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23:37:45無名

後設認知──《超強記憶學習法》讀後

《超強記憶學習法:用遺忘、複習的學習周期,加速理解與維持記憶》,原文書名是《Super learning: advanced strategies for quicker comprehension, greater retention, and systematic expertise.》,直譯是「超強學習法:可加速理解、維持記憶和系統化專業知識的高級策略」。

全書共六章,包括:〈學習的豐沛條件〉、〈維持記憶〉、〈主動學習的技巧〉、〈把學習當成次要目標〉、〈透過教學來學習〉,以及〈我們在學習中會犯的錯誤〉。因此,本書書名翻譯是強調第二章的內容,而非關照到全書。

書中提到的專注時間、記憶系統的類別跟記憶過程、遺忘曲線、學習週期、間隔重複、費曼學習法、交叉練習、學習金字塔、PQ4R學習法、閱讀的四個層次、學習型態,以及康乃爾筆記法等等,跟我涉獵過的學習方法大同小異。

對我而言,較新鮮的部分是作者引用學者約翰‧鄧洛斯基John Dunlosky)和其同事研究十種常見學習技巧,「成效低」的有五種:摘要、畫重點、關鍵字記憶術、文本視覺化、重複閱讀;「成效中」的三種:詳盡詢問、自我解釋、交叉練習;「成效高」的有兩種:練習測試和分散練習。而造成成效差異的原因在學習者主動參與的程度。(參閱頁78

作者指出,最強而有力的學習工具是「動機」,但動機可能無法源源不斷提供學習的燃料,這時可以運用「十分鐘法則」跟「三分之二法則」。所謂的「十分鐘法則」是在不想做的時候先做十分鐘,或想停止前再做十分鐘,透過實際執行的紀律維持學習的狀態;而丹科伊爾Dan Coyle的「三分之二法則」適用於技能學習,如學吉他,用三分之一的時間閱讀、研究,三分之二的時間實際動手做和應用。(參閱頁103~106

第四章談到理解的六個層面,有說明(甲乙丙為何會發生?)、詮釋(想法如何從甲形式轉為乙形式)、應用(這些知識有何用處?)、觀點(還有哪個角度可以切入?)、同理心(其他人是怎麼看的?),和自我認知(我是誰?)。這六個層面沒有優劣之分,都可以引發強烈的學習動機。(參閱頁127

作者強調,特定的學習型態(如視覺型、聽覺型、語言型、身體型等等)是種迷思,因為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大腦的運作方式是東拼西湊的。相反的,有大量證據證明,所有的學習型態都一樣有效,如果將注意力偏好一起納入考量的話。(參閱頁196

作者引用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和其同事發展的「介入培養成長心態」技巧,該技巧著重在讚美學習的過程,而非讚美學習者天生的特質或稟賦,藉以激勵學習者(無論是他人或自己)投入努力和實作的行動。(參閱頁192

回到原文書名,所謂「加速理解、維持記憶和系統化專業知識的高級策略」究竟是什麼呢?

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這整本書就是在練習「後設認知」,意即「認知的自我調整」,透過了解自己是如何學習的,再據以調整,讓自己學得更好。(參閱頁150~151

這本介紹學習方法的書,兩百多頁,提綱挈領,引用科學研究,但不鉅細靡遺的講解實驗過程。像是導覽手冊,突出特色景點,而不是從盤古開天闢地講起。嘗試練習後設認知,相信會有更好的學習經驗跟成果!


【圖: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著,林幼嵐譯,《超強記憶學習法:用遺忘、複習的學習周期,加速理解與維持記憶》。台北:時報文化,20221230日一版一刷,2023710日一版六刷】

2023-12-31 12:20:53

無名兄早安呦
新年快樂
心想事成喔

版主回應
感謝祝福 新年快樂^^ 2023-12-31 13: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