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會
「快過年囉,要辦國中同學會嗎?」同學問。
「再看看吧!」我答。
以前的同學會是一年一次,近年來的同學會是三五年一次。
主張一年一次的同學說,有些同學因故無法出席,年年辦,總有一次可以出席。
主張三五年辦一次的同學說,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四大求學階段,各有同學會,春節就那幾天假期,往往會撞期而分身乏術,錯開辦,可以每個同學會都參加,而且久久辦一次,反而較能刺激出席的意願。
有同學說,其實會出席跟不會出席的,差不多固定是那些人,每次聊的不就是工作、婚姻、小孩,沒意思,不想參加了。
有同學說,其實同學會不就是讓大家聚聚,吃什麼、做什麼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看看老同學,看看彼此有哪些變化與依舊不變的地方。
已經定居台灣的同學說,他們舉家都遷移到台灣了,不會回金門過年,所以,可不可以在台北辦場同學會,他也想看看久違的同學。
已經厭煩固定模式的同學說,可不可以換個方式,不要每次都吃飯,吃吃聊聊就解散,覺得好可惜喔,大家難得聚在一起。
我想,他們說的都有道理,都值得好好參考,做為下次辦同學會的參考。
只是,我更希望大家輪流主辦,不是因為聯繫確認是否出席上的繁瑣,也不是因為手機通話的花費,而是只有親自主辦過,才能真正體會到,辦場同學會並不簡單,尤其是要讓求學時代原本不同卦的人願意出席更不簡單。
過去大家年少無知,或許因某些事件而摩擦、而衝突、而誤會、而隔閡,最後在心裡烙下難以改變的刻板印象。
經由擔任主辦人,積極主動的與同學一一聯繫,重新開啟「對話視窗」,也重新製造新的印象。
一通通的電話,是彌補過去傷口的藥水,也是異於原檔案的「另存新檔」。
除了主辦人,還有誰會跟所有同學一一聯繫寒暄?
除了導師,還有誰會一一關切同學的近況與發展?
除了出席同學會,還有什麼管道可以讓我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同學的變化?
我希望有下一位同學接手主辦。
我希望大家都出席參加。
我希望除了主辦人外,大家都能彼此互動、對話,增進瞭解,彼此「改寫形象、改變印象、提昇評價」。
*延伸閱讀*
改寫
其實在團隊中搞孤單的~~~
不管離開幾年~~
都不會想再見面~~
對他而言~~那只是人生必經不得已的路~~
總之會出現的就是會出現~~不會出現的就是扛驕去請也不會出現
身為同學會主辦人,不能預設立場誰會到誰不會到,即使從未出席的人,還是要禮貌性邀請;不是小圈圈的召集人,只要約熟的那一卦人就好。 2010-12-13 14:53:38
不大想參加同學會
特別是國中以前的
會聯絡的
平常都有來往
「有些人的緣分可能就是當同學或是普通朋友而已……我真的沒有打算跟你們變更熟,即使我們曾經是同學。」
(原文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blueeven/13020679) 2010-12-13 00:19:43
你這同學會
比我的台的同學會好多了
希望你們不會如我台的同學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