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9 11:22:29阿盛

【文友新作】我的琅嬛福地 — 佳樺







     結婚生子後,我的時間、空間被細碎地切割,原本工作的書桌,被當成急用尿布台;書架一半騰出來,放置育兒需知用書;家裡可以讀書之地方,常在移動——席地、倚床、餐廳、廁上……。我常想起吳爾芙說,女人需要屬於自己的房間,在自己的家,我卻找不到固定閱讀的空間。

 十多年前,丈夫曾有意出國,為了有一技之長,我報名烘焙證照班。麵糰由備料、發酵、烘烤出爐,長達三小時;等待成品過程,我坐在鍋爐烤箱旁,研讀考照專書,累了,便拿本小說閱讀。家人不愛進廚房,考證照那段時間至今,鍋爐旁的平台,成了我在「移動式書房」中,讀最多書的地方。

 平台左方冰箱門上,掛有小型計時器,我按下按鈕,計數麵糰何時發酵完成,要切割、進爐,接著一頭栽進書中時空。

 有次將麵糰送進烤箱,我在一旁閱讀駱以軍《西夏旅館》,上下兩冊,共四十五萬字。這是本難懂、似乎沒有一條線性化情節的小說,我咀嚼魷魚絲,一面啃食讀不太懂的內容,一字一字,用力將文字「吃進去」。有幾度曾想放棄此書,卻又著迷內容中某種魔幻迷離的非現實感,當計時器響起,我還想精讀一遍,心想吐司三分鐘後再出爐,麵皮更酥脆。當我聞到空氣中的焦味,慌忙地從西夏旅館,奔至烤箱旁。日後在書局看到此書,我常錯覺身處在四周飄散著焦味的迷離幻境中。

 在廚房看書,食物取得相當方便。有時我會泡壺茶,點盞燈,寫近日的見聞;讀書是,我喜歡嚼食有咬勁的牛肉乾、魷魚絲、堅果,想像自己用力啃咬文字,把字「吃進去」,吃進越多雋永作品,彷彿為文字打下些基本功。某次看了阿盛老師〈十殿閰君〉與〈秀桃〉,令人神傷的結局,我對出爐的糕餅竟無心品嚐。翻閱宇文正《庖廚食光》,我記下、料理、吃進書中每道菜色,追憶和作者共有的生活經驗及美好「食光」。

 曾看過報導,古人為了書籍防蛀,內頁間隙會放置芸香或樟木。女兒是好鼻師,她能藉由「書香」,推斷我看這本書時,正在烹調的食材——清雅果香混合奶蛋味,是烘烤水果磅蛋糕;略焦香酥的鑊氣,是用家中老鐵鍋,高溫油煎著米香鍋巴。書本放在廚房,久了,也沾染酸甜鹹澀。

 高中時看《琅嬛記》,豔羨晉代張華曾到過一洞,歷觀裡頭珍藏的《三墳》《九丘》《檮杌》等漢朝以前的奇書,書中說,此洞為「琅嬛福地」。我曾渴望擁有一間書城連壁的書房,但歷嚐「居無讀書所」的日子後,現今這小平台,就是我能在瑣碎時間中讀書的一方福地了。


中華副刊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