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3 16:53:01阿盛

【文友新作】廟前的小籠湯包 — 徐夢陽







     一週上班五天,大約有兩到三次的機會去買廟前的小籠湯包當早餐,一方面因為好吃,另一方面距離上班的地方也近,不假思索的掏出五十元銅板,告訴老闆要一盒,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偶爾假日也會去買,但假日人多,都要等上好幾分鐘,才有剛出爐的小籠湯包可買。
 

 同事看到我常常提著廟前的小籠湯包,他們驚訝的說我很識貨,懂得選擇一間開了多年的老店,況且味道的確是很不錯。
 

 如果早進辦公室,我不用狼吞虎嚥,好整以暇將八顆小籠湯包依序入肚,可以細細品嘗每一口,想起老闆也是當場現做,並非冷凍湯包,豬肉餡內含的湯汁香甜,再搭配他們特製的醬油及辣椒醬,早餐吃一盒湯包,可以飽到中午。
 

 我也想起小時候母親常買小籠包給我吃,大概在大學以前,我以為的小籠包就像包子饅頭一樣,只算是小顆的肉包。後來到了台北,吃到名店的小籠湯包,一口咬下去滿滿的湯汁溢在湯匙,哦~原來還有一種叫小籠湯包,我這土包子沒吃過,第一次吃搭配薑與醬油,感覺很滿足。
 

 之後交往的女友知道我喜歡吃小籠湯包,便會遍尋有名的店家帶我去吃,每次出門,她帶我到那些店,先在菜單勾起的也是小籠湯包,然後很得意的說:我知道你就是愛吃這味。直到分隔兩地,聚少離多,或許直覺的找這間廟前的小籠湯包,是有些因緣的,而吃下去不只是美味,還多了點思念,就像遠方配送過來的。

中華副刊2016.10.13

攝影 / 楊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