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必擇而作
有人說:「書必擇而讀,人必擇而交,言必擇而聼,路必擇而蹈。」我想可以再加一句「文必擇而作」。
逛博客來網路書店時,發現介紹寫作方法的書從國小作文、國高中學測、國考作文到散文小說編劇等等(教寫詩的倒是不多),讓我有點意外,學寫作的市場需求有那麼大!
「作文能不能教?」這是許多作文教學書開宗明義的辯證題,答案當然是能教,不然這書還怎麼賣?但為何很多人看了寫作教學書還是不會寫?避免砸招牌,裡頭有但書──能教的是技術和思路,想像力和靈感卻不可教。
如果不在追求成為文學大家,而只是文從字順具可讀性,那麼作文能教可學。但為什麼對許多人來說,經過十多年的學校教育,寫作還是很難呢?依我個人淺見:高中以下的學生覺得作文難,是因為生活經驗不足,不知道寫什麼;成年人覺得作文難,是因為文筆訓練不夠,不知道怎麼寫。
「我手寫我口」──白話文運動的口號,有當時針對文言書寫的背景,現在智慧型手機有語音轉文字功能,錄下一段話看看,成一篇作文了嗎?如果成,恭喜你,具有曹植之才;如果不成,很正常,因為說話跟作文本來就是兩碼事。
說話跟時間有關,對聽眾來說,一句接著一句,過了就無法回頭,沒聽到就沒了;說話的人為了確認對方聽懂意思,可能會重複說一些句子,至少會重複重點,因此,演說逐字稿即使有架構,內文也稍嫌囉嗦。
寫作跟空間有關,文字落在一定的篇幅上,對讀者來說,可以瞻前顧後,可以暫時駐留。因此,重複沒必要,除非是刻意營造文學效果;精簡成必要,於是寫作技巧有一部份落在「選擇」,選擇寫什麼以及怎麼寫。
有人說:「書必擇而讀,人必擇而交,言必擇而聽,路必擇而蹈。」我想可以再加一句「文必擇而作。」
【圖:茅山塔】上一篇:名片──角色塑造的素材
下一篇:先把編輯請出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