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4 16:40:45jason

趙之謙古畫-供欣賞

   

趙之謙古畫.jpg


趙之謙(1829-1884年),浙江會稽(紹興)人,字益甫,號媯叔,又號梅庵、悶,別字冷君,更號悲禽。
   趙之謙祖輩經商,到其父輩時已家道中落。雖然生活艱苦,但年少的趙之謙仍勤於書齋,詩、書、畫、印無不通曉,尤精於篆刻。趙之謙30歲(1859年)中舉人,42歲時赴江西為官,曾先後任鄱陽、新奉、南城諸縣縣令,至56歲去世。趙之謙平生著述甚豐,有《梅庵集》、《悲盒詩剩》、《勇盧閒話輯》、《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二金蝶堂印存》等。
  趙之謙生活的19世紀中葉,正處在我國近代社會的一個十分動蕩的年代,19世紀60年代,趙之謙中年時,正值太平天國運動蓬勃開展,席卷江浙一帶。趙之謙逃亡他鄉,不久,其妻及女病卒,趙之謙乃記恨於太平天國。從他此時期的作品中可見其思想情緒,如《行溫卅述懷詩》中雲:」今我不陷賊,生存非為喜,潔身對君父,負心與妻子(《悲庵剩墨》)」,刻「二金蝶堂」印中,邊款注明刻印緣由:「遭離亂,喪家室……刻此石,告萬世」。又刻印款曰:「三十四歲,家破人亡,更號悲庵。」在其鑒古堂印的長文邊款中雲:」得家人從死,屋室遭焚之耗已九日矣,以刀勒石,百感交集(《二金蝶堂印存一集》)。」
  趙之謙42歲以後,做了幾任縣令。在南城任職期間(1884年),法國進兵越南,侵犯台灣。閩海、南城久圯不治,郡守與趙商議,宜及時修城,以堅固城池,捍衛疆土。其時,趙之謙已年逾50歲,案牘勞形,仍滿腔愛國心,竭盡全力,以衰病之軀支持軍需。他在與友人信中說:」越南事愈不妥,然有此小勝,亦足以豪,即亡,猶過於而縛銜璧也(銜璧:意即兵敗而降)。」他的一些詩中,也充滿了民族感情。如:」英法通商求五日,鴉片毒人逞禍首,火輪立足降風波,火能主神思作歌,此污中土誰與拭,萬裡河山一點墨,修約數十已屢更,尚可征商恣橫勒。呼度一吠凡犬馴(夷呼犬曰度,入聲),物有相畏性所因,畏夷民更甚畏賊,應悔生為中上人(《孫復用前韻成閩中雜感四章見示,依處笞之》)。」
  趙之謙一生經歷憂患,造成了他恃才傲物的孤癖性格。他對農民起義既怨憤,而又無可奈何;對外國侵略者既仇恨,卻又抗擊乏力而自認晦氣;面對種種的不幸,他常常沉浸於一種孤寂、悲愴、憤懣和抑郁的心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