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6 06:00:00楊冀華

對美學終極指向理論止境的焦慮

    後記:對美學終極指向理論止境的焦慮,依然殘餘在內心的深處……這一段讀書讀心讀人生的經驗,已注定是一生不能抹滅的記憶……那是一座山,總是那麼篤定地堅持對中國文化內在生命的信心。那也是一把刀,總是在所有的盤根錯節之間遊刃有餘……唐亦男:文化是爭千秋的事業。(頁7)就對美學終極指向理論止境的焦慮言,這是所有學問的宿論,更是宗教及美學所以雙峰爭峻的意義。此中,宗教藝術呈現了藝術是宗教俾女的意義,耶佛在此的共同性極其自明。唯,藝術豈肯屈居俾女呢?因此,它無須藉助宗教而以藝術的本質美自身為自因自在不再寄居宗教,藝術由是有了獨立的本質自性。尤有甚者的是宗教革命、科學革命、虛無主義及多元主義,藝術乃人的唯一出路了。但是,藝術由是表達、呈現的獨立本質自性自因自在,在自身毫無歷史的意義下,其總跟宗教、人性及本質(哲學,尤其是形上學。)深涉,剝除了這些,美與藝術也就什麼都沒有了。因此,美與藝術僅剩下了理論系統、技巧策略及材料堆砌。就此,美與藝術只得以它自己展示它自己,裸體乃為身體美學,血腥竟是暴力美學,床戲更為原始藝術。然而,這還是美或藝術嗎?就此,我們還是回到雙峰的意義。因為,宗教早卓了絕峰,在此匯出了好幾千年的歷史,獨佔了本質自性自因自在。然而,宗教卻以信樹立本質自性自因自在,文學以情樹立本質自性自因自在,倫理以道德樹立本質自性自因自在。但是,倫理道德的本義是價值,尤其是終極性的價值,更尤其是不可質疑及褻瀆的神聖終極價值因此,宗教的意義就出現了,尤其是宗教戰爭。乃一手聖經一手劍的意義,實堅持信仰與排除褻瀆也,展現了終極價值的絕對或唯一性與真實。唯,哲學反省了它,特謂演繹的由上而下,呈現了假設與證明的學術意義。所以,形上學的意義呈現了物理之後的諸原因之第一因歸納。然而,時至今日,原因似超越了第一因,特以假設與實證、甚而假設與實驗取代了論證,原因擊垮了第一因而為科學革命,歸納、取樣或田野調查為科學主義儼然繼美與藝術為新本質自性自因自在。唯,其比美與藝術更麻煩,科學取樣雖然極盡了大爆炸點及宇宙邊緣,其仍然是無限大分之一也,由是連歸納的意義都沒有,頂多為質性研究。但是,本質自性自因自在不是休姆點醒康德的獨斷論,就能新一手聖經一把劍者,亦不是現象學的本質主義能(存而不論主體及對象,叫意識直接與本質照面,由是意識描述本質也。)把握得了的。因為,本質自性自因自在牽扯到哲學基本問題的一多關係之辨,更牽涉了循環定義及二律悖反的耙疏,呈現了多的特性及其限度問題。若多無認識一的特性,那就別談本質自性自因自在,更別說終極與神聖了。若多有認識一的特性,那就可以談本質自性自因自在或終極神聖了。但是,這要怎麼談呢?宗教、神學、美學及道德我們已經反省了不宜,形上學似可行,奧古斯丁的小學而哲學而神學的意義似更可行,尤其是郎尼根的更高觀點洞察似尤佳。然而,康德的理性誤推,乃超越的無以跳越。唯,確實是哥白尼的革命,牟宗三先生乃再革命的還原智的直覺,以故國的義意給了智的直覺無限的可能,讓以上的意義都有了可能的基礎、過程及真實,乃人可以藉學開發自己的無限認知能力而認識一。就此,學問的意義乃開出了康莊大道,本質自性自因自在或終極神聖乃漸明為己之學或個人知識乃有了意義。但是,我以為牟宗三先生雖點出與致力於此,亦如唐君毅先生藉黑格爾呈現三向九境,道德底形上學終是倫理道德的世俗之物或斷裂的世俗化因此,徐復觀先生異趣的以藝術主體性闡釋,更以莊子為該主體性的意義。然而,仁在其中美在其中美之至也的為仁由己求仁得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的盡善盡美如其仁,此般如此清晰明瞭的中國藝術精神主體呈現意義,其卻無以耙疏,難怪讀來叫人有對美學終極指向理論止境的焦慮許是求仁得仁的求不易吧要不然就真的是:徐復觀先生的藝術精神極限也蓋,故國已由徐復觀先生自稱的人文躍動覺醒,乃彝仁的伏羲氏畫卦開啟人文周公制禮作樂的展現郁郁乎文哉孔子繼為三才兼三才的和而不同地下學上達舉一三反一以貫之性與天道乃為仁在其中美在其中美之至也的為仁由己求仁得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的盡善盡美如其仁的意義,尤其是誠哉是言也的民到于今受其賜之見群龍無首吉民到于今稱之特呈現了歷史見證的意義。所以,對於常人,藝術是真實底摹寫,是生命底表現。而著重點尤在真實、在生命,並不在表現與摹寫……他是筆直地穿透那藝術形式- -藝術家的匠心而虛懷地接受那裡面的生命。這生命底表現動搖他、刺激他,使他悲,使他喜,使他共鳴,使他陶醉。這是對於他的生命有關,這是他的真實、他的真理(宗白華著:《美學的散步I》,臺北:洪範,1987四版,頁109)唯,易之「對於常人,藝術是真實的個人展示,是生命底表現,更是性情中人的意義。著重點真實、生命自身,並不在表現與摹寫……他是筆直地穿透藝術形式- -藝術家的匠心而虛懷地展示那裡面的生命。這生命底表現動搖他、刺激他,使他悲,使他喜,使他共鳴,使他陶醉。這都跟他的生命有關,這是他的真實、他的真理。」則更佳,乃明搖曳春風的大自然之美和小女孩穿裙子轉圈圈之美的同質性意義。但是,非天才、非無師自通的韶舞,這才能呈現美與藝術的意義,由是讓我們免疫或跳出對美學終極指向理論止境的焦慮。因此,美與藝術、孔子之美或中國文化,絕不是山或刀,它是近悅遠來遠懷的美與藝術之仁者無敵穿透力。故,民到于今受其賜,百世可知之因,乃為三千秋矣,是謂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