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新作】酒矸倘賣無 — 石芳瑜
訂某雜誌一年了,看到上面出現一則「紙本再生」的廣告:「若已累積超過二十本,即可預約專人到府取件,將雜誌消化成再生製品,讓資源永續,也讓地球喘口氣。」
這真是太好了,正想著改天來打電話,這才想起以前家中總是收集著舊報紙,每隔一段時間就等著收廢銅爛鐵的小販來取。那時不要說是免費,我們還可以拿到一點錢。父親把這事交給我,收入就當成我的零用錢,所以聽到「有酒矸倘賣無」的叫賣聲,我總是很興奮。長大後才聽到蘇芮唱著悲催的〈酒矸倘賣無〉,可是這些小販對兒時的我來說有如天使,不要說是同情,更不可能輕慢。孩子的眼裡,並沒有那些世故。甚至我後來經營二手書店,收書也算是回收業吧,但我一點也不覺得委屈。
我從來不是一個守舊的人,這些年雖然開始懷舊,除了一種朦朧美感的情懷,我真正覺得舊時代好的,只有當時的環保。不要說沒有免洗碗筷了,彼時我們像《花樣年華》裡的張曼玉,拎著一個提鍋裝湯麵。塑膠袋也沒那麼多,我還記得柑仔店會將報紙摺成一個三角形,可以用來裝糖、包糖果。還有荷葉麻繩用來包豬肉。一切純天然,樣樣可回收。哪像現在?保麗龍、寶特瓶……魚也愈來愈貴,因為牠們肚子裡吃進了一大堆塑膠袋,我們的地球充滿著這些人類製造出來千年不朽的垃圾。
大概是從小就有賣報紙、舊物的經驗,長大的我自然也就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而且紙盒、鋁箔包一定壓扁再丟。嫁到先生家之後,每次都要叮嚀,因為他習慣垃圾一丟就算了。後來想想是他們家富裕造成的隨便,貧窮反而讓我養成了好習慣。
可惡的是,辛辛苦苦做垃圾分類,有一天這份雜誌卻揭露:「辛苦做的分類回收,只是一場騙局?」資源回收廠將做好分類的垃圾全部混在一起,等南部的回收商載走之後,再重新分類。這樣不是騙我們做垃圾分類嗎?於是先生反而笑我:有做跟沒做不是都一樣?這大概也是這份雜誌和環保公司合作落實紙本回收的原因。或許一部分要怪大家垃圾分類真的做得不清不楚,如紙容器有塑膠成分,不能當廢紙回收。還有許多包裝真是混雜著各種材質,讓人如何分類?
想起小時候做資源回收的小販,每一樣可都分得清清楚楚啊。而且回收金也是一個誘因,在那個貧窮的時代,我們反而對地球有更多的善待。
現在政府開始推動減塑了,一些餐廳也不再提供內用者紙杯和免洗餐具。總還有一些誘因和罰則可以想想,抱著「酒矸倘賣無」的懷舊與惜福心情,讓地球好好喘口氣。
聯合報2020.02.01
下一篇:【文友新作】苦海無牙 — 林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