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30 18:00:00無名

「創作自由」兩岸書聲重點摘要之三

【黨的作家與人類的作家《端午》張一翔】

1.    小說家蒐集各種不同的人生態度作素材以構成作品,他不為其中任何一種態度負責任。(頁79

2.    人類的作家不僅關懷本國人,也關懷外國人,不僅關懷友邦,也關懷敵國。衆生平等,以天下萬姓之心為心,功罪是非依然,作家的態度是悲天憫人。(頁82

 

【山水聖賢〈廁所的故事〉《散文阿盛》阿盛】

3.    在文體分類家心目中,——我是受過他們影響的,——小說、散文各有法式,執以衡量今天的作品,或將覺得許多作品都出了格。出格無妨,只要能自成一格。不知這話是否能得到文體分類家的首肯?(頁83

4.    這小說、散文的法式,在作家心目中原是存在的,但作家常是掙脫束縛之人,小說結構向主謹嚴,小說家略一放鬆自己,作品就有了散文化的傾向。散文乃是小道中的小道,寫散文的人心有未甘,越區行獵,小說的表現方法也就盡在我們眼底了。(頁84

5.    詩、散文、小說、劇本,四者確有分別;為了便於觀摩,有時必須誇張四者相異之點,尋求它們個別的特色。作家當然可以不落窠臼,兼採衆體,但是作家乃是有意識的這樣做,不是無意識的這樣做。譬如寫字,寫顏是顏,寫柳是柳,然後你可以非顏非柳,亦顏亦柳。所以文體的分類仍然有其意義。(頁84

6.    我因為忘不了少年時伶仃孤苦、無師無友,中年以後情不自禁的要寫些東西幫助年輕的朋友們,也有幸得到他們的採納,使我在社會中扮演一個角色。但是我還有別的寫作衝動,那些東西一旦寫出來,對青少年未必合宜,這就產生了顧慮,發生了「角色的衝突」。(頁86

7.    我很羨慕那在寫作上一往直前、百無禁忌的人。寫作本來就是展開自己、完成自己,自己有什麼就讓人看什麼,社會只能在事後選擇,不宜在事先預定。(頁86

 

【現代詩成長目擊記〈流沙河隔海談詩〉徐民和】

8.    現代詩在臺灣經過湯因比式的「挑戰與回應」,「退出與復回」,終使詩境詩貌為之一新,至今仍與「寫實主義」的詩風迥乎不同。而且它在立意、取材和修辭布局各方面的影響,及於散文和小說,以致「現代散文」和「現代小說」之名次第出現。(頁90

 

【創作自由云云】

9.    創作自由的上游是思想自由,創作自由的下游是出版自由,三者一貫。(頁93

10.   作家有了自由,會不會寫出一些有害的作品來呢?倒是有這個可能,因此,歷來有人主張嚴厲的管制文藝。「管得太多,文藝沒有希望」,也沒有關係嗎,寧可沒有文藝,也不要有害的文藝,也就是說,與其是負一,不如是零。不過負一可能轉換成正一,而零永遠是零。(頁96

11.   創作自由的意義是:寧要負一,不要零。再說一遍:寧要負一,天下後世可能得到正一,寧要零,那就只能是零,永遠是零了。(頁97


 
 
 

【圖:王鼎鈞著,《兩岸書聲》,台北:爾雅,19901110日初版,1991210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