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7 16:45:49阿盛

【文友新作】藝不壓身 — 陳怡如



圖/想樂



「右手自中線落下,左掌接著橫推出拳,左腳同時後退45度,雙腳成弓字型……」這太極拳中的「倒捻肱」,我練了好幾周,不是忘了要出掌,就是漏了要走步,怎麼學都不覺得拳形和「倒」意有關,唯一沾上邊的只有倒退二字。形與意之間難以相通,默記拳招對向來背誦有阻礙的我而言,開始是件苦差事。

有回與學習寫作的文友交流學拳甘苦,「常常下課後回家要練習,手腳順序全亂了套,招跟招之間的串續真的很難……」原來,記不牢套路這件事不是只發生在我身上,初學者似乎都有這煩惱。

拳場旁蹲坐一望,沙地上方才練拳的足印,左、右、左、右連線如北斗七星圖,風似葉間篩透的金陽徐徐送來,將我吹向了童年時。

小時候,我在三合院長大,自叔公成立了宮廟後,三合院的前埕時時喧鬧不已。我們小孩常趁大人午寐時,溜到宮廟內玩耍,學木雕神像的表情和動作,偷信眾的供品嘗鮮,每逢大哥哥們在廣場前練神將舞,我們便抱著零食、飲料,在門簷下全程觀看,模仿著他們的眼神、擺手乃至踏步,因為廟會時,伯叔婆媽對他們的崇敬,在當時常常被大人責罵的我們看來,他們是少數能鎮住大人的「大人物」,感覺甚是威風。

唯獨在他們練踏七星步時,叔公會拉高嗓門,喊著「清場、清場!」被驅逐出境的我,疑惑著那裡頭藏著什麼秘密?躡手躡腳地獨自鑽進桌底,窩在虎爺旁,窺視著大哥哥們的走步、翻掌與轉身,左、右、左、右規律地像跳走在兩根獨木前進。

沙地旁凝視自己的足印,剛剛練拳步腳畫出的圖形,不正與當年偷窺的七星罡步相似?當下,攪擾我數周的「倒捻肱」招式被我轉譯成七星步默記,之後遇到困難的拳式,我便開啟複製、貼上模式──如先折臂、扭腰後怒視瞪地的「背折靠」,這不就是達摩怒目嗎?還有一手捧心,另手高舉、掌心向前的「高探馬」,招形與蹬鞍上馬全然無關,但也無妨,此招的態樣於我十足是觀音持蓮像呢。

透過一招又一招與微神明聯想,自己頓漸掌握藝(太極拳)與道(神明道)間的融合貫通,幼幼班的我,不再發愁於默記套路,而是位自若、遊於藝的初學者。

聯合報家庭副刊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