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1 00:37:02朝雲

讀金庸短篇創作《月雲》有感




盼了幾十年﹐金迷們終於盼到了自《鹿鼎記》之後封筆了這麼數十載金庸﹐再度提筆。

而且﹐還是短篇小說的創作。

據說金庸最近出了一本散文集﹐也不知道這部自傳體的短篇小說《月雲》﹐有沒有收錄在裡頭?

我是在報紙上看的連載﹐連載時看了一遍﹐之後又把三天的報紙累積起來﹐一口氣看了一遍。

說真的﹐和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的絢麗俠義世界比較起來﹐這部《月雲》﹐的確精彩不足﹐故事性顯得薄弱了一些。或許是看慣了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看《月雲》的時候﹐不怎麼覺得這篇文章﹐有什麼「金味」。

故事敘述了一個叫宜官的小男孩﹐和他家從窮苦人家家裡抵押而來的丫嬛月雲之間一些過往。月雲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家裡不足以讓她溫飽﹐加上父母又生了個兒子﹐所以將她扺押進宜官家裡﹐借出一筆錢來﹐替父母和弟弟買糧食﹑過日子。

宜官和月雲年齡相差無機﹐但遭遇卻成反比。宜官是家境富裕的小少爺﹐月雲則是被父母賣出來做抵押的小丫頭。天差地遠的背景環境﹐造成了他們在思想行為和日後的遭遇上的不同。

看到宜官為了一個白陶瓷的鵝玩具的損壞而哭泣﹐我們覺得他是小題大作不知人間疾苦。但相反地我們也看到了月雲為了隱瞞玩具被自己破壞的事實而戰戰兢兢﹐我們又不免感嘆這明小女孩生不逢時。

月雲沒飯吃﹐因為她家裡窮﹐而反差性地﹐我們看到宜官因為鬧脾氣而絕食﹐而後更天真地以為﹐月雲不吃東西﹐是因為在鬧彆扭。

這﹐或許就是貧富懸殊﹐或許就是階級差異。

我想﹐這篇故事並不像金氏武俠﹐想要敘述一些民族大義或忠義痴情的美麗情懷﹐而是要在現實中﹐赤裸裸地﹑血淋淋地﹐用一些不修飾的陳述﹐來傾訴一種有關階級﹐有關家庭背景﹐有關貧窮的悲哀。

故事中用了大篇幅來解釋有關窮苦人家賣女兒﹑或是將女兒抵押給有錢人家的規則和方式。看了之後﹐我忍不住要感嘆﹐為什麼在那樣的社會背景裡﹐存在著這麼多被貧困牽制的悲哀﹑和無奈?

整篇小說最讓我動容的﹐是宜官很隨興地﹐將自己覺得好吃的年糕給月雲吃的一段。初始月雲不敢吃﹐吃了之後覺得好吃﹐那時她我感受到的那種幸福﹑那種滿足﹐或許不是我們這些沒經歷過那種常人無法領略的窮苦﹐所能體會的。之後月雲的媽媽來探望月雲﹐月雲還要提起這年糕的事﹐這麼渺小的一個事件﹐卻被她銘記於心﹐讀來總讓人覺得鼻酸﹐心疼這苦命的小女孩。

我個人十分偏愛文中一段形容:「宜官看著看著﹐心裡感到一陣陣沉重的淒涼﹐帶著甜蜜的淒涼﹐有點像桌上那盆用雨花石供著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傷心。水仙還沒有謝﹐但不久就會憔悴而萎謝的。」

這段文字﹐讀著讀著﹐總教人心酸﹐竟許有些張愛玲的意味。更甚著﹐也不知道是我自己神經過敏還是聯想太多﹐總覺得看到了最後﹐當宜官長大之後﹐偶爾還是會想起月雲﹐總會憶起小時候﹐他給月雲的一塊甜年糕﹐和月雲吃著年糕時臉上的神情——看到了這一段﹐雖然我也知道宜官和月雲之間沒有愛情﹑甚至連友誼也沒有﹐但我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那篇《愛》——當女孩之大之後幾經輾轉﹐總會想起﹐那一年﹐她和男孩在家門口大樹下﹐那麼仿彿毫無意義的一陣眼神凝望。

看到結尾的部份﹐我才領會了﹐為什麼在標題上﹐報紙要加上「金庸自傳體小說」的副標題。故事的總結﹐是作者在回想起當年的過往和情景﹐影響了他在未來的行事作風和創作思考的處理上﹐更顯得柔軟溫雅。

而我想﹐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些些的心酸﹐有一些些的悲涼﹐而追根究底﹐這總是源自於一個大環境下無可逆轉的情勢﹐一個有關貧富差異的無奈悲劇。

或許就像故事中說的﹐「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傷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而這就是現實﹐我們的人生。


破元子 2007-08-04 14:37:20

金老的文字,果然是充滿濃濃的文學味。
朝雲形容得真好,確實是有一點點張愛玲的惆悵哪......
可是,怎麼元子突然想起琦君《一對金手鐲》呢?
明明,不同調啊?
或許,相似的,是那時代流離失所的悲哀?

版主回應
或許就是那時代吧
不論誰經過了﹑誰寫來
總會讓人感到無限的惆悵啊
2007-08-05 06:20:48
Peggy 2007-08-02 07:25:33

好想看哦
好想看哦
金大俠的新書耶

想看啊(我已經快變成冤魂囉~~)

版主回應
我知道啦
妳的意思就是
要我去買﹑然後借給妳對吧?(我太了解妳了=P)
2007-08-04 01:30:13
zen 2007-08-01 21:41:24

這篇就是那本新書裡最後一篇
應該是新書出版報紙連載啦
通常大書 互相拉抬 報紙都肯連載
這書裡收的雖是散文 還有這篇短篇 不過 老實說很多都是三十年前的舊文了 出了當然以饗讀者啦 只是 我覺得還好 可買可不買

還不如買董橋

版主回應
是哦
其實我個人也沒誰啥特別想買這一本的
感覺...我還是喜歡查大俠的武俠小說
2007-08-04 01: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