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4 00:26:31阿盛
【文友新作】母親節 ─ 林育靖
十多年前的五月,我在精神科見習,有同學向主任反應:第二週六放假吧,好讓大家返鄉過母親節。主任毫不考慮,大手一揮拒絕要求:平日就要孝順,過節不要回去增添媽媽的麻煩啦。沒人敢再多說一句,確實,回家不是吃媽媽煮的菜,就是花爸媽的錢上館子。
後來我升格成為母親,節日對我有了雙重意義,我領會早先聽說的「當了媽後才知外婆最偉大」。首年好友千智捎來母親節賀卡,這份體貼心意替我初為人母的欣喜錦上添花;三年後兒子唱遊表達心意,孩童惹人發噱的動作,我卻看得熱淚盈眶。但隨著初體驗的感動淡去,我發現母親節對母者而言,較諸一年其餘三百六十四日,並不特殊,母親的付出與懸念綿延不絕,在給予之際,從不企求一個母親節蛋糕、按摩椅,或是雞精蜆精。
而在我仍沉浸於日復一日與稚子甜蜜蜜交流時,職場接觸的病家卻接連撞擊我心。逸芬,或稱李媽媽,三十一歲,育有一子一女,分別為五歲、三歲,第二胎產後一個月診斷乳癌,治療後復發,目前有骨、腦轉移,兩個孩子託給婆婆,逸芬希望爭取娘家媽媽照顧孩子的機會,但身體太虛弱,無力為之。章慧,另名蘇媽媽,三十七歲,舌癌末期,早已無能言語,撐著最後一絲氣力,想參加兩個月後長女的小學畢業典禮。杜杜,二十九歲,當黃媽媽未滿兩年,肝癌,臉色蠟黃腹部鼓脹,孩子看到她就哭,她告訴丈夫:不要再帶寶貝來了,每天照相來給我看,就好。二十六歲的杏雯,又叫陳媽媽,有個三歲女兒,但大腸癌折騰到杏雯比女兒更像孩子,常鬧脾氣叫女兒不要吵,媽媽好痛。
每月見到一位生命垂危的年輕媽媽,是上天要我早早醒悟:母子終須一別,勿耽溺過深?
她們當中,有人甚至不曾健康快樂地享受一次母親節。
另些年紀與我相仿的女子則面臨著母親的凋零。她們經常為工作奔走,為家庭忙碌,少數運氣好,可以暫拋一切看護母親。
有母親是必然,母親健在是福分。或許母親節更大的意義,在於即將失去母親以及無法再扮演母親角色的人,如何珍惜僅存的親子共度時光。對上有高堂下有兒女的臨終病患,加倍艱鉅。她們的眼淚時為擔憂子女婚嫁事業,時為自責不能盡孝侍奉年邁雙親。
為了讓病人與家屬留下美好的母親節印象,好讓他們往後面對不完滿的母親節,仍能揣著回憶的溫度,少點感傷,安寧病房每年舉辦感恩活動,鼓舞拙於言辭的兒女傳遞心意。丁媽媽因肺癌致終日喘氣咳嗽,規則服藥亦無法紓緩症狀,焦躁的呼吸頻度顯示器官病變之外猶有掛慮,小丁送上母親節卡片,請媽媽放心,他會照顧爸爸和妹妹,丁媽媽當晚有個異常平靜的睡眠,一週後安詳離去。一位老母親將社工師拍攝的相片收藏口袋,不時取出觀看,相片中坐輪椅的兒子正端蛋糕給她──這名四十多歲的兒子酗酒多年,回家總是討錢,不稱意便拳打腳踢,去年發現口腔癌,體能衰竭下來時老母親才敢靠近照料。母親的寬恕無須道理,只要有個原諒的藉口。
這年母親節音樂會,卻在悠揚的小提琴聲中,聽見十歲倩倩的啜泣聲,志工阿姨走近拉起她的手:「妹妹,我們來聽音樂好嗎?」倩倩的哭聲轉為淒厲:「我媽媽剛剛走了……她昨天還答應要陪我……」
驚覺母親節溫馨氣氛對於失恃者之殘酷。慶祝母親節,實在應該低調而內斂。
上一篇:【文友新作】貓島 ─ 張郅忻
下一篇:【文友新作】歲月執筆 ─ 崔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