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再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 郭喜斌
《聽!台灣廟宇說故事》上市之後受到大家熱情的支持,雖然有一份掩不住喜的悅,但在心裡卻一種尚未完成任務的感覺。每當聽到或眼看某個地方又拆了一座古廟,就產生一種無名的焦慮感。
如果說前一本書是一道台灣到處可以嚐試的大菜,那麼這一本,我希望它是風味獨具的地方小吃;你沒走近它,就沒辦法品嚐到,只有那個地方的廚房,才煮得出來的料理。
上一本書《聽!台灣廟宇說故事》介紹的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像虎牢關三英戰呂布、薛仁貴攻打摩天嶺,四愛、四聘、四不足之類,到處都看得到的。
但是在這一本,我選擇大家還是非常熟悉的故事,可是內容卻不是匠師第一層會用到的「戲文」。這些作品會出現寺廟裡面,應該有匠師想和業主交心作朋友的意思。也或許有匠師想留點東西當招牌的意味。
像是大家熟悉〈八仙聚會〉會變成〈八仙打麻將〉;〈鍾馗嫁妹〉再延續的〈鍾馗迎妹回娘家〉,即使到今天恐怕還沒人能夠說出,為什麼潘麗水和陳玉峰兩位畫師會畫出鍾馗的妹妹在結婚多年之後,會帶著兒子回娘家。
文章編寫的方式,以繪本精神在說故事,讓閱讀的人隨著文字的閱讀和圖片的搭配,把故事說的深入一點。如果能夠參考作者上一本《聽!台灣廟宇說故事》一起交叉閱讀,也許可以加深情節發展的趣味性。
以〈漂母飯信〉這則故事來說,這次著重在漂母的身上。我透過漂母說些激勵前途茫茫的年輕人,然後寫到〈未央宮斬韓信〉。至於〈韓信跨下受辱〉和〈月下追韓信〉,這次就只簡單帶過,避免重複。
這本書,每篇都可以獨立說一段故事,配合圖片欣賞,找出主角,然後比對故事的發展。
有時用旁白的方式敍述一段故事,像〔講古〕(說書)的口氣替故事的角色說話。如果你也喜歡講故事,可以搬張椅子和幾個愛聽故事的朋友,繼續後面的發展。
本書特別加入〈台灣神明傳說〉,希望透過出版,讓更多人知道一些屬於在地的故事,能對自己生長的地方多一點探索的意願。誠摯希望更多人,加入尋找家鄉的故事,讓這塊土地的故事,永遠的傳下去。
也許書裡面出現的作品不是最美的,可能還會讓人感覺,「我們村子裡的土地公廟畫的、刻的,都比這個好。」真有這樣,就達到本書的功能了。
每天做完復健治療,總會踅到樓下的書店小逛,幾日前,照例去翻翻書,輪椅行駛時不小心A到一個老阿伯的褲管,阿伯只是縮一下腳,看了我一下,又繼續看他的書。這本書就是喜斌大哥的《再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希望我第二本書也會這麼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