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23:55:24無名

回話的態度很重要

「爭執、回答不清,是因為『太熟』,還是不經思考的『壞習慣』」,這段話是《回話的態度》的副標題,強調開口前先想想,溝通前先傾聽,積極使用讓談話對象高興、覺得溫暖的話。不可以因為與對方熟識就忘記分寸。平常就該體貼談話對象,發言前想一下:這句話會讓對方感到不愉快嗎?

作者櫻井弘表示,這世界上沒有一套所有人都適用的「全能話術」,重點是要抱持著一個心態:願意為對方思考,並找出更好的溝通方式。因此,盡量使用讓人一聽即可理解的詞語描述,避免使用不明確的代名詞來談公事,例如,「客戶如果想『那個』,我們就配合他『那個』。」這樣的說法讓人聽了一頭霧水,不妨改成「客戶如果想約在咖啡廳談,我們就配合他訂間咖啡廳。」

另外,在報告或提案的時候,如果想讓對方容易理解、記憶,總結成三個重點最有效。而在與客戶交涉的時候,要先了解客戶的狀況與需求,然後對症下藥,強調自己的公司或產品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協助來實現對方的期望。

櫻井弘指出,聆聽他人說話的時候,必須遵守兩大原則:一是不停的點頭以表示認同,不隨便插嘴;二是不否定對方,不打斷對方說話。看到這,想到自己還滿常打斷對方說話的,需要加強練習。

櫻井弘成立的話術研究所,在學員參加課程研習前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七成的人在談話中,根本沒專心聽別人說話,腦海都在想自己想表達的事情。而這,正是造成雞同鴨講、各說各話的原因,因此,面對不熟悉的人,「先聆聽再說話」是比較保險的溝通順序。

櫻井弘提到,氣頭上更要保持沉默,因為「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我想,這句話說對一半,生氣確實無法解決問題,但可以突顯問題!不過櫻井弘也不是主張都不要生氣,他說:「當我們發怒時,必須抱有相對應的覺悟。不光是為了宣洩情緒而發怒,而應該抱持為對方著想的心,以及對未來的期許表達出憤怒。」要控制憤怒的程度並不容易,因為,有時候,人們會不自覺地將心中不滿的情緒,展現在態度與表情上。

遇到對方興致盎然,說得口沫橫飛,但自己卻沒有興趣的話題,是很痛苦的情況,櫻井弘認為,不需要特別迴避雙方不感興趣的話題,相反的,當作獲取新知或了解對方的機會,先從話題跟自己的關聯處開始思考,或往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方向提出問題。

全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文字是:「糾正他人的小錯誤,對於我們的人際關係不會有正向的助力。相反地,提出指責很有可能被周遭視為『白目』的人。當然,如果是非常大的錯誤則另當別論。能否明確判斷問題輕重,決定是否應該糾正錯誤,狀況的拿捏變得很重要。」時下流行說人「自我感覺良好」,如果自爽到令人反感的程度,應該算是非常大的錯誤。

最後,我想提醒,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人,書中介紹的溝通情境、思維反應等,自然是以日本文化為背景,在運用上,忌諱整套搬用。建議參考書中案例,觀察生活周遭的人是如何回話,先分析後再選擇練習項目,千萬不能鸚鵡學舌拾人牙慧,邯鄲學步失其故步!

 【圖:櫻井弘著,林佑純譯,《回話的態度》。台北:大樂,2016418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