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7 18:11:18中杯冰那堤

【布拉格深呼吸】擁抱是最孤獨的姿勢


精神分析的各門各派中,有一支很特別的「客體關係理論」,非常重視小孩與母親的依恃關係,而依賴在母親懷中的小孩,有朝一日,無論如何都得離開母親,獨立自主地走向世界,而這殘酷的剝離過程,往往便得依靠「過渡物件」的幫忙。於是擁抱「過渡物件」,取代了不能再擁抱的母親,長大的青春殘酷物語,就是在天殘地缺的世界中,用擁抱去揣想圓滿與幸福的可能。

當日讀「客體關係理論」時,心裡直好笑,暱稱那是「泰迪熊理論」,小時依依不捨的那只玩具、那張被毯、那個填充寵物,都突然意義非凡了起來。直到最近看到稻田工作室王小棣導演的新片《擁抱大白熊》,才真正知道對所有小朋友大朋友而言,「過渡物件」是一輩子的事,生命是一連串不斷的剝離過程,擁有、失落、相聚、分離,擁抱成為最真實也最虛幻的情感姿勢。

《擁抱大白熊》不是童話是寓言,片頭動畫溫馨甜蜜,冰天雪地裡兩隻小熊雪豆腐、雪豆花誕生了,而熊媽媽在旁細心呵護照應。而片尾動畫卻又殘酷地帶出,所有的依恃都不是天長地久,熊媽媽兩年之後就會離開小熊而去,讓牠們在雪地裡自己成長。天堂冷冽,母親消逝,擁抱成了這殘酷世界裡定時發作的無望渴求。而夾在片頭片尾動畫中的,卻是一對表姊弟的家庭倫理親情通俗劇,胖胖的表姊當保母打工,一心一意只希望有一天能和好友存夠了錢,一起去買那放在櫥窗中的大白熊,瘦瘦的表弟在家無望等待著離婚的母親歸來探望,弄不懂大人世界的情感與複雜,等不到母親,卻在櫥窗中抱著大白熊沉沉睡去。

於是台北下雪了,下起瀰天漫地的大雪,眾人在繽紛的雪花之中相擁而泣。《擁抱大白熊》有高超的寫實能力,單刀直入糾纏在當代家庭生活中的各種面向,才藝補習、課後照顧、外籍幫傭、網路色情,有一流幽默逗趣的場景調度與對白,處處溫馨感人。但《擁抱大白熊》更有動人的超寫實能力,出入家庭生活、親子關係的潛意識情感,不再只是台北,不再只是中產階級家庭,不再只是中學生與小學生的成長故事,而是那一直都在每個大朋友與小朋友心中的一種渴望,關於愛與思念,關於童心與奇想。

從《我的神經病》開始,王小棣就是描寫台北都會神經喜劇的高手,而《魔法阿媽》則更是以祖孫親情的甜蜜與感傷,成功撥弄出動畫世界的魔幻與神奇。王小棣是孩子王,不僅會帶著年輕的演員做最自然生動的演出,更調皮懂得每個大朋友的心裡都還躲著一個小朋友。看王小棣的電影像是洗情緒的三溫暖,一會哭一會笑,等到啼笑皆非的時候,就撞見了那最溫柔也最殘酷、最脆弱也最堅強的內心情感世界,而不知所措。《擁抱大白熊》像一面活生生的鏡子,鏡子裡看見的就像隔壁的小孩、對門的夫妻,自然呼吸著生活在台北的形形色色而見怪不怪,但也就是在這種熟悉與不經意的人情世故之中,蘊藏著最通俗卻又最深刻的情感強度,不懂這些哪裡會懂這人世的可愛與可恨之處。王小棣的電影有這種難得的「深情疏離」,真正用心去看台灣這個社會這些人,嘗試了解我們大家的困擾與迷惑、慌亂與失落,有若一雙有情之眼,看盡紛亂荒唐的無情之世,她的電影特別有這種體悟過後的懂得與慈悲,如此溫柔。

在影像情感的闇弱之處,飄起大雪,誰是我們的大白熊,而我們又是誰的大白熊?冰天雪地裡,大家都在尋找,都渴望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