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6 15:19:09寧靜

生命的節奏

生命的節奏
    -讀《時間地圖》的省思

對於「時間」,你的概念是什麼?
事實上這是一個因人類,而意識、覺察到的一個問題。
或許在我們感到時間匆匆流逝的當下,再也回不到過去時,心中所有的感慨,使我們發覺到時間的力量,這世間沒有任何人,能逃得過時間的追趕,每一個感受到歲月催人老時,早已是時不我予。

人生究竟有多少的時間?它賦與每個人的意義是不同的。
或許我們可以說,你如何看待時間?意味著你會有怎樣的生命內容和意義?
因此,時間也是一種文化,它牽連著各個民族的生活步調和品質,人們如何過日子?與其生活的節奏有密切的關係。

本書形容時間帶著口音,區分每一種文化的時間紋路,若要了解一個民族,就得了解該民族看待時間的價值。

另外也舉例指出:城市與鄉村、經濟的安定、工業化的程度、人口和氣候、權力財富和心理...等因素,都會影響人們生活的節奏和時間的快慢。

然而,如何擊出自己的鼓聲?還是在於個人主觀概念的差異。

在時鐘,手錶還沒有發明之前,人們的作息是靠日影,水滴,沙漏來臆測計算的,所謂的自然的節奏,不受時間的限制,也沒有一定的曆法,更無所謂標準的時間;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時間也變得無比精確,分秒必爭。
不過因人口增加,資源減少而來的問題,也使得人們耗在等待上的時間,愈來愈多,如塞車,排隊購物,就診,浪費掉許多的時間。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前提下,時間可由有權力,或有財富的人來控制,由於時間一去不返,無可取代,也再沒有其他的統治支配的象徵能大於控制時間;如讓人等候,和心甘情願等候他人之間,也就存在了某些耍權弄術。

生活的節奏,有助於快樂與幸福嗎?事實証明,較富裕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會比較快樂,工作可以提高人生的價值,而時間對於生命,不是主要關鍵,是唯一關鍵,換言之,有錢還要有閒,能夠成為時間的主人,才是工作的真正意義。

西方藝術家施那貝爾說:「音符之間的延長符號--正是空閒的藝術所在。」

對於時間,時機的創造,如果能學會掌控時間,「生活在時間中」,你就能安住於當下,讓時間真正的屬於自己。




  • 作者:勒范恩
  • 原文作者:Robert Levine
  • 譯者:馮克芸 黃芳田 陳玲瓏
  • 出版社:台灣商務


  • 2011/3/5  閱讀筆記
    映彤 2011-03-07 09:13:45

    要了解一個人,就聽聽他對時間的觀點。

    時間就是金錢,是我們對時間的信念,但對世界上的許多人而言,更重要的是:
    我們要給時間一點時間。

    為了節省時間,結果使我們失去更多,所以在注詫時間的同時,還要注意我們的心;
    而最終我們需要的是,如何學習掌握時間的過程,在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能!

    不失時,是很重要的。

    寧靜 2011-03-06 15:29:25

    愛因斯坦這樣解釋相對論:『你和一個漂亮美眉對面坐兩小時,你會覺得只有兩分鐘;叫你在熱爐子上坐二分鐘,你會覺得那是兩個小時。』偉大科學家當然不是在說玩笑話,我們雖然不懂相對論,卻也深諳此道──時鐘上的刻度絕不是每分鐘都等長的!
    本書的作者為一研究時間心理學的學者,他由許多方面證實,時間的長短隨著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社會型態甚至氣侯而有所不同。在未開發的熱帶國家,一天似乎過也過不完,人民慵懶地四處閒晃,個個都是時間的富翁;而地處溫寒帶的工業化國家,人民成天勤奮工作,人人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書中點出,一個人感覺時間夠不夠用,節奏(tempo)是一個很大的因素。而人也有延長時間的能力,甚至可以在瞬間達到『禪』的境界。比如一個全神貫注的網球選手,在面對高速的球迎面而來時,卻覺得球像是影片慢動作慢慢移動,使他可以看清球的動向並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將球擊回。
    談到時間就不能錯過鐘錶的發展史。在鐘錶未發明前,人利用太陽、潮汐等自然現象來計量時間。鐘錶發明之後,也經過好一陣子的混戰,才定出所謂的標準時間。當歷史邁入畫分時區,統一世界標準的年代,鐘錶逐漸量化時間,工業時代也宣告來臨。作者在書末也提到『時間智商』,不管是怎樣的生活步調,沒有好壞的標準,在面對不同文化的時間觀,不妨以更開放的心情看待,並適時將不同民族對於時間的智慧納入生活的節奏中,日子才更充實有味。
    (文/葉大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