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9 18:00:00無名

「小說的象徵功能」兩岸書聲重點摘要之二

【「我們」《我們》WM】

1.    憶苦思甜。(頁27

2.    感受不深,領會也就不多。(頁28

3.    WM的喜劇效果多從時事中「抓哏」而來,好比應時的新鮮瓜果。荔枝離開嶺南,三天以後色香味都變了,奈何奈何!(頁29

4.    半夜失火,事主赤身奪門而出,當時自是羞懼難當,終有一天他會覺得此情此景滑稽可笑,那必是事過境遷,他又有了安全的住所之後吧。今天,受過文革蹂躪的人能笑對文革,大概是傷痕變疤痕,可以痛定思痛、化為笑談了吧。(頁29

 

【芙蓉之外《芙蓉鎮》古華】

5.    「芙蓉鎮」層次分明,脈絡清楚,分四章,嚴整如四幕劇。時下長篇小說結構如此之佳者不可多得。「芙蓉鎮」的語言也出色,平淡而活潑,樸素而多弦外之音。作者古華是及早擺脫極左語風的先驅者之一。故事則屬於典型的傷痕文學。(頁31

6.    有人說,文革後的平反,頗似阿剌伯人的一句諺語:「上帝要誰快樂,先讓那人失去他的驢子,再讓那人找到他的驢子」。(頁33

7.    心理學家說,如果你的孩子向你要生日禮物,而你給了他一個耳光,他心靈上所受到的創傷可能終身不能磨滅,永遠影響他的觀念和行為。(頁34

8.    小說家不肯給自己痛恨的人、懼怕的人、敵對的人藝術造型,將之簡化、庸俗化,所得不過是一時宣傳上的快意,所失卻是沒有一部有深度的,經得起時間淘洗的作品。(頁35

9.    我必須聲明,我十分憎惡極左,我一直遠遠的遠遠的躲着他們,但是,若我把他們當做小說人物來思考時,我必定想到極左有他們的經典,有他們的菁英,有他們的環境形勢,有他們的理想熱情,也有他們的功業成就再加上他們的罪過。把這些攪拌在一起,你就捏出一個道德無法裁判的人,一個法律上「殺之三、赦之三」的人,一個你萬難同意但勢必同情的人,一個仰之彌高但寧願永不再見的人。(頁36

 

【不辨仙源何處尋《尋》於梨華】

10.   筆觸不同,正有褒貶在內。(頁50

11.   作者寫王莉莉,以路人的態度;寫汪晶晶,以朋友的態度;寫齊媛媛,以俠士的態度;寫葉真則出之以母親的態度。(頁52

12.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裏未下任何結論,「迷不得路」,到此為止,他究竟想給讀者什麼樣的啟發呢?他是表示絕望呢,還是激勵天下人致力建設自己的桃園?(頁59

 

【香火重溫劫後灰《棋王.樹王.孩子王》阿城】

13.   「棋王」出於虛構,倪雲林可是真的。真的包含在假的裏面,由假的來代表,惟其為假,所以能包羅千萬個真,這就是小說的象徵功能。(頁70



傷痕文學:大陸文革後所興起的一股文學潮流。作品主要題材為控訴文革期間四人幫對民眾的迫害。

 

 

【圖:王鼎鈞著,《兩岸書聲》,台北:爾雅,19901110日初版,1991210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