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9 18:24:10俞講師

渴求讚美

渴求讚美

昨天上屏山參與道育班的培訓,早上第一節課先在第六期講述道之宗旨總論,下午在辦事人員班講述訓子十誡第二誡,最後在聖賢道苑對第一到四期的師資傳題:為什麼要學德?

三節課講述完成,站了四個半小時,內心感到法喜充滿,本來以為自己會體力不濟,沒想到意志力再次克服體力的限制,加上叩首祈求上天慈悲加智慧,讓臨場的表達很順暢。

師資們聯合畢班叩首之後,回到祖師殿一樓青年學德班,他們還在進行小隊分享,結束之後立刻召開檢討會,有人建議站著開,比較節省時間與增進效率,陪伴大家又站了一個小時。

當辦事人員班講完,從祖師殿二樓趕著下到聖賢道苑時,心裡面忽然閃過一個念頭:等下講課時,絕對不要提起今天講述三節課,放下過去的自我誇耀。

下山時猛然發現,這是最大的收獲:警覺過去的慣性,以前常常不經意或是刻意的告知身旁的人,自己講了多少課,辦完了多少活動,逐漸形成自我誇耀的慣性,直接促成驕傲自大的盲點。

經過長期的反省之後,終於發覺自我誇耀的目的:想要獲得他人的讚美與肯定。原來心裡面的渴求是源自於非理性想法的「受人贊許的謬誤」。

原來從小到大所有外在的表現,背後的驅策力是渴求讚美。

有形的渴求讚美是獲得眾人的讚賞與正向的評價。

這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定經歷的過程,因為父母親與師長強調要做好,好成績與好表現會滿足成就需求,我們都希望被貼上好孩子、好學生等標籤。

無形的渴求讚美是由於他人讚賞的言語與關注的眼光,直接投射正向的能量,當自身接收正向的能量時,自然會感到飄飄然的喜悅與滿足,若是長期習慣接受他人讚賞欽羨的能量,很像是吸食毒品,必定會上癮而不自知。

能量的投射會形成龐大的磁場共鳴,看看演唱會的現場,台上的歌星或是樂團的表演,獲得全場樂迷的喜愛,即使唱了三個小時以上好像不會累,因為台下的聽眾歌迷,在瞬間投射出龐大的能量,讓全場都HIGH到最高點。

過度的沈醉或是依戀在掌聲中,不知不覺的漸漸形成強烈慾望,積極地向外求取而不自知,有時候會太過在乎他人的評語,變成患得患失的得失心,有時候也會因為沒有獲得應有的讚美,失望的情緒引發怨尤,埋怨的心念油然而生。

老子說得很清楚: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由於自己是長子、獨子、長孫、長外孫加上是屬龍,從小就受到眾親友的關注,很自然成為被比較的對象,無論是身高、體重、成績、禮貌、言語表達等,可說是不勝枚舉,結果往往是輸多贏少,造成內心的自卑感越來越強烈。

幸好天蠍座不認輸的特質,加上O型的樂觀進取,將自卑感的陰影,轉向為正面的好勝心與不輕言放棄,刺激自己更加努力的表現與學習。

從國中時的苦練排球,高中、大學時期積極參與服務性社團,以及重考大學的心想事成,成功經驗持續的累積,讓自己創造外強中乾的自信心,漸漸地掩飾了自卑感。

直到第一次失戀,初戀女友說出真心話:我只是喜歡你對我的好,不是喜歡你的人,可惜的是你太矮。

自信心的假象驟然瓦解掉,打回原形的自己開始覺醒,到底自己要什麼?

正巧生命的際遇出現重大變化,當年父親因肝癌早逝,看到生死無常的真相,對於追求名利的世俗價值觀,內心產生極大的質疑,為何父親辛苦的創業卻破產?為何父親努力賺錢想要做孝子承擔家業,死時卻背負一身債務?

那時心裡面充滿問號,感恩的是引師積極的鼓勵,促使求道的機緣成熟,沒想到求道之後發心修辦,很快獲得表現自己的機會,在佛堂與營隊都開始學習承擔責任,獲得諸多的讚賞。

接任道育班之後,開始接觸外道場,幫助各單位培訓人才,再度獲得更多的讚賞,自己越來越沈迷在掌聲中而不自知,形成驕傲自大的脾氣,後果是收到最嚴重的考卷。

感恩老師慈悲的指示,讓自己過去五年在夏威夷從心學習,遠離營隊與道育班的事務,有時間與空間去靜心反省,等於是閉門思過,持續的叩首念經迴向之後,傾聽自性清明的聲音,承認渴求讚美的需求。

真心的讚美是可遇不可求

對他人表達讚美,傳達正向的能量,對方自然感到喜悅與滿足,這是真心善意的人際交流,沒有是非對錯可言,讚美帶給對方肯定的訊息。

現今FB的風行,最成功設計是給對方按一個「讚」,即時立刻的鼓勵肯定,讓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充滿了正向的回應。

相對的,若是對方(自身)刻意的表達讚美,以便獲得自身(對方)的認同,這是一種操控的手段,或是對方(自身)有特定的目的,讚美的話語將會變質成為交換能量的控制戲。

每當自己刻意的表現良好,渴望獲得對方的讚美,向外求取的慣性,演變成無止盡的欲求,一方面成為「求不得苦」的根源,另外一方面可能會造成「有所為而為的控制」,喪失初發心的純然與真誠。

如今每當自己面對他人的讚美,當下回應是感謝天恩師德。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將一切的成果歸功於上天的慈悲,誠摯感謝天恩師德的護佑,我們只是配合上天的撥轉,用天心辦天事,做到報恩了愿的本分,避免落入自我誇耀的慣性。

當警覺到小我渴求外在的讚美,把箭頭轉向自己,從「向外求取」轉為「自我激勵」,用肯定的話語回饋給自己,啟用自性的能量,體驗勞而不累的輕安。

渴求的背後是不滿足,想要滿足渴求是一種貪欲,貪欲會引發私心私慾,貪欲不能滿足時,很容易引發出無明火,造成修道辦道的盲點。

坦然接受他人的讚美,反觀起心動念的回應,保持清明的心境,澄清讚美激發的反應,警覺渴求的貪欲,時時安住在當下,用真我選擇放下渴求,自然會有自知自愛的知足。

5/6/13 11:13:1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