及主持人舌燦蓮花販賣各種商品廣告,心癢癢地盤算要買什麼。
「噹噹噹──」中午下課鐘響。那時,電視布袋戲剛開播,史艷文和藏鏡人轟動武林、驚動萬教,我們小朋友一聽到鐘敲響,就趕緊揹書包衝回家,大口吃午飯,再去比較有錢的同學家看布袋戲,揮舞著雙手,學布袋戲偶「鏘鏘鏘」廝殺。
看完電視,乖一點的小孩會主動回家做功課,我則皮皮地蹲在門庭前用橡皮筋射蒼蠅、蚊子,磨好半天才被阿母叫回去睡午覺。
那時,盲人按摩師會扶著他妻子臂膀,挨家挨戶來幫人按摩。阿母沒錢請不起,便叫我幫忙搥背,但我沒耐心,「咚咚咚」勉強搥到一百下就說沒力氣了,躺在旁邊裝睡。
有時,睡不著就偷偷起床,去隔壁找同學玩撿沙包、搧尪仔標。音量當然要壓低,最好像演默劇,無聲對話,才不會吵到大人們休息。
直到推著犁仔卡來收購破銅爛鐵的阿伯,高聲喊著:「有酒矸通賣無?歹銅舊錫、簿仔紙通賣無?」才把大家喚醒。三不五時也會有人上門來補破碗、破盤,或收購雞毛、鴨毛。還有算命的提著一個鳥籠,裡面有隻文鳥會幫人抽籤卜卦,我們小朋友都很好奇那隻文鳥到哪拜師學藝,功夫如此厲害!
然後,上全天課的大哥哥大姊姊放學回來,整條巷弄就全都甦醒了,十分熱鬧。有玩跳橡皮筋、跳房子,也有玩單手相殺、踢銅罐仔、打陀螺,還有人相約去學校操場丟躲避球、打羽毛球,或打棒球。幾乎每個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嬉鬧歡愉聲直上雲霄。
等大家玩累了,外省伯伯就會出現,他操著響亮的山東口音喊:「包子、饅頭、豆沙包……。」吸引許多人購買,沒錢的就看別人吃,流口水乾瞪眼。
不久,天色漸漸暗了,陸續會有家長出來喊:某某某洗澡了,或寫功課、吃晚餐。隔鄰小黑狗也會出來「汪汪汪狂」吠,大家就各自乖乖地回家。
吃飽飯,阿爸不時會出門去打牌,但偶爾會帶我去鄰居家看《勇士們》影集,只要那熟悉的主旋律一下,眾人都跟著既期待又緊張起來,一顆心懸吊著好刺激。
有時廟口也會演歌仔戲或布袋戲,月光下,大家拿著圓板凳出來排排坐看戲,戲班敲鑼打鼓邊演邊唱,文白夾雜,鬧熱滾滾。而我對後台比較好奇,喜歡看歌仔戲演員對鏡塗抹胭脂、換穿精緻戲服,或瞧布袋戲師傅如何使用雙手操弄戲偶,飛天鑽地,感覺比前台有趣多了。
我在戲棚前後鑽來竄去,學習各種唱腔和動作,似乎比台上演員還忙碌。
九點多,散戲了,大家就準備睡覺。這時,賣燒肉粽的開始來叫賣,而聽到開水壺嘴滾燙的「逼逼」聲,就知道賣麵茶的也來了,如果在冬天,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麵茶,一定會暖呼呼地一覺到天明。
半夜,天仍漆黑,大眾猶在夢鄉,公雞又「咕咕咕」盡職地叫醒日出,火雞也不忘「咯咯咯」來唱和。隨著天色濛濛亮,阿母呼喚我們起床,童年的巷道也開始繽紛熱鬧,各種各樣熟悉、親切的聲音此起彼落,綿延不止響了起來。
記憶中的聲音,在耳鼓,在腦海,在靈魂深處,迴旋、繚繞、盪漾不已……。
福報副刊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