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 10:53:23阿盛

【文友新作】沒有歷史的日子 — 徐夢陽




沒有歷史的日子,是遲鈍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這句話是過去讀歷史時最常放在心中的一段話,那時候對歷史有興趣,絕非只是因為成績。固然,從國中開始,我的歷史成績都很不錯,每次都能在班上名列前茅,也曾當過歷史小老師,不過,我對文學也有很深厚的興趣。本來,「文史不分家」也是常態,因為兩者都有相關聯的事物,所以文史對我來說都相當重要且有意義。

只是,要讀歷史這條路,對於家中長輩而言,是小道,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即使取得好成績,進入了不錯的學校,仍在他們眼中是賺不到的錢。他們總覺得,與其要讀歷史,還不如就直接外出工作,或是取得教師證,早點出來賺錢比較好。可是,歷史這門學問,是上下古今,寰宇興替,都得觸類旁通,並非只是讀四年,就可以得到什麼。所以,我跟家人說要讀研究所,反正從大學開始,我都是用學貸,而且生活費也都是自己打工賺來的,後來他們也能體諒我,讓我繼續升學。

當然,在歷史這條路上,並非那麼順遂,一開始,我也是心有動搖,畢竟考試成績並不理想,後來所幸還是上了哲學系,但我還是拼命選修有關歷史的課程,希望可以讀歷史。在一次的契機之下,與同學報名了轉學考,考上了歷史系,正式從哲學轉到歷史,那是我最開心的時刻之一。因為,我終於可以如願以償,閱讀自己想讀的書籍,例如錢穆、梁啟超、余英時、杜維運等人的好文章與好書了。

我覺得一間學校之所以會好,圖書館是很重要的一環。那時候學校的圖書館有著許多歷史書籍,讓我不用透過買書,就可以閱讀很多書,還可以利用學校的線上資料庫,查詢許多國內外知名學者所發表的論文期刊,這讓我的學習相當精進。後來進了研究所,學校的圖書館與資料庫更為專門,還可以從其他圖書館調閱期刊論文,這對於我學習歷史這條路感到相當開心,因為很多事情都相當省力獲得。

當然,因為學長的關係,我也學會到其他圖書館列印資料,還有去逛書店,找到我想要的書籍,用便宜的價格取得。同儕之間的切磋與談論相關的歷史,也是很快樂的時期,每當一個理論出來,或是一個重要的架構,都能讓我們秉燭夜談。

自從畢業之後,面對現實的事情,就離歷史越來越遠,所追求的,也不再是那些專門性的歷史概念,而是轉性較為普羅大眾的歷史知識。於是,圖書館變得較少前往,專門的歷史書也不再買了,甚至因為空間的關係,所以賣掉很多就學歷程的書籍,看著臉書朋友再發表有關歷史的討論,我也漸漸感到疏離,感到陌生,好像自己提不起勁。不過,看到我退休的指導老師仍然對歷史充滿熱忱,看到一些畢業後到其他場域就業的同學也仍對歷史有興趣,好像喚醒我內心對於歷史熱愛的初衷。沒有歷史的日子,是遲鈍的,而我不想繼續遲鈍,我要努力重拾歷史。

中華副刊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