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畫家的古格探險之旅---《天堂手記》
這本書,讀了很久。花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慢慢的細讀。因作者王泰融的人生曲折、與勇於追尋,對於前陣子面對困頓、疑惑人生方向的自己,有著不一樣的觸發。
王泰融原是保險業掌管百人以上的主管,一日猛然醒覺,毅然決然的離開這行業,而遠赴廣州學畫。又因在圖書館偶然翻到古格的照片,而下定決心要回到心中的古格。
這本書以探險歷程的札記為主,佐以作者的畫作(油畫、素描)。閱讀書本,邊隨書中內容神往,也從中了解密宗的動人故事、內涵,另也略為揭開藏民、喇嘛們神秘的面紗。
對於藏民的人生態度與心境,其中多所著墨。
從初次與藏民一同參與轉山的觀察和省思:「真是累壞了,突然覺得自己這是幹嘛?人生茫然,不知所為何來的時刻最心慌,而藏民虔誠地磕頭,讓我感受到全然地謙卑和自在的堅定,十分不解卻又打從心底佩服,為什麼一趟轉山之行,他們可以一路歡樂,毫無冷場的玩笑,那麼率性豪放,笑語不斷,我不解人如何可以快樂那麼久?」。
至文末體會藏民的人生態度,阿華田覺得和大同世界的意蘊很像:「在這廣闊的大地上,人們過著簡單淡泊的生活,所需不多,不傲慢虛榮,善待老人家、小孩和彼此,喇嘛教育人們:所有活著的東西,前世都曾是我們的母親,因此我們必須把它們當作母親來看。」, 因此而生的行為價值「在此,人又顯得那般豁達無爭,那是面對大自然的謙遜,面對人的尊重,這是一個愛的世界,沒有責怪,沒有義務,無論做什麼都是那麼自然,都是因為想要這麼做,不是因為必須這麼做。」、「快樂是愛自心中湧出的結果」,而有著動人的形象「藏人無論男女都像頂天立地的紫銅塑像,無憂無懼地挺立在天地間。」。
文中的佛教意象,亦很豐富。如唐卡上的大白傘蓋佛母有最懾人的模樣,她帶著很多的刀劍、弓箭,是為了要消滅無知;她腳下踐踏矮胖的妖怪,則象徵人們心中的傲慢與虛榮。不禁讓阿華田聯想到佛教中除了慈悲的菩薩像外,亦有恐怖的四大金剛,金剛亦有其震懾吾人習氣的用意。
而僧侶們創作即修行的的全心投入心念,令人感佩!無論是為了製作酥油花得風濕關節炎亦不悔,而酥油易變的本質喻人生無常之苦。甚至僧侶幾個月精心製作的沙彩壇城,在灌頂儀式後無眷戀的將之掃除,也意味著「諸行無常」的教示,意圖擁有的想法,就是種執著,執著則源自貪愛,貪愛與嗔恨為痛苦之源。
文中最感到特別的,是寫到好久以前某位活佛的情思,其情感也是相當浪漫的!然而,阿華田是就文學的角度欣賞,而不涉及教義的見解!就文學作品看待,其文筆相當流暢而婉轉多姿!如「住在布達拉宮,我是持明倉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薩,我是浪子岩桑旺波。」、「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壓根沒見最好,也省情思縈繞。原來不熟也好,就不會這般顛倒。」
或許自己的勇氣仍不足,但閱讀這類文章,會讓自己多了些慰藉。或許,要放下所擁有的事物,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目前只能期許自己做到「應盡便需盡,無復獨多慮」的境界;但在我心中,仍會留下一片空間,守候夢想馳騁的瞬間。
上一篇:突如其來的聯想
下一篇:佛學十四講表讀書心得
佛性和人性,常言相隔不遠,唯心所想所依!人生本來就是有許多的本性要去探討,端看你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