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4 16:55:41無名

閱聽詹宏志

 

第一次知道詹宏志先生,是在大學時期,當初為了社團教育訓練的需求,引用他三十年前的小書──《創意人》──為教材,「小書」是他自己在書中的謙稱,這是一本沒有艱深理論,但有個人經驗見證與易操作技巧的工具書。篇幅小、內容少,功效卻很大。《創意人》係198671日出版,我手頭這本係198725日第九次印行,據詹先生自己的說法,他到現在還可以收到這本書的版稅,可見受讀者喜愛的程度。

此後沒再接觸過他的作品,後來才知道,他的演講比著作多,可謂多述而少作。後來在200620082009年分別出版了《人生一瞬》、《綠光往事》、《偵探研究》三部作品。《人生一瞬》寫他的童年往事、青春時光,以及他對父親的情感;《綠光往事》述說家族往事,流露他對家人親友與小鎮生活的回憶;《偵探研究》則是他身為「一位忠實偵探小說迷對小說世界的回憶與禮敬」,而我在閱讀時感到好奇的是:這樣的作品是如何寫出來的?

2015年出版的《旅行與讀書》,獻給他的髮妻王宣一,詹宏志在〈自序〉說:「只有一個人生是令人不滿足的,……在我看起來,也許只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我想起他在《創意人》〈創意與閱讀〉說過,創意的成功關鍵是「組合」,而組合需要大量的材料,材料的來源有兩個,一是閱歷、一是閱讀。因此,發明腦力激盪法的奧斯朋主張:「旅行為充實吾人想像力之一種經驗。」而相對的,「閱讀是一種『省時省錢的旅行』;雖然可能不如旅行經驗那麼刻骨銘心,但是取得經驗材料的數量和速度,都是旅行所不能及。」

 

第一次見到詹宏志先生,是在201757日,這天是金門迎城隍的日子,也是詹宏志再次蒞金演講的日子。演講的題目是〈識人知世讀小說:少年讀書追想錄〉,談他在離開出版工作後,突然有股強烈的動機回去重讀年少時讀的作品,這一讀感概良多,心得大有不同。這場演講主要分享他閱讀《福爾摩斯》、《魯賓遜漂流記》、與《沙河悲歌》的心得。而在聽他講述一再閱讀偵探小說(不只《福爾摩斯》)的歷程後,我終於了解《偵探研究》是怎麼寫出來的。

“ You are what you read. ” 詹宏志說:「追蹤閱讀清單跟追蹤DNA一樣,足以說明一個人的來歷。」之所以談別人的作品,而非他自己的作品,是因為他覺得,他讀過的東西比他自己寫的有趣,而且更容易用來解釋他自己,說明他受影響的來源。

關於「閱讀」,他引用納布可夫( Vladimir Nabokov1899-1977 )的說法:「非常奇怪的,人無法閱讀一本書,人只能再讀一本書。一個好的讀者、一個重要的讀者、一個主動而創作性的讀者,一定是個再讀者。『閱讀』與『再讀』或『重讀』,在文學欣賞上有著極其不同的『效果』。」人無法閱讀一本書的意思是:第一次閱讀的時候,你有別的勞務要做。因為,我們身體上並沒有一種器官,可以一次就把書的內容搞清楚。相較於欣賞一幅畫:你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出很多畫裡的東西,包括構圖、筆法、色彩等等,但看書不能;當你閱讀一本書時,你必須先經歷局部,才能掌握全部,才能看到布局,看到細節,最後才能理解全局。

談《魯賓遜漂流記》,表面極富冒險的自然故事,其實是則文明寓言,魯賓遜在荒島謀生的種種情節象徵文明的遺產與文明的記憶。詹宏志進一步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候也會出現「荒島時刻」,例如:1949年的大海嘯,沖刷百萬人上陌生島嶼(台灣),這就是所謂的「魯賓遜式的情境」。並以他的岳母為例:她帶著江浙式的味覺,在台灣的菜市場菜買食材,重建她所熟悉的江浙菜色。

七等生的《沙河悲歌》又帶給他什麼樣的影響呢?詹宏志說:「對我而言,書中所描寫的,是我熟悉的故鄉景致,卻有不一樣的人物內心風景。……具有特別的自我意識,他不像我那個小鎮的人,更像是卡謬《異鄉人》裡走出來的人,不僅有強烈的現代主義感,還有強大的存在感,既寫實又超現實。喚醒一個農村的小孩現代性的閱讀經驗,發展出足夠去探索世界文學的各種辨別情境的能力。」

詹宏志以年少閱讀受到《沙河悲歌》的啟發總結演講:像他這樣的一個閱讀者,被一個更沉默的巨大世界所壟罩,進而從那裡學會一種沒有禁區(或無須迴避)的思考。他也有一種見微知著的警覺,心中所想的某些事已經無法與人訴說,開始與同學、父母、老師隔絕起來,變成孤絕的現代人。因此,他必須自己去判斷或想像每件事到底該如何,直到他內心對自己說:「是的,事情本來一定是這樣的」。如果事情不是這樣,那就變成他後來與知識的關係,小說不斷的引發他去理解每一種世界的那種真實情境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他要去讀更多小說以外的書。而他自己也受到一種影響,每說一件事都要把背景說得清清楚楚,造成他嘮嘮叨叨文體的由來。

演講結束,我抓緊機會提問,其中一題是在《創意人》〈創意與閱讀〉篇中,他提過「博覽羣籍」的方法,一是讀得快、二是讀得多、三是讀得持久,事隔三十年,是否有所修正?他的回應是,當時談的只是大略方向,所以沒有方向的修正,只有細節的補充。要特別說明的是,讀得快也要有能力讀得慢。讀得快是為了選書、淘汰不值得花時間的書,也就是透過大量的瀏覽來決定哪一本書與自己有關,而不是說要用很快的速度去讀書。

旅行與讀書,是詹宏志最主要的人生志趣。他說:「關於旅行地的閱讀,我們是從旅行結束後才真正開始的。在旅行之前,我們對旅行地的閱讀是一種『想像』;在旅行之際,我們對旅行的閱讀則是一種『摸象』;只有在旅行完成之後,或者『一再完成之後,才是我們真正對旅行地了解的開始。」《旅行與讀書》,73)期盼他再來金門分享閱讀的心得,更期盼他分享對金門這個旅行地的了解與感想。

愛馬氏 2017-05-19 18:01:41

本人有幸曾在詹先生的公司工作,每次跟詹先生開會都會看到他帶著一本厚厚的原文書,正在閱讀的書,真的太厲害了!

版主回應
詹先生本人就是讀得快、讀得多、讀得持久的實踐者^^ 2017-05-24 09: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