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21:42:52無名

知易行難──藏書斷捨離

重翻鼎公的散文別集《桃花流水沓然去》,翻到一篇〈處理藏書的滋味〉,鼎公說他搬家22次,買書方知房子小,書隨買隨丟,買丟之時皆傷感,故其藏書少。說他讀書時有感動、驚愕、憤慨、領悟等各種感受,覺得每翻一頁如按一下快門,書中有他豐富的表情,他的生命存在裡面!說他養成一個習慣,丟書前翻一翻,讀它一段。(參閱頁191~192

我在12年前看過丟書前翻一翻的景象,那是第八屆立委選舉投票日後,因委員沒連任,清理國會辦公室。當時辦公室有很多中央部會贈送的出版品,辦公室主任在丟掉回收前翻一翻。這次立委改選,113席有50席更換,區域與不分區各半,想必這50間辦公室也在清理中,祝福他們找到下一個理想的工作。

我從大學至今,搬遷住處多次,書很少丟,大多分批寄回金門家裡,再逐一上架收藏。16年前訂製的書櫃,當時書籍資料填不到一半的空間,而今滿溢,始料未及。中間兩次清理舊書送資源回收,一公斤換一塊錢。現在租賃處住了4年,期間就讀博士班兩年半,去年資格考,書買不少。房東2月底要收回房子,又得再次搬遷,處理藏書成了首要問題。

        想起去年的年度目標「斷捨離」,當時從簡報檔摘錄成9張便利貼,「最適合現在的自己」+「感到最愉快和常用」的篩選原則,不易套用在藏書處理上,印證了「知易行難」。但收納空間有限,總要做一番割捨,否則,只能裝箱封存,擠壓生活空間,唯一開心的只有衣魚吧!

 【圖:王鼎鈞著,《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台北:爾雅,2012210日初版】

其石山人 2024-01-17 22:41:21

我搬過幾次家,每次都得斷捨離一些書籍。疫情前還可拿去圖書館捐書。疫情開始後,本地圖書館不再收書,只收捐款。整摞印刷精美的書本也只能拿去市政府的回收中心,丢進大型回收箱。想像箱裡好好一本書受擠壓變型的模樣,並且會不會被整理出來,亦或一拖拉庫(卡車)拉去當廢紙處理,感覺心痛。

以前遇到一位老外,是朋友的朋友,他到別人家裡,會去看書架。若每看見,還會出聲問有沒有書架?當時那位被問的朋友,在台灣是做書本出版批發生意,聽説業務量很大。但溫哥華家中卻一本書都沒收藏,架子上擺放的全是電影和音樂光盤。感覺很不「文化」,在老外面前很沒面子。 受這件事影響,我曾有三個書架,擺滿中英書本。但有次淹水,最底層的書泡了水,整疊丢棄。後來搬家,書本散失殆盡。只剩兩三紙箱裝的,擺在車庫,幾年了都沒拆出來。

版主回應
感同身受,對愛書人來說,書再舊都難以割捨,卻也無暇一一重讀! 2024-01-18 17: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