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8 23:24:27無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楊照的《不一樣的中國史》第六冊,談的是魏晉南北朝,一個從世族到外族,華麗虛無的時代。

說到魏晉南北朝,你會想到什麼?是憂思感嘆的〈短歌行〉,還是對仗用典的駢體文?是〈蘭亭集序〉的王羲之,還是〈歸園田居〉的陶淵明?是禍起蕭牆的八王之亂,還是投鞭斷流的淝水之戰?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九品中正,還是「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的《世說新語》?

第六冊計十講,依序為:一、鳥瞰中國中古史,二、《人物志》與《世說新語》,三、佛教東來與中國思想大變遷,四、南朝的興衰沉浮,五、門第、僑姓與六朝經濟,六、樂府詩、五言詩、陶淵明的田園詩,七、重新評價六朝駢文,八、重新認識「五胡亂華」,九、北魏入主中原及其統治,十、北魏的變革與瓦解。因為對文學的興趣多過史學,所以我看完第一講後,先跳到第六、七講,再回到第二至五講,最後是第八至十講。

第一講談到朝代史觀的三個問題,一是各朝代國祚長短不一,彼此並不等值;二是強調前後相續的關係,忽略扭曲同時並存的其他關係;三是將歷史重點放在興亡治亂的「循環史觀」。楊照傾向將中國文明發展的時間劃分為上古、古代、中古、近世和現代等五個大塊時段,來理解歷史的連續和斷裂現象。

上古是從文明起源到西元前1千年,原始部落並存,夏、商、周是最有力的三大文明中心;古代是西元前1千年到西元220年,從周到漢武帝,由多元到一元;中古是西元第3世紀到西元979年,由漢帝國衰亡分裂直到宋朝統一,魏晉南北朝就是中古時期的一部份。必須注意的是,「中古」一詞借自西洋史,不可直覺的想成西方的「黑暗時代」。

第七講改變我對駢文的印象,駢文要求對仗、協韻和大量用典,使得解讀相對困難。有錢有閒能夠學習文字、音韻、歷史知識的貴族階層,藉由拉開文字跟語言的距離,和其他非貴族階層區別開來。而今許多學術專論文章,亦有類似的傾向,是寫給具相關知識背景的「適當讀者」看的。駢文仍有值得一讀的好作品,不該被徹底遺忘,楊照說:

「欣賞駢文畢竟還是可以提醒我們面對文字的一種特殊態度──營造『美文』的態度,如何用心在規律中尋找自由,進而顯現自由、隱藏規律。這個過程中,需要認真面對文字的聲音與意義,細心選擇、細心建構,有意識地進行實驗與設計,也就是以一種藝術的審慎來面對文字,讓文字和日常功能明確的區分開來。」(頁233

在當代,如此講究字數、聲音、意義的,或許就是選舉文宣跟政治口號,至於美不美,就見仁見智了。

第六講提到閱讀文學需懂得「文類」,楊照舉了三祖(曹操、曹丕、曹叡)陳王(曹植)的作品為例,說明作者按文類所傳承積累的習慣、套式寫作,未必與個人的感懷有關。而〈短歌行〉之所以為文學史最後的四言詩傑作,就在於「曹操採用了四言詩的形式,避開五言詩的強烈民間性,以便表達帝王地位的心情;但詩的主要部分仍然是悲涼哀思,尤其是悲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悲涼哀思,而這個主題正是新興五言詩情感的主流。」(頁179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欲說還休,天涼好個秋!

【圖:楊照著,《不一樣的中國史6:從世族到外族,華麗虛無的時代──魏晉南北朝》。台北:遠流,202081日初版一刷】

上一篇:歷史的功用

下一篇:閱讀如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