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加州走台步》自序 ─ 吳柳蓓
我發現自己每天都得上Plurk講一些垃圾話,回應一些沒營養的話題才會舒坦,否則一日沒上就渾身不對勁,有如胸口壓著一塊石頭悶悶不樂。在Plurk的話題很open,葷素不拘、生冷不忌,玩笑開在法律與道德尺度邊緣,聊得越廢、越禁忌也就越療癒。這是一個弔詭現象,大家習慣在電腦前包裝、武裝自己,張貼在facebook或是Instagram的圖文總有點「報喜不報憂」,甚至「娛樂」性質的意味甚濃,說穿了也像一場「讚」的集體賽事,「已羨慕」、「閃爆」的留言蓋樓。願意在大庭廣眾(網路社群)寬衣解帶,袒露真實的人並不多,至少我是做不到,也沒有意願。
進入Plurk是緣分,噗友總計十幾名,來自五大洲,時空不是問題,默契與個性是聯繫的主因。人生功課則實困難又複雜,無法時時刻刻正經八百、面面俱到,活在傳統社會期待下,人格隨時要懂得分離、出竅、複製,以應付接踵而來的狗屁倒灶的考驗,因此偶爾的扭曲與分裂也是正常,只是面具戴久了,很容易忘記原來的面貌。那麼,有一個地方,一個空間,可以暢所欲言,肆無忌憚的開講、幹譙,沒有包袱和形象的束縛,以真實狀態活出自己的雛形,那真要謝天。舉例來說,某人說完婆婆的壞話,心中的委屈發洩了,晚上一家人和和樂樂上餐廳吃飯,席間還幫婆婆盛了一碗湯以示孝順,皆大歡喜。大多時候只是一股氣找不到出口,一旦講出來,有人願意順著當事人的毛理一理、摸一摸,再有意無意「落井下石」、「雪上加霜」或是「加油添醋」,甚至幫忙鞭屍得一塌糊塗再沒有更糟的步數了,當事人會突然神志清醒,良心不安的趕緊補上一句:「我婆婆其實沒有那麼壞,她對我蠻好的。」做為話題的結束,眾人鬆了一口氣。接著,各自回到崗位進行下一個噴火的話題。
所以在這個劍拔弩張、針鋒相對的社會裡,每個人應該要有一個隱密且信賴的管道可以說一說心裡的實在話,如果是會傷人的,醜化他人的,或是容易引起雞飛狗跳的話題,更應該如此,身心也會比較乾淨和健康。
2013下半年到2014年結束是我最沉潛的一年半,我花很多時間在Plurk混,看似無所事事,其實一半是為了放空自我,像電池放掉電量一樣,另外一半則是觀察噗友的生活模式。那很有趣,每個人的罩門不一樣,面對同樣一件事卻有迥異的反應,想想,那就是生活的面貌呀(簡稱「太陽底下的雞毛蒜皮」)。進一步想,雞毛蒜皮不正是生活文學最微妙之處嗎?光是說婆婆壞話就可以寫成純文學、大眾文學或是撰成一篇灑狗血的小說,若要強行入詩也是可以的。小孩不乖,老公白目,同事炫富,飼養的寵物搞破壞,這種發生在日常裡的短事拿來抱怨剛剛好,反正每個人的共同經驗很足,誰都能插嘴,靠吆的力量無遠弗屆。
在身心沉潛的一年半裡,中華副刊主編羊憶玫邀我為華副寫專欄,兩個星期交一次稿對沉潛中的我是極能應付的,事實上,我特別感謝憶玫,她擅長給人需要的,在我最低潮的時刻伸出一雙強而有力的手扶住我單薄不堪的靈魂,再打上一針強心劑,不振作起來都不行了。因為個性喜愛觀察紀錄,特別是發生在周圍的切身事件,因此專欄定名為「台美生活日記簿」,描寫台灣、美國的生活體驗,以此窺探兩國文化的異同。文化不同,許多事琢磨起來也就特別費力,記得有一次K的友人未事先電話告知就跑我家按門鈴,這件事在台灣也許不足掛齒,可是在美國卻是一件極rude的事,重視隱私的K一臉鐵青迎客,我也好尷尬好為難。
「台美生活日記簿」專欄寫了一年半,稿量累積了四、五萬字,內容偏向輕鬆詼諧的私人筆調,也許有些篇章過於「個人」,但也請包容我的觀點,生活邊邊角角太多,我看到的點,也許是你的線,他的面,所以我們不要交相指責,是以此專欄作為輯一,以「北加之夏」命名。輯二部分屬長篇,以「溫哥華的手心」命名。描寫台美兩地,關於職場與弱勢底層的觀察,旅遊文章收錄三篇,個人的情感抒發占了兩篇。坦白說,輯二的部分還是不離觀察兩個字,只是放慢速度去說,把場景範圍擴大,劇情加了層次,再投以當下的情感,一五一十攤開事件的全貌,沒有批判,讀者心中那把尺會丈量、質疑、消化,也許會有共鳴。
移居對我而言不算太難的決定,在台灣的日子不好也不壞,就是少了一點對生命的激情。在熟悉的環境太久,撥開世界簾幕的動力就會越來越薄弱,最後無力改變,只有妥協,然後一直不開心著,一直埋怨著,一直原地踏步著。溫哥華友人小淨曾為了一件事傷心不已,我跟她說,「人生轉角處處有驚喜,不要悲觀,要正向。」其實也是送給自己,逆境當前,要把握逆增上緣的力量,並且心存感謝。我感謝順境裡不斷突擊的叛逆爪牙磨練心志,也感謝逆境裡不定時伸來的雙手溫暖我的心,好與壞一體兩面,不管在台灣或在美國。文化與語言的衝擊考驗意志也開闊視野,旅行是一場世界性的洗禮,沒有買房子沒有關係,沒有買車子沒有關係,但是要記得去外面看一看,有了比較,才有明白,才會懂得不足,以及對誰感恩。
我把Plurk裡的老實話移了一部份在這本書裡,內文赤裸裸一片老實,於是我快要沒有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