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3 10:05:21快樂兒童

【2005幸福故事研習會】 歡迎您!__快樂集合

策劃 / 總監的話:
為什麼「聽故事、看故事書」總是許多人童年經驗裡,最甜美的回憶?即使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為什麼「說故事、運用故事」仍然是成人世界-企業人、教育工作者、父母親、志工成員…熱切探討的課題?《故事的力量》作者安奈特.西蒙說得好:「因為故事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影響力工具,也是最有力的說明技巧」。 

然而,令我思索不停的還有以下四問題:
   「說故事」可成為一種生活的能力或習慣嗎?
   「運用故事、推廣故事」可成為一種生命的價值或品味嗎?
   「故事會」可成為一種另類的讀書會、學習平台或積善推愛的園地嗎?
   「故事活動」的內涵可以更合時代需求、更具社會意義嗎?

回想,1976年即開始推動「說故事運動」,早已獲得許多迴響。2004年4月,應「台北光點實務社群」之邀,再試辦「說故事體驗課程」,在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現代學員的學習熱忱。事後不久,就陸續發覺;有人在社區說起故事,有人成為兒女學校的故事志工媽媽,有人不斷為「故事會」的成形費心、奔走;有人自闖「童話世界」尋寶,但也有人面對五花八門的童書市場,不知如何選擇;有人急著找「戰場」磨練自己,但有人猶嫌有所不足,想再吸取更多的知識和資訊,想多練點功夫再上「場」;更有錯失「體驗」機會的人,頻頻垂詢何時再開班。這種種事實和聽聞不時衝擊著我、督促著我。

經過半年時間的潛涉於發展心理學、自我心理學、童話世界、故事讀物推介、舊筆記和新參考資料之中,不斷與資深說故事人、讀書會帶領人磋商,又在熱心的「台北光點」成員和「希望園區」朋友之推波助瀾下,於是「2005幸福故事研習會」有了定案。

每個人即是自我生命故事的主角,又是他人生命故事中的配角,群與我其實是互為要角。「幸福工程」旨在透過老少咸宜的「故事活動」,引發大家思索如何「充實生命、兼善群我」,共導「我好、你好、大家都好」的「幸福」願景。

為使研習更具效力,為讓學員能「見樹又見林」,這次更有系統地整合了「故事活動」與「生命教育及群我倫理」的內容,並兼重學理與實務。進行方式更多樣化,連教室運用都配合著動靜態方式的需求。演練操作、肢體活動的分量增加,因為「學習與記憶」不只是腦袋的事,需要細血液、肌肉、骨骼、肢體一起來共襄盛舉。至於在時間上的安排,採取三段連續兩天的密打方式,則是講師們從事「活動帶領」培訓工作的「經驗認知」,因為這類「學習」需要「熱炒」和「一氣呵成」。這對忙碌的現代人可能是很大的考驗,但相信「有心人」會以智慧來作選擇,以毅力去克服困難!「幸福工程」期待「舊雨新知」同來打造,「幸福滋味」歡迎大家來分享!
                              群我倫理促進會 鄧佩瑜

================
詳細課程資訊請參考:http://groups.msn.com/tseckm/2005.msnw
歡迎大家幫忙介紹有興趣或有需要的人來參加

                              哲安(CH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