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2 17:53:11寧靜
我讀小城故事-《呼蘭河傳》
作者:蕭紅
出版社:聯合文學
在三0年代的女作家中,蕭紅可說是鮮為人知;直到七0年代美漢學家葛浩文的《
蕭紅評傳》中提出:
「肯定蕭紅是一位獨具藝術才華的作家,她的作品超越了時空,比同期的作家更富人情味,更引人入勝。」
蕭紅才被讀者所熟識。今年適逢蕭紅百年誕辰,故選讀其去世前之中篇代表作《呼蘭河傳》,以見識她的文學風貌。
一、作家簡介
1932年七月結識蕭軍,同居生下一女,並開始寫作。後來與魯迅情同父女,在短短的十年中,完成了三十多篇短篇小說,各三部,中長篇小說。1942年一月去世,得年三十一歲。
蕭紅的小說、散文,有對社會的控訴,對命運造化的悲嘆,對女性生活的描述。
好熱愛鄉土,為人性的光輝呼喚。她可以說是一位純以寫作為職志的作家,是一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二、關於《呼蘭河傳》
本書是蕭紅生前的最後一部小說,描寫呼蘭河這座小城,全文分為七章:一、二章寫小城風情;三、四章談作者家中的人物;五、六、七章敍述旁枝的小人物。
但自始至終沒有連貫性的事件或人物,反倒是以呼蘭河這座小城為主軸,打破了一般小說以人物,情節為主的手法。初看有些像散文,沒有情節,就只是平舖直敍,但愈往下看,愈感到生動有趣,遣詞用字間,充滿意象,逐漸的引人入勝。
她不但把呼蘭河城寫活了,同時也把書中的人物寫得更有血色活氣。香港己故文評家司馬長風說:
「這部小說以小城為主軸,沒什麼曲折動人的情節,而東北的小城小鎮,又那樣荒涼簡素;所寫的幾個角色,也都是灰色的小人物,就像腳踏之土,路旁之石,荒野之草,從來不會吸引人的注意;可是蕭姐那支點鐡成金之筆,竟把他們寫得那麼鮮活可愛,顯出她非凡的才能。」
這本小說受到當今有名的作家們的重視;作家茅盾在《呼蘭河傳》序言中如此形容:「這本小說不像小說,但比起像的小說更像小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幅淒婉的「歌謠。」
例如第二章寫呼蘭河城裡的盛會;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廟會。每一段場景的描繪中,都有詩性的美感,筆調間透露出難以言喻的哀傷,越融入其中,越感到深切的悲涼。她的文字,看似平淡,事實上並不不直接表達,而是運用了場景、情致、聲音加以烘托,由寧靜的巷道、天真的小孩、貧乏的生活,在歡愉的氣氛背後,引出黯然的憂傷。
女性是蕭紅筆下所關懷的,而出現在呼蘭河傳的人物,似乎都是卑微的。尤其是婦女,也是那種以「哪個男人不打女人」為理所當然的,忍苦耐勞的小媳婦、從小被「指腹為婚」,終至投井的小婦人,或遇人不淑遭人訕的可憐女子。
而男人則是街上紮紙的、賣豆腐的,家裡寄食的親戚,養豬的、趕車的、拉磨的房客,「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
讀了這些卑微人物的故事,想著人生多少的不平,生在那樣的年代,人只能聽天由命,能吃飽穿暖,都是一生的奢求。《呼蘭河傳》讀後讓我更加慬得謙卑感恩,與惜福。並對作者蕭紅致最高的敬意。
2011/12/3 閱讀筆記
上一篇:談美-閱讀《如何培養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