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6 10:33:56阿盛

【文友新作】泡澡 — 薛好薰




父親不太活動、也少流汗,隨著年紀越老,洗澡的間隔越久,幾日才洗一次澡,因此常被母親碎念不愛乾淨。父親不太看保健訊息,不知道專家的確建議老年人因皮脂腺分泌少、皮膚免疫力差,不需要天天洗澡,他彷彿會聆聽身體所散發的訊息一般,順從身體的需要,完全不理會母親的叨念。

家裡的浴缸是舊式的,由藍白紅小圓形馬賽克拼成,浴室並不寬敞,父親也不會時髦地在水中撒粗鹽、放氣泡浴球、藥浴包、滴水療精油等,或放音樂,講究泡澡的氣氛或療效。到了父親決定洗澡的日子,他會放滿一浴缸的熱水,蒸氣逐漸瀰漫,貼著綠色瓷磚的小小浴室逐漸淡濛濛地,牆壁似乎退去,那場景已成了父親入浴的經典畫面。想像中,他躺入浴缸,讓全身浸潤在溫熱的水中,徹底放鬆,時間夠久的話還能逼出些微汗水。那時的父親是否有徜徉飄盪在大海的感覺?還是彷彿回到生命之初的羊水中,被母體包覆,充滿安全與自在?我總懷疑他在浴室中是否進行了什麼神祕的儀式,因為,隔二、三十分鐘之後,浴室門打開,父親逆著光,從一團氤氳迷離中現身,我會有種錯覺,彷彿見到年輕時的他,從朦朧靉靆的時光走廊中出來,臉色紅潤、神情愉悅颯爽。

平時,父親若是感冒不舒服,或者因腎功能不佳導致雙腳浮腫時,他也會以泡澡的方式減緩症狀、消腫,對父親而言,泡澡不僅僅是清潔的功能而已,也是他放鬆、自行療癒的方式。

家人大多在蓮蓬頭下沖洗身體,速戰速決,父親則不然。他退休前在遠洋漁船上工作,二、三年才回家一次,有著和一般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父親喜歡泡澡,在我看來是很貴氣的舉止。而且也好奇:當他出海時該如何解決泡澡問題?後來聽父親描述,船上有限的空間都經過精確地丈量與最大效度地運用,狹仄的廁所與沖澡間僅能迴身,不可能設有浴缸。更何況,水的取得也不易,洗澡對船員而言是奢侈的事。即使捕撈魚貨,滿身腥味髒汙,也無法天天清洗。大洋中的海水並不像近海的那般黏,所以沖澡時是先用海水洗淨,再以淡化的清水沖過一次、擦乾。我想,這出海的兩三年中,他除了長期忍受海上漂流的寂寞與思念,附帶的還有無法泡澡的不便與渴望,而這一切是怎麼壓抑而變成習慣的呢?

家中唯有小弟受父親影響。他結婚生子後,特地買個木製浴桶,把這習慣延續下去,並且變成他和二個姪兒共浴的親子時光,這作法令我懷疑:小弟是否藉此試圖彌補昔時他和父親不曾有過的親暱與遺憾。而只要父親去探訪他們,小弟便讓父親和二個姪子一起泡澡,姪子幫父親擦背,讓平時少有笑容的父親顯得開懷。出遊的時候,飯店浴缸就是爺孫的遊戲場,玩到水溫變涼、皮膚變皺,姪子才不甘願地被抱起。我想,父親一定也感受到自己長期在小孩成長中缺席的遺憾,如今同樣希望彌補那些曾經錯過了的。

去年元旦後一周,父親發生車禍,安全氣囊爆開,傷了肋骨、手指,顏面瘀青。住院第二天突然呼吸不順,血氧濃度降低,被送入加護病房,緊急插管,病況一度危急。病情穩定下來後,父親可以認人了。誰知情況才開始好轉,他便趁護士不注意自行拔管。插管讓他喉嚨受損,只能用氣音和簡單書寫表達。他皺眉表示插管不舒服,很臭,不衛生,想出院回家,泡澡。但是醫生都不同意讓他轉到普通病房,怎麼可能讓他回家?於是,每回我們去探視時,父親總是發脾氣,不斷表示醫院不乾淨,想好好泡澡。

後來病情更穩定了些,醫生勉強同意讓父親到普通病房。可是才隔天,又出現積痰、呼吸不順,護士緊急召來醫生,經檢查之後詢問我和弟弟,必須再次插管、送加護病房。父親可能聽到我們和醫生的對話,激動地流下淚來。

第二次進加護病房,父親再也沒有醒來過。

送父親去火葬場途中,不斷浮現他生前最後一次有意識地、清清楚楚表達的願望,不明白父親是否因為不了解自己的病情,以為只要再泡澡就可以減輕痛苦,所以想用這種方式自療?還是他已經預知了什麼,想要潔潔淨淨地離開人世?

聯合副刊2017.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