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新作】 背後的手 — 林佳樺
月前觀看東京奧運,選手們的血淚辛苦,讓我更能同理帶了一年的體育班孩子。
必看的是賽程結束那一刻選手與教練的互動,那是情感與信任的連結。如男子體操鞍馬賽後、李智凱勇奪銀牌時,像個孩子般與阿信教練緊緊相擁,看到媒體報導阿信平時訓練的過程,常以以單手調整、承接李智凱的重量及姿勢;女子羽球金牌賽、中場休息時間,賴建誠教練拿著熱敷袋為戴資穎紓緩頸項筋絡;男子羽球雙打麟洋配奪金那一刻,王齊麟興奮地給教練陳宏麟(也是昔日搭檔)印上一個吻;楊勇緯奪得柔道銀牌時,與教練劉文等激動相擁;羽球女單賽,泰國一姐依瑟儂敗給戴資穎時,在謝芝華教練懷中慟痛哭;女子跆拳賽前,韓籍教練李泰相檢查羅嘉翎的腳踝……
生活中,我們可能也有個「教練」的存在,如同李智凱,放心地把全身重量交給對方,累了、想再度出發,教練會為我們拿出暖暖包,順風時,我們以深情一吻或擁抱表達感謝;受挫了,對方的臂彎能接受我們的淚水及最狼狽、歇斯底里的一面,在對方面前,我們無所畏懼地表現出五歲、三歲的樣子。
我呢?是承接孩子、學生、另一半的那隻手嗎?
想起奧運前的資格賽,嘉翎因背負搶滿額門票的壓力崩潰大哭,教練劉聰達說:「我要她好好發洩情緒,只要過了這一關,她一定會有所成長,無論是心態或是想法。」
拿個極平常卻好懂的比喻,在我們不知道方向或走彎道、錯路時,教練就是GPS導航系統,而,教練比訓練監控更柔性的是,與運動員之間有著「心」的連結,知道何時該激勵選手、何時要讓運動員發洩壓力、知道何種方法可以點燃選手內心遠望目標的火苗、知曉何時可以厲聲責備,卻不會讓對方怯步。
人生中,未必都有那隻手的存在;若沒有,那麼,就接住自己,習慣自己的重量。♣
下一篇:【文友新作】老時光 — 栩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