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4 19:01:21區鬱
在美勞課上,遇見一個孩子
這學期兼了六年級的美勞課。今天在上水彩課時遇到一個孩子,那孩子畫了一張精彩的水彩畫:不管是水分的控制或者對色彩的敏感度、抑或對於光影的掌控都很不錯,我給了99分--我事先就對任課班級的孩子說明過了,這是我給的最高分數,因為我覺得不會有所謂完美的作品,對於每個人而言一定都還可以有進步的空間。或者,那孩子並未曾拿過如此高的美勞成績吧,他的眼睛洩漏出一抹驚喜的表情,但又要強做鎮定--你知道的,就是那種青春期孩子無論如何也無法坦率的彆扭態度。
那是個聰明的孩子,從眼神可以很容易看出來。一般而言,如果不是父母因為血緣與期待的偏頗觀點,大多數的人其實都可以客觀的看出一個孩子是否伶俐聰穎。
而他正是一個有著聰穎與質疑眼神的孩子。
一開始,他在著手作畫時顯得蠻不在乎,作畫的速度很快,下筆很果決,並且有些輕忽。透著一絲絲不耐煩。彷彿只要快點畫完這幅畫就算交差了事。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年在教學現場,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失去對完成一件事物的耐性。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了,我不要再畫了,老師你就隨便給我個分數吧!」或者,還有另一種類型是:因為不小心、或者實驗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毀掉了畫面的一部份,於是乾脆的放棄,就把半成品質擲交到我眼前,「老師,這被我毀了啦!沒救了,算了,我就這樣打分數吧。」通常,我對這樣的孩子,會就他的畫作請他提出他認為”毀了”、”沒救”的部分,然後再提醒他可以用什麼我們已知的方法做更好、更接近他腦中藍圖的修正或補救。
這孩子也是。一開始他進行的速度飛快,彷彿趕著做完之後可以賺取他自己自由活動的時間。但是,這時候他出了一點小失誤:畫面中左側傍海而依的山崖(或者是礁石)被他處理得不甚滿意,於是他停下來,清秀的臉略皺著眉瞪著畫面上的山崖,一點點苦惱。進度停滯不前。我在行間巡視時剛好走到他身旁,也停住腳步,跟他一起凝視著他的畫。
他抬起頭跟我說:「老師,你覺得降子可以了嗎?」
我反問他:「這是你的畫,那你覺得可以了嗎?」
「是差不多了啦,不過好像哪裡怪怪的……」
「那你覺得哪裡是你比較不滿意的呢?」
「……我不知道啦!老師你幫我看。」
「咦?你自己都察覺到哪裡怪怪的,一定是哪個地方跟你原來設想的畫面不太一樣,所以你不滿意,想一想,你覺得是哪裡讓你不滿意?」
我們又一起安靜的看著他的畫,一會兒後,他終於開口了:
「好像是左邊這塊石頭怪怪的……」
「那你覺得哪裡怪?顏色?質感?」
「好像不太像是石頭的質感……」
「OK!你先想想你本來打算呈現出來的石頭是哪一種的?現在的顏色接近了嗎?石頭上頭可能會有什麼?坑洞?光影?紋理?植物?」
「我想畫的是略帶土黃色的山崖,跟現在這個顏色差不多,」他手上拿著一支大約16號的水彩筆,就他的畫比劃著,「沒有打算有什麼綠色植物,我打算畫的就是這種光禿禿的山壁,直立的,有點陰影……可是現在怎麼看都不像我要的感覺……」
「等等,你剛說你要的是直立山崖的感覺嗎?」
「嗯……」
「那你發現問題了嗎?」
孩子抬起澄澈的眼看向我,不過還是疑惑,略帶著不耐:「?」
「你要表現的是直立山崖,不過這裡你使用的筆觸方向是……?」
「橫的…..啊!我知道了,所以怪怪的。可是我都已經畫成這樣了,怎麼辦?如果我這時候再用直的筆觸畫上去,不是更怪?變成格子狀的了,哪有山長成這副鬼樣子?」
「嗯……我們來想想有沒有辦法讓它比較接近你要的感覺好了。」
這孩子在等我,不過帶有一點不能完全信任的意味。這也難怪,我這學期才上他們美勞,還沒上過幾堂課。
「這樣好了,你回想一下我們這單元要練習運用的是哪些技法?」
「重疊法和渲染法啊!」回答的理所當然。
「你剛剛用在這塊石頭紋路上的處理法是重疊法,只是筆觸方向錯了,後來你發現了問題,想到要再畫上直的筆觸,這個也是使用重疊法,對吧?」
「…….嗯」
「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混合兩種技法使用呢?」
「?」
「我們先把你這些現有的顏色保留,只用大筆飽含清水來渲開這些既有的橫向筆觸,」一邊說著時我一邊示範,他帶點驚恐的臉言明害怕畫就此被我毀了的擔憂。
「現在看起來的確糊成一片了,有點糟是嗎?不過這也就把你剛剛覺得錯誤的筆觸全部模糊掉了啊。你剛剛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可是,接下來呢?」
「重來一次啊,把你剛剛想呈現的感覺再試著畫出來。」
「你的意思是我要等它乾,然後再來一遍重疊法,只是這回我要把直立的感覺用筆觸的方向帶出來囉?」孩子的眼中有一點閃光,慧黠得很。
「Bingo!試試看吧。」我笑著走開,繼續我的行間巡視。
後來,孩子完成了他的畫,拿來評分時我問他:「現在比較接近原先你要的感覺了嗎?」「嗯,差不多了。」臉上有著開心的笑意,孩子和我都是。「所以啊,不需要太早就放棄,想想看有沒有辦法補救或改進,至少也不見得會比現在糟吧?還有,當自己試著想了半天卻想不出頭緒時,可以試著跟身邊的人求救啊,聽聽別人的意見,不過前提一定要自己先試著找出問題來。不要遇到瓶頸就丟給別人。」我忍不住又嘮叨了幾句,嘮叨的同時我在他努力再三的畫作上打了我的最高分:99。
這孩子後來開始會跟我對話,或者是因為覺得獲得肯定吧。隔週那堂課他又帶來兩張畫,一直站在我旁邊,等到所有人都評完分才告訴我他回家又畫了一幅畫,另一幅則是他爸爸指導姊姊畫圖時示範的畫作。旁邊的同學七嘴八舌說他果然是得自爸爸的遺傳,我好奇的問爸爸是從事什麼工作的,跟美術有關嗎?「哦,我爸是建築師啦!一天到晚畫圖。」我笑著說畫畫得好壞跟遺傳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天分當然有,但還是要看個人的興趣和努力。
末了,他不死心追問我:「老師,那你覺得我爸畫得怎樣?」唉呀,這可是高難度的問題呢!
我笑了:「要說老實話嗎?我最喜歡的其實還是你第一幅畫海景的那張。噓~不要告訴你爸哦!」
「真的嗎?不要騙我哦?」他的眼神透出驚喜,彷彿中了頭彩。
「當然是真的啦。」我沒有騙他。所有種種因素的總和都讓我喜歡孩子的畫勝過爸爸寫意的文人畫。
那是個聰明的孩子,從眼神可以很容易看出來。一般而言,如果不是父母因為血緣與期待的偏頗觀點,大多數的人其實都可以客觀的看出一個孩子是否伶俐聰穎。
而他正是一個有著聰穎與質疑眼神的孩子。
一開始,他在著手作畫時顯得蠻不在乎,作畫的速度很快,下筆很果決,並且有些輕忽。透著一絲絲不耐煩。彷彿只要快點畫完這幅畫就算交差了事。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年在教學現場,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失去對完成一件事物的耐性。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了,我不要再畫了,老師你就隨便給我個分數吧!」或者,還有另一種類型是:因為不小心、或者實驗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毀掉了畫面的一部份,於是乾脆的放棄,就把半成品質擲交到我眼前,「老師,這被我毀了啦!沒救了,算了,我就這樣打分數吧。」通常,我對這樣的孩子,會就他的畫作請他提出他認為”毀了”、”沒救”的部分,然後再提醒他可以用什麼我們已知的方法做更好、更接近他腦中藍圖的修正或補救。
這孩子也是。一開始他進行的速度飛快,彷彿趕著做完之後可以賺取他自己自由活動的時間。但是,這時候他出了一點小失誤:畫面中左側傍海而依的山崖(或者是礁石)被他處理得不甚滿意,於是他停下來,清秀的臉略皺著眉瞪著畫面上的山崖,一點點苦惱。進度停滯不前。我在行間巡視時剛好走到他身旁,也停住腳步,跟他一起凝視著他的畫。
他抬起頭跟我說:「老師,你覺得降子可以了嗎?」
我反問他:「這是你的畫,那你覺得可以了嗎?」
「是差不多了啦,不過好像哪裡怪怪的……」
「那你覺得哪裡是你比較不滿意的呢?」
「……我不知道啦!老師你幫我看。」
「咦?你自己都察覺到哪裡怪怪的,一定是哪個地方跟你原來設想的畫面不太一樣,所以你不滿意,想一想,你覺得是哪裡讓你不滿意?」
我們又一起安靜的看著他的畫,一會兒後,他終於開口了:
「好像是左邊這塊石頭怪怪的……」
「那你覺得哪裡怪?顏色?質感?」
「好像不太像是石頭的質感……」
「OK!你先想想你本來打算呈現出來的石頭是哪一種的?現在的顏色接近了嗎?石頭上頭可能會有什麼?坑洞?光影?紋理?植物?」
「我想畫的是略帶土黃色的山崖,跟現在這個顏色差不多,」他手上拿著一支大約16號的水彩筆,就他的畫比劃著,「沒有打算有什麼綠色植物,我打算畫的就是這種光禿禿的山壁,直立的,有點陰影……可是現在怎麼看都不像我要的感覺……」
「等等,你剛說你要的是直立山崖的感覺嗎?」
「嗯……」
「那你發現問題了嗎?」
孩子抬起澄澈的眼看向我,不過還是疑惑,略帶著不耐:「?」
「你要表現的是直立山崖,不過這裡你使用的筆觸方向是……?」
「橫的…..啊!我知道了,所以怪怪的。可是我都已經畫成這樣了,怎麼辦?如果我這時候再用直的筆觸畫上去,不是更怪?變成格子狀的了,哪有山長成這副鬼樣子?」
「嗯……我們來想想有沒有辦法讓它比較接近你要的感覺好了。」
這孩子在等我,不過帶有一點不能完全信任的意味。這也難怪,我這學期才上他們美勞,還沒上過幾堂課。
「這樣好了,你回想一下我們這單元要練習運用的是哪些技法?」
「重疊法和渲染法啊!」回答的理所當然。
「你剛剛用在這塊石頭紋路上的處理法是重疊法,只是筆觸方向錯了,後來你發現了問題,想到要再畫上直的筆觸,這個也是使用重疊法,對吧?」
「…….嗯」
「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混合兩種技法使用呢?」
「?」
「我們先把你這些現有的顏色保留,只用大筆飽含清水來渲開這些既有的橫向筆觸,」一邊說著時我一邊示範,他帶點驚恐的臉言明害怕畫就此被我毀了的擔憂。
「現在看起來的確糊成一片了,有點糟是嗎?不過這也就把你剛剛覺得錯誤的筆觸全部模糊掉了啊。你剛剛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可是,接下來呢?」
「重來一次啊,把你剛剛想呈現的感覺再試著畫出來。」
「你的意思是我要等它乾,然後再來一遍重疊法,只是這回我要把直立的感覺用筆觸的方向帶出來囉?」孩子的眼中有一點閃光,慧黠得很。
「Bingo!試試看吧。」我笑著走開,繼續我的行間巡視。
後來,孩子完成了他的畫,拿來評分時我問他:「現在比較接近原先你要的感覺了嗎?」「嗯,差不多了。」臉上有著開心的笑意,孩子和我都是。「所以啊,不需要太早就放棄,想想看有沒有辦法補救或改進,至少也不見得會比現在糟吧?還有,當自己試著想了半天卻想不出頭緒時,可以試著跟身邊的人求救啊,聽聽別人的意見,不過前提一定要自己先試著找出問題來。不要遇到瓶頸就丟給別人。」我忍不住又嘮叨了幾句,嘮叨的同時我在他努力再三的畫作上打了我的最高分:99。
這孩子後來開始會跟我對話,或者是因為覺得獲得肯定吧。隔週那堂課他又帶來兩張畫,一直站在我旁邊,等到所有人都評完分才告訴我他回家又畫了一幅畫,另一幅則是他爸爸指導姊姊畫圖時示範的畫作。旁邊的同學七嘴八舌說他果然是得自爸爸的遺傳,我好奇的問爸爸是從事什麼工作的,跟美術有關嗎?「哦,我爸是建築師啦!一天到晚畫圖。」我笑著說畫畫得好壞跟遺傳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天分當然有,但還是要看個人的興趣和努力。
末了,他不死心追問我:「老師,那你覺得我爸畫得怎樣?」唉呀,這可是高難度的問題呢!
我笑了:「要說老實話嗎?我最喜歡的其實還是你第一幅畫海景的那張。噓~不要告訴你爸哦!」
「真的嗎?不要騙我哦?」他的眼神透出驚喜,彷彿中了頭彩。
「當然是真的啦。」我沒有騙他。所有種種因素的總和都讓我喜歡孩子的畫勝過爸爸寫意的文人畫。
上一篇:囝仔的話
下一篇:從杞人回覆一封轉寄信談校園問題
shane
2007-04-06 11:31:03
厚 老師你不錯喔
(沒錯 這是稱讚 稱讚!)
^^
啪啪啪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