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抱怨
對人訴說心中的不滿、怨恨,謂之「抱怨」。
假如沒有抱怨,那滿腔的苦水只得如以津止渴,一嚥再嚥。
假如沒有抱怨,那心窩的鬱悶只好如老樹盤根,一結再結。
假如沒有抱怨,那現實的不平只有如白晝觀星,視而不見。
假如沒有抱怨,那還會有《紅樓夢》?《竇娥冤》?那還會有《梁山泊與祝英台》?《羅密歐與朱麗葉》?
運動可以將身體的毒素藉由汗水排出,抱怨可以將心理的毒素藉由傾訴消除。假如不運動,身體的毒素就會越積越多;假如沒有抱怨,心理的毒素也會越積越多。
所以,抱怨有其必要!
當然,運動過量、有礙健康,抱怨亦同。
王鼎鈞的《看不透的城市》有篇名為〈怨〉的文章,在文末談到「抱怨」:
最後,甯為告訴我,他對「抱怨」有新體驗,從前,抱怨帶來難過,現在,抱怨之後身心輕鬆,壓力解除,對健康必定有益。他認為「抱怨」是一個身份地位的問題,國會議員的抱怨,謂之質詢,專欄主筆的抱怨,謂之輿論,檢察官的抱怨,謂之上訴。一個小人物不是議員,不是主筆,不是檢察官,他的吐沫星子濺不到任何人身上,他只有「不及物」的自言自語,這就是抱怨的來源。……抱怨乃是小人物的權力。……他說抱怨能產生忍耐,能產生真正的忍耐。[1]
這是從側面肯定抱怨的功能,我想,只有關懷小人物的作家才能做到。
一般論述都勸人不要抱怨,或說抱怨不好,很少肯定抱怨的功能。有本書叫《不抱怨的世界》,像這種書就是偏見,完全無視那些無力改變現狀的小人物,也把抱怨的功能與動機想得太過簡單。
有時候,刻意把自己說得較悲慘是為了安慰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我們的道家哲學,聽到別人比我們慘,自己就會好過點;或是故意把自己講得很慘,讓慘的人好過點。
這,是一種修養。
抱怨,是一種現象,而非原因。倘若無論其原由便認定抱怨不好,這是不重視原因的作法。難道看見貓在躲老鼠,就可以推論貓怕老鼠嗎?
現在有人從美國引進,想在台灣大力推行「不抱怨運動」,還有「名人」跟著響應,為何不討論抱怨的本質呢?老是在下游的現象、結果打轉,而不探究上游的本質、原因,我們的教育除了崇洋媚外一味盲從,難道不能多點思考推理判斷?
美國與我國的家庭關係不同,社會結構不同,文化價值不同,……前提不同,結論怎麼可以直接搬來用?變數不同,結論自然不同,「學科學的名人」怎會贊同直接引用?
對我們國人來說,抱怨是一種「能產生真正的忍耐」的方法,尤其是對許多無法改變外在環境的小人物而言。公司說裁員就裁員,市井小民說失業就失業,政府能幫我們什麼呢?治安不好,小老百姓可以擁槍自衛嗎?教育體制僵化,是我們這等無名蒼生能夠改變的嗎?
還好,還可以抱怨,還可以聽見他人類似的抱怨。原來充滿無力感的不只我一人,還有許多人。別人還不是照樣過日子,我也繼續過日子吧!
[1] 王鼎鈞著,《看不透的城市》。台北:爾雅,
* 延伸閱讀*
你不能老是背結論
http://mypaper.pchome.com.tw/anteagle/post/1312805336
早晨的菜市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anteagle/post/1320366276
一加一等於二,不代表二一定是一加一
http://mypaper.pchome.com.tw/anteagle/post/1312662478
http://mypaper.pchome.com.tw/samatha932/post/1322882930
敬邀無名先生來同享田園樂,
如有因緣,歡迎您來三星做客,
奉您為上賓 !
但 您不用回應滴 !(特惠CCC)
神秀大師 :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漸悟(勤修苦練,有修有證)
六祖惠能大師 :
菩提本非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頓悟(本自如如,無修無證)
我怕會越說越深,您還年輕,希望
"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六祖只有一個,
芸芸眾生 漸修漸悟 仍能達彼岸~~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大致理解您的比喻了^^ 2012-04-10 09:42:00
無名先生
甚歉 今日因協辦活動
是中和"竹林高中"四個班級 戶外教學
體驗三星農民一期稻作 共160位師生
忙到現在 得空分曉 晚安
沒問題 2012-04-08 14:39:42
以前在聯合報的副刊版面,讀到一則文章,內容主張不要為了安慰別人而道出自家、自身的「慘狀」,會無法避免別人傳開當初的說詞。為了自身面子問題,要慎選安慰人的說詞。
1.刻意、故意把自己說得較慘的動機目的是為了安慰人,不是為了怕說詞被傳開。
2.刻意、故意把自己說得較慘本身就要慎選說詞,否則如何呈現出較慘?
3.如果對方是那種毫無大腦的傳開你的說詞,那也不值得安慰。
4.不知道他是這種人而安慰是自己識人不明,知道還去安慰是自己笨。 2013-10-17 23: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