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9 23:43:19arvin

2011_03_26_A_塔普倫神廟(古墓奇兵)_塔凱歐寺_塔瑪儂遺址_周薩神廟_斑蒂喀黛_荳蔻寺

2011_03_26_A_塔普倫神廟(古墓奇兵)_塔凱歐寺_塔瑪儂遺址_周薩神廟_斑蒂喀黛_荳蔻寺-小吳哥城(吳哥窟)

塔普倫神廟 (母廟) Ta Prohm
  01_DSC_6618塔普倫神廟(古墓奇兵)
『塔普倫寺(母廟)』是 在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統治,時間在西元1181年到1201年,即位時大約已過五十歲,在西元1186年為了紀念母親,興建塔普倫寺,中央有三重迴廊包圍寺廟,當年它是一所擁有許多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這邊每棵樹都超大尾,像是大蛇般活生生就把神廟古蹟盤繞住。
----------------------------------------------------------------------------
  02_DSC_6622_1
進入『塔普倫廟』可以看到很多巨大的樹林,像是巨蟒,纏繞住建築物本身,營造神秘氣氛,塔普倫廟的主體結構與樹根盤根錯節,巨木與古蹟的結合,形成另一種特殊建築風格。
當時聯合國古文明資產維護小組為了選擇『保護巨木』或『保存古蹟』,陷入兩難,以『觀光生態』角度,是應該維護巨木做為發展特色,但站在『歷史古蹟』的立場,需把巨木砍掉,以免繼續破壞『塔普倫廟』,最終保存方法是利用與『自然共生』方式,也就是除了『損壞部分修復』外,不會將樹木與建築石材移除。
----------------------------------------------------------------------------

敲心殿
  03_DSC_6695
站在『敲心殿』裡,背靠著牆然後拍打自己的胸,整個塔內就會發出宏亮的『砰、砰』回音,據說若是心情不快樂,只要往胸前拍一拍,就會把心中憂愁隨風拍走,還有個說法是心存『善心』的人,在裡面敲打胸膛也會發出回音,不過這應該是建築物結構本身的關係,敲心殿裡建築格式,中間透空,當敲心臟時的頻率與建築本身產生共振而產生回音而且站在不同位置時回音大小也會不同。
----------------------------------------------------------------------------
來人啊,狗頭鍘伺候
  04_DSC_6723
在塔普倫廟的樹木似乎得天獨厚或許是品種關係,樹木都很巨大,這與三峽的大板根相同,板根是熱帶雨林的一種奇特景象,樹木的根系裸露在外,形成板狀。
由於樹大,為了支持樹的重量,板根類的特性其根部往四面八方發展,這樹的板根形成大的『空洞』,我們就開始玩耍起來~『來人啊,狗頭鍘伺候』。

 
05_DSC_6725_1
大人啊~饒命~
----------------------------------------------------------------------------

遙想穿越千年時空的僧人
  06_DSC_6743
在塔普倫廟遇到三位僧人,雖為不同族群,感覺卻如此和諧,想像他們穿越千年,回到祖先的聖地修行,當時國力強盛,成千上萬的僧人聚集在此為國家祈福,畫面多壯觀。
=============================================

塔凱歐寺 Ta Keo (塔高寺/茶膠寺)
  07_DSC_6764
『塔凱歐寺』又稱『茶膠寺』是『闍耶跋摩五世 (Jayavarman V)』 所建造,塔凱歐寺是柬埔寨吳哥窟古跡中,以『金字塔』型式的『寶塔廟宇』風格,位於吳哥城東門,由於遭雷擊,認為不祥預兆,因此並沒有繼續修建且不像其他寺廟的石刻有精美的雕工,因此整體表現粗獷的線條,可以看出塔凱歐寺祭壇上的五座寶塔式建築型態,隱約看出『小吳哥窟Angkor Wat』建築的脈絡。
----------------------------------------------------------------------------

幸運手環
  08_DSC_6807_1
『塔凱歐寺』,聽導遊說,爬上這建築物要非常小心,在塔凱歐寺的最高處遇到一位婆婆給我『幸運手環』,保佑此次的吳哥行一路平安,往後幾天都帶在手上,直到回到家。
其實在去吳哥窟之前,在過年期間我的腳踝曾經受傷(腳翻刀)當時還蠻嚴重,雖然去吳哥窟之前,去敷藥做復健,但有時走路還會隱作痛,另一個狀況,胃腸常不舒服,但很神奇的是吳哥行程這幾天這兩項最擔心的事都沒發生,行程中都忘了腳受過傷,而且在此『塔凱歐寺』還把所有鏡頭都帶著,身上背著許多攝影裝備,往後的行程都帶著『幸運手環』爬遍吳哥行程所有寺塔,現在回想起來,人平安,東西都在,感謝『保佑平安的幸運之環』。
----------------------------------------------------------------------------

歡呼~
  09_DSC_6831_1
聽導遊說:『塔凱歐寺是所有吳哥建築最高,不好上去,下來更危險』現在想想身上背著這麼多『機絲』(台語),爬這塔還真的有些危險,但都來了不上來有些可惜,當在塔凱歐寺高處往下面幫大家拍攝這一張,也是團員中最後一位下去,其實行程也都幾乎最後離開,愛拍照,動作又慢,下來時,團員們很貼心等我並擊掌give me five,歡呼一下,團員們真nice。
----------------------------------------------------------------------

  10_DSC_6846
在『塔凱歐寺』,小兔剛起身離去,行進間眼神,嘴角微笑上揚,剛好take到鏡頭,這張拍得相當自然。
----------------------------------------------------------------------------

  11_DSC_6855
John大哥旁邊有五仙女環繞,站在最後面的Silly大嫂的雙拳已經磨刀霍霍了~哈哈~這張很逗趣吧。
=============================================

塔瑪儂遺址 Thommanon
   12_DSC_6901_塔瑪儂遺址_1
『塔瑪儂遺址』建造時期在十二世紀初期由『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所建造,座落在大吳哥城的『東門口』與『塔凱歐寺(塔高寺) Ta Keo』的中間,供奉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毗濕奴神』,由於寺廟四周的城牆,目前都損壞而消失,所以又稱為『塔瑪儂遺址』。

  13_DSC_6906
  在『塔瑪儂遺址』Ginny與Betty來武術的飛天旋踢。
----------------------------------------------------------------------

  14_DSC_6914
這張經典囉~大萬與小萬合演『氣功』大法,小萬集氣,推~大萬整個人被震出去,拍這張一次OK~帥,兄弟齊心,默契十足。
----------------------------------------------------------------------

  
15_DSC_6938_1
塔瑪儂寺廟的主體雕刻細緻,這裡的女神站姿體態非常迷人,頭上還有帶著棕糖樹花,身上的裝飾品很多,其雕工相當精緻,和剛剛看的粗獷的『塔凱歐寺』有強烈的對比,五仙女們以優雅姿態在女神前展現。
----------------------------------------------------------------------

~清涼的椰子水~
  16_DSC_6968_1
在吳哥窟的景點,椰子幾乎到處都有,天氣炎熱,來顆椰子真是『透心涼』,吹著陣陣的微風,瞇著眼都不由自主的慵懶,和超商買的椰子水比較,似乎現剖的椰水喝起來沒這麼甜,甚至有一點點鹹海洋風味,但還是很好喝,我想這就是純正天然的口感。
椰子水好嗎?由大家手勢與表情,似乎有答案了。
=============================================

周薩神廟 (Chau Say Tevoda )
  17_DSC_6971_周薩神廟
『周薩神廟』由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於西元1113至1130年間建造,與牆面雕刻生動自然,在吳哥古蹟中算是一座規模較小的寺廟,與『塔瑪儂』的建築結構相似,兩者位置很近,就在相互對面。
周薩神廟由九座主要單體建築組成:四座樓門、兩座藏經殿、中央聖殿、高架通道和東神壇,八座建築的毀壞情況嚴重,僅有西塔門保存較佳。
西元2000年,中國政府負責吳哥的『周薩神廟』的修復工程,但或許當初損毀太嚴重還是其他因素,整座『周薩神廟』看起來用新的石材比原來的還多,新雕刻與原始圖樣也不盡相同,外觀顏色與使用建材修補不是很一致,感覺就像縫補過的古蹟。
----------------------------------------------------------------------
花樣年華少女
  18_DSC_6950
在『塔瑪儂遺址』與『周薩神廟』之間遇到賣明信片與圍巾的女孩,這邊的遊客較少,這位女孩穿著整齊與前幾天遇到的小販感覺不一樣,之前遇到的小販年紀都較小,約莫國小或更小年紀,而這位女孩雖然屬於少女但年紀比之前小販較大,看樣子大約應該是國中或高中般的年紀,她蠻注重儀容,戴著帽遮陽,細看還帶著『耳環』等裝飾品,青春少女,總是愛美,想想若以她同年齡在時空交錯的台北市應該是逛西門町或東區挑小飾品看鏡子的『花樣年華少女』。

----------------------------------------------------------------------
我在唸書,我要筆
  19_DSC_6944
通常小朋友的小販都要糖果餅乾,剛遇到這位男孩時,他用中文說先生『我在唸書,我要筆』聽了真的還滿感動,就把台灣帶來的文具與筆給他,希望這裡小朋友可以藉由讀書增進知識而脫離貧窮。

----------------------------------------------------------------------

  20_DSC_6981
最受歡迎的筆就是色彩豐富的筆,小朋友的想像力很豐富,一枝筆可以畫出多彩世界,豐富的人生。

=============================================

斑蒂喀黛寺 (Banteay Kdei)
  21_DSC_6983_斑蒂喀黛
『班蒂喀黛寺』 (Banteay Kdei),柬語意思是『僧侶之城』,可以想像,當時的僧侶眾多,建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整間寺廟的佔地狹長,由『闍耶拔摩七世 (Jayavarman VII)』所建,由砂岩所建造的神廟,剛進班蒂喀黛寺也是會穿過『四面佛像』門洞,只是這邊的尺寸比較小,由東塔門進入,在中央塔看到女神像,在陽光照耀下更顯的丰姿曼妙,外側圍牆可與內側通行,內部結構百轉千迴,讓人有置身於迷宮感覺。
----------------------------------------------------------------------
容易掉的『吳哥識別票券』
  22_DSC_6995
我們買的是三日票券,也就是說這三天要參觀就靠這張票,萬一掉了,請再買一次,我們後來發現裝票券的『塑膠套孔有三個』,若是一個孔壞了還可以放在第二孔,第三孔中,由於塑膠套品質很差很容易裂掉而遺失,但為何不把塑膠材質做好,我在最後一天行程也發現塑膠孔也破掉,票券掉在地上,同行的團員發現告知,不然再買一次又是40塊美元,不買,人都到這名列『世界遺產古蹟』的吳哥窟,屆時真的會很想『吳哥哭』,所以票券一定要收好,最好檢查過後,進去景點就收進自己的背包。
----------------------------------------------------------------------

演奏傳統音樂的殘障人士
  23_DSC_7006
在吳哥窟的許多景點,不時會看到這些身體有殘缺的人,聽導遊說當時他們與鄰國發生戰爭,為了阻擋對方來襲,在軍人在邊境上放了許多地雷,當時居民與尤其是小朋友,走過去,轟的一聲而誤觸地雷,重者當場死,輕者就缺手缺腳或眼睛失明,但或許他們樂天知命,可以發現他們在觀光區音樂演奏,賺取一些生活費用,為了過日子,雖然殘缺還是要工作養家餬口,生命韌度超出我們的想像。
拍攝這一張,其實我是很矛盾,心想這樣好嗎?但我又不想遺憾,更想貼近他們,就這樣人都走過去後又回來,很恭敬走向他們面前,雙手合十,用當地行禮方式,然後面帶微笑的把相機,舉在胸前,他們點頭表示OK,其實我真的想太多,微笑就是最好溝通,離時捐獻一點心意,希望去吳哥的朋友遇到他們時能微笑以對,而他們笑容的回報絕對讓人難忘,當然行有餘力也不要忘了可以捐款幫助他們。

----------------------------------------------------------------------
藝術吳哥
  24_DSC_7008
看到吳哥窟鬼斧神工的建築與神像雕刻就不難發現,這國家的人民天生應該具有濃厚的藝術天分,在前往『班蒂喀黛寺』途中,看到許多畫作,畫的都是吳哥窟相關的建築風格,還有畫家在景點內寫真素描,他們真的具有美學涵養,畫的很漂亮。
----------------------------------------------------------------------
幸運環
  25_DSC_7042_1
Betty與Ginny也在『班蒂喀黛寺』中,同時掛上『幸運手環』,保佑此行平安。
----------------------------------------------------------------------

  26_DSC_7044
----------------------------------------------------------------------

  27_DSC_7103_斑蒂喀黛
班蒂喀黛寺踏入塔門後是『跳舞大廳』女神,是由石塊交錯堆疊雕刻,其顏色有部分為朱紅色,這也是『斑戴喀黛』寺的特色,舞台上石柱女神Apsara在蓮花上跳舞,豐腴的身形,細腰加長裙,展現迷人氣質舞蹈神韻。
----------------------------------------------------------------------
天使般笑容的賣紀念品女孩
  28_DSC_7132
剛看到這小女孩,和一般小販不一樣會到處兜售,而是靜靜坐在石階,默默那邊整理她盤子的東西,認真的樣子,引起我注意,於是我走過去和她說~『chom-reab-suor』柬語:『你好』,看到甜美的微笑,真高興,天使般的笑容在這炎熱天氣,更讓人心曠神怡~
=============================================

荳蔻寺 Prasat Kravan
  29_DSC_7186_荳蔻寺
『荳蔻寺』建於西元921年,荳蔻寺主體為紅磚雕刻為主,祭祀『毗濕奴』為主,荳蔻寺共有三座紅磚搭蓋的塔,中央的塔內,壁上有精美的浮雕描繪印度神話中『毗濕奴』騎『大鵬金翅鳥』,四隻手臂各持著鐵餅、蓮花、權杖和海螺等法器,塔內女神象徵『美麗』與『幸運』。
----------------------------------------------------------------------
磚塊「CA」符號
  30_DSC_7197
值得注意,這邊的磚塊,修復時新增的磚塊會標以『CA』的符號,是『Conservation Angkor』的縮寫,用以區別『新磚』與『舊磚』之分。
----------------------------------------------------------------------

  31_DSC_7155
『荳蔻寺』最大的特色就是『紅磚』的建築,因此拍照時,當陽光照耀在紅色牆磚再反射至人像就會顯的臉色較為紅潤,此時利用光線反射方式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取景與拍攝位置與角度,避免背景顏色的反射造成顏色偏紅過瀑。
----------------------------------------------------------------------

  32_DSC_7177
拍攝這類型,背景顏色偏向『暖色系(紅,橙,黃)』,建議人物衣著,以其對比色『冷色系(綠,藍,紫)』為佳,取得之間的色彩平衡或利用相機的白平衡設定『改變色溫K值(將色溫值調小)』也是不錯的方法。
----------------------------------------------------------------------
老媽的愛心餅乾
 
33_DSC_7222
去『吳哥窟』前,老媽說她那邊有『蘇打餅乾』問我要帶去嗎?想說,腸胃不好如果沒機會送出去,自己吃也是OK,這幾天帶在身上,腸胃狀況都還不錯,所以都沒吃,當糖果都送完時就想到老媽拿給我的蘇打餅乾。

----------------------------------------------------------------------
妙廚師
  34_DSC_7263
早上看完『荳蔻寺』後就去吃中餐,今天是到『四面河大餐廳』或許天氣熱的關係,都吃不太下,飲料倒是喝了不少,這邊的『甘蔗汁』,現場榨的蠻清甜還不錯喝,於是背著相機到餐廳的外面,四處晃晃,這位廚師很妙囉,我想幫他拍照,他還整理一下衣帽,然後把端出準備給客人的『米粉湯』放在手上,露出潔白的牙齒, Pose這樣OK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