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作品中的「反復」作用與大眾傳播的關係】文藝與傳播重點摘要之十二
【文藝作品中的「反復」作用與大眾傳播的關係】
1. 在這裡,反復並不是「重複」。「反復」是藝術創作的一種手法,它的特點如下:一、在一件藝術作品之內,主題每隔一小段時間出現一次,隱隱顯顯,浮浮沉沉,連綿不斷,貫串整個作品。它是指某一作品內部組織的狀況。二、主題在作品內反復出現時,每次出現,都有一些變化,都和上一次不完全相同。三、在複雜偉大的作品裡,可以有好幾個主題在「反復」,它們有時輪流出現,此起彼落,有時一齊湧出,迴旋絞纏,形成許多美麗的變化。由以上三點說明,可以看出「反復」關係主題的強調、形式的變化和內容的遞增。(頁167-168)
2. 藝術品的欣賞者,有「反復」的要求。(頁169)
3. 一切時間性的作品,如歌、如曲、如臺詞、如演說,都不能忽略了「反復」的技巧。「反復」至少有下面三大功用:一、對作品中重要的部分,不斷提示、不斷加強,讓聽眾不會誤解、不會忽略、不會忘記。二、使作品中神采的部分,能夠一再傳達給欣賞者,使聽眾有機會沉吟咀嚼,玩索回味,終於得到飽滿的情趣。三、使作品中的各部分能互相呼應。聽眾的注意力一直跟著時間往前走,不能溫習,不能回顧,不能覆按。他很容易忘記:有了中段,忘記前面;有了結尾,又忘記中間。「反復」技巧的運用,能夠消除這個缺點。「反復」引起回憶、聯想及組合的能力,使聽眾能夠從閃爍熄滅的火花中,發現即是一團美麗的煙火。(頁169-170)
4. 「反復」可以分成言辭的、聲效的和圖像的。(頁171-172)
5. 除了音樂性的節目以外,廣播大體上是「語言的藝術」,或者跟它叫「用語言構成的建築體」。作家原也是一種建築師,語言文字就是他的磚瓦。一個字一個字、一句話一句話加起來,也像一塊磚一塊磚的堆起來一樣,發生了怎樣「架構」才實用、才好看、才堅固、才舒適的問題。「反復」對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大的幫助。(頁172-173)
6. 廣播訴諸聽覺,而且只能訴諸聽覺,因此,廣播注重音樂。音樂之外的一般節目中,除了語言,兼重聲效。聲效可以表意,可以抒情,能代替語言,補語言之不足,也能為語言所不能。(頁173)
7. 並不是每一種聲效都要反復使用,除非那聲效在節目中居於「主題」的地位;也就是說,除非它在節目中有很大的作用,很重要的意義,或有很高的代表性。廣播作家在思考的時候,他是連著聲音一同思考的,他決定題材,是連著聲音一同決定的。(頁173)
8. 電影雖「視聽兼備」,到底以「能看」為其特長,影片編導先要考慮讓大家「看」什麼,然後才是「聽」。一種「內容」,與其讓觀眾用耳朵得到,不如讓他們用眼睛,除非眼睛對那種內容的獲得,無能為力,例如音樂。(頁178)
9. 螢光幕上,「圖像」像水一樣流過去,近似音樂,其中若干重要的,必須有機會再流回來,也一如音樂,個中理由已見前述。「反復」的技巧,自為電視編導人員所不能忽視。[1](頁179-180)
10. 電影、電視雖然以傳播圖像稱雄,但對言辭和聲效,也不會摒棄不用。因此,在電影或電視中,「反復」常常為三者之綜合。(頁180)
11. 「反復」之道,變化不拘,歸納起來,也可以得到一些原則:一、先在準備加以組織傳播的題材中,找出值得反復、必須反復的主題來。這一部分,意義比其他部分重要,也比其他部分更有可讀性,或可聽性,或可視性。二、在比較簡短的作品中,供反復用的主題通常只需一個。如果是複雜偉大的作品,則需要好幾個主題作穿梭式的編職。此外,必要安排一些有趣味有意義的細節作為穿插,穿插也可以用反復的手法來處理。三、供反復用的言辭、聲效或圖像,可以照原樣一再反復,也可以反復一次即在形式上變化一次,或者反復一次即在意義上增殖一次。(頁184)
12.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節奏緊張,打開報紙雜誌後,對其中文字多半是匆匆間略看一遍,沒有回頭再看一遍的可能,也甚少有中途停下來對其中一段沉吟咀嚼的習慣。如此這般,文字也像水一樣在讀者眼底流過,一去不返,居然也變成時間性的了!在這種情勢下,讀者對那些文筆的簡練含蓄之長漠然無覺,反而因此不能把握文章的重點,誤解其中的含義。結果,報紙及雜誌中的文章,也在自覺或不自覺的「反復」起來。(頁186)
[1] 例如:場景、道具、動作、情節、人物的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