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3 16:01:07俞講師
愛信任尊重
愛、信任、尊重
上週二慈恩堂的辦事人員班,講述道場倫理這節課,印象中這是連續第五年講這節課,每次重新準備講稿之前,總會回想起當初在佛堂發心發愿的心路歷程,給自己檢視心念的機會,因為講課並只不是理念的闡述,也是個人生命歷程的分享與探討。
佛堂像是一個大家庭,進入慈恩堂的第一天開始,逐漸建立的信念。
鄒老在世的時候,每次到佛堂,他老見到我就會問到:吃飽了嗎?從來沒有先問自己來佛堂做什麼,而是關懷著我們的生活,把我們當作是一家人。
鄒老在台大醫院歸空的時刻,自己正好在身邊看護,他老的遺體放在屏山二十一天,自己也守靈了三週,他老告別式的當天,由於他老沒有子孫,我自願代表穿孝服,在自己的心目中,他老像是自己的親人一般。
早期住壇的楊媽媽,當年是慈恩堂的大廚,做得一手好吃的雲南菜,每次到佛堂用餐,她總是熱情的招呼大家吃她親手做的家鄉菜,自己等於是吃她煮的素食長大發心的,遺憾的是她老人家告別式的時候,自己在國外講課,沒有機會送她最後一程。
住在佛堂附近的張媽媽,總是熱情洋溢的參與佛堂的事務,帶給自己無數的感動,還有積極成全道親的許壇主,見到剛參班還是新道親的我,熱情的提供善書與錄音帶,引領自己認識道場與修辦的意義,對於參與道場的班程產生信心。
上述四位已經回天的前賢皆是生命中的貴人,慈恩堂還有很多前賢都是修辦路上的善知識,給自己莫大的鼓勵與支持,引領我走過無數的考驗與關卡。
有句話說的好: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同理可證:佛堂也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二十五歲年輕氣盛的自己,進入佛堂後的學習與歷練,接受到無數的關愛與照顧,體驗到天恩師德的感召,導致自己認同了修辦這條路,在佛堂裡感受到真愛的能量,大家為了上天為眾生而努力,每次走出慈恩的電梯時,感受到法喜充滿的踏實。
進入育樂營是很特殊的因緣,當年自己是還沒有開三天法會的新道親,陳經理就帶我出席營隊的籌備會,當年與會的出席者,大都是來自慈恩、慧德與和善三間佛堂經理帶來的年輕人才,成員以大學生居多。
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在會議中分享過去參加服務性社團的經驗,最後投票選出負責人時,我還舉手投自己一票,因為相信育樂營可以幫助青少年,結果自己是最高票當選,會後營主任還問陳經理一句話:這位俞大成可靠嗎?
七十八年十月一日是永生難忘的一天,晚上籌備會之後,自己的命運就改變了,由於大家的信任與託付,懵懵懂懂的接下帶動的責任,士為知己者死,這份責任的交付,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從來沒有質疑過自己能夠做些什麼,心裡有份堅定的使命感與承擔力,勇往直前與堅持到底的傻勁就是修辦的認知。
相信上天的慈悲撥轉,老奶奶在天之靈的護持;相信我們的叩首與愿力,必然會攝受班員的心;相信班員的成長與自性的啟發,三天營隊之後,無論是班員或是夥伴,必然會改頭換面;相信夥伴的同心協力,可以克服一切的困難與變數;相信幹部群的集思廣益,不斷的創新與突破;相信自性能生妙法,臨場自信的帶動,必然會引導班員走向自省自覺。
心底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與不安全感,在佛堂與營隊雙重關愛與信任的正向能量灌溉下,不知不覺消失了,不僅發現了真我的絕對性,真心的溝通交流,真愛的源源不絕,更肯定生命的成長與生存的價值。
從小自己是屬於不喜歡守規矩的異類,愛亂說話與挑戰權威是過往的慣性,日後透過輔導課的分享與澄清,明白習於抗爭的背後,源自於渴望自由與獲得尊重。
說實在話,無論是在慈恩堂的學習修辦,還是在營隊的參與歷程,自己從來沒有被勉強過,前賢總是尊重我的意願,讓自己認定修道與辦道是一種生命負責的態度,抱持著心甘情願的態度,無怨無悔的去做,不是為人情與面子,也不是為讚美與掌聲,而是大公無私的奉獻心力付出真愛。
感恩的是大家都能夠寬宥自己的脾氣毛病,從來沒有用佛規禮節來要求我;前賢總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與溝通,從來沒有用規定條例來限制自己;感謝的是前賢願意給每個人學習了愿的機緣,從來沒有以個人的主觀來批判自己,總是尊重我的作法與想法,讓自己心悅誠服的配合與遵從。
這幾年常常被要求做到承上啟下,也被檢討沒有做好承上啟下,導致自己落入應該主義與受人讚許的框框裡,縱然不斷的自我要求,告訴自己要做到反求諸己聽命行事,內心依然持續的思考反省,到底承上啟下的內涵為何?
如今終於體認到承上啟下,並不是遵守教條與規定,而是自動自發的溝通聯繫,從愛、信任與尊重做起。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來自天上的原胎佛子,大家的佛性都是平等的。
前賢是人,後學也是人,沒有人是超人,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懷、被暸解與被信任。
建立關懷暸解的相互扶持,自然能夠同心同德的辦道,而不是落入世俗的得失對待中;同修夥伴之間做到暸解信任,自然能夠互相包容與接納,不需要歸咎與苛責對方。
無論上下彼此主動的關愛,做到體諒與同理,自然能夠暸解對方的想法與感受,多一分的暸解就多一分的寬容;對於共辦的天事,信任每個人的用心付出,誠實面對彼此的差異性,自然能夠傾聽不同的意見,減少無謂的誤解與是非;尊重到個人的選擇與團體的決策,放下主觀的批判與固執,不需要用尊師重道來限制與要求,自然能夠引發大家自主自信的報恩了愿。
關愛他人、信任彼此與尊重對方,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等於是放下我執我見,捨棄自我的主觀意識,無私無我的承上啟下就合乎天心圓滿人事。
9/1/2009 5:58:08 PM
上週二慈恩堂的辦事人員班,講述道場倫理這節課,印象中這是連續第五年講這節課,每次重新準備講稿之前,總會回想起當初在佛堂發心發愿的心路歷程,給自己檢視心念的機會,因為講課並只不是理念的闡述,也是個人生命歷程的分享與探討。
佛堂像是一個大家庭,進入慈恩堂的第一天開始,逐漸建立的信念。
鄒老在世的時候,每次到佛堂,他老見到我就會問到:吃飽了嗎?從來沒有先問自己來佛堂做什麼,而是關懷著我們的生活,把我們當作是一家人。
鄒老在台大醫院歸空的時刻,自己正好在身邊看護,他老的遺體放在屏山二十一天,自己也守靈了三週,他老告別式的當天,由於他老沒有子孫,我自願代表穿孝服,在自己的心目中,他老像是自己的親人一般。
早期住壇的楊媽媽,當年是慈恩堂的大廚,做得一手好吃的雲南菜,每次到佛堂用餐,她總是熱情的招呼大家吃她親手做的家鄉菜,自己等於是吃她煮的素食長大發心的,遺憾的是她老人家告別式的時候,自己在國外講課,沒有機會送她最後一程。
住在佛堂附近的張媽媽,總是熱情洋溢的參與佛堂的事務,帶給自己無數的感動,還有積極成全道親的許壇主,見到剛參班還是新道親的我,熱情的提供善書與錄音帶,引領自己認識道場與修辦的意義,對於參與道場的班程產生信心。
上述四位已經回天的前賢皆是生命中的貴人,慈恩堂還有很多前賢都是修辦路上的善知識,給自己莫大的鼓勵與支持,引領我走過無數的考驗與關卡。
有句話說的好: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同理可證:佛堂也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二十五歲年輕氣盛的自己,進入佛堂後的學習與歷練,接受到無數的關愛與照顧,體驗到天恩師德的感召,導致自己認同了修辦這條路,在佛堂裡感受到真愛的能量,大家為了上天為眾生而努力,每次走出慈恩的電梯時,感受到法喜充滿的踏實。
進入育樂營是很特殊的因緣,當年自己是還沒有開三天法會的新道親,陳經理就帶我出席營隊的籌備會,當年與會的出席者,大都是來自慈恩、慧德與和善三間佛堂經理帶來的年輕人才,成員以大學生居多。
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在會議中分享過去參加服務性社團的經驗,最後投票選出負責人時,我還舉手投自己一票,因為相信育樂營可以幫助青少年,結果自己是最高票當選,會後營主任還問陳經理一句話:這位俞大成可靠嗎?
七十八年十月一日是永生難忘的一天,晚上籌備會之後,自己的命運就改變了,由於大家的信任與託付,懵懵懂懂的接下帶動的責任,士為知己者死,這份責任的交付,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從來沒有質疑過自己能夠做些什麼,心裡有份堅定的使命感與承擔力,勇往直前與堅持到底的傻勁就是修辦的認知。
相信上天的慈悲撥轉,老奶奶在天之靈的護持;相信我們的叩首與愿力,必然會攝受班員的心;相信班員的成長與自性的啟發,三天營隊之後,無論是班員或是夥伴,必然會改頭換面;相信夥伴的同心協力,可以克服一切的困難與變數;相信幹部群的集思廣益,不斷的創新與突破;相信自性能生妙法,臨場自信的帶動,必然會引導班員走向自省自覺。
心底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與不安全感,在佛堂與營隊雙重關愛與信任的正向能量灌溉下,不知不覺消失了,不僅發現了真我的絕對性,真心的溝通交流,真愛的源源不絕,更肯定生命的成長與生存的價值。
從小自己是屬於不喜歡守規矩的異類,愛亂說話與挑戰權威是過往的慣性,日後透過輔導課的分享與澄清,明白習於抗爭的背後,源自於渴望自由與獲得尊重。
說實在話,無論是在慈恩堂的學習修辦,還是在營隊的參與歷程,自己從來沒有被勉強過,前賢總是尊重我的意願,讓自己認定修道與辦道是一種生命負責的態度,抱持著心甘情願的態度,無怨無悔的去做,不是為人情與面子,也不是為讚美與掌聲,而是大公無私的奉獻心力付出真愛。
感恩的是大家都能夠寬宥自己的脾氣毛病,從來沒有用佛規禮節來要求我;前賢總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與溝通,從來沒有用規定條例來限制自己;感謝的是前賢願意給每個人學習了愿的機緣,從來沒有以個人的主觀來批判自己,總是尊重我的作法與想法,讓自己心悅誠服的配合與遵從。
這幾年常常被要求做到承上啟下,也被檢討沒有做好承上啟下,導致自己落入應該主義與受人讚許的框框裡,縱然不斷的自我要求,告訴自己要做到反求諸己聽命行事,內心依然持續的思考反省,到底承上啟下的內涵為何?
如今終於體認到承上啟下,並不是遵守教條與規定,而是自動自發的溝通聯繫,從愛、信任與尊重做起。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來自天上的原胎佛子,大家的佛性都是平等的。
前賢是人,後學也是人,沒有人是超人,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懷、被暸解與被信任。
建立關懷暸解的相互扶持,自然能夠同心同德的辦道,而不是落入世俗的得失對待中;同修夥伴之間做到暸解信任,自然能夠互相包容與接納,不需要歸咎與苛責對方。
無論上下彼此主動的關愛,做到體諒與同理,自然能夠暸解對方的想法與感受,多一分的暸解就多一分的寬容;對於共辦的天事,信任每個人的用心付出,誠實面對彼此的差異性,自然能夠傾聽不同的意見,減少無謂的誤解與是非;尊重到個人的選擇與團體的決策,放下主觀的批判與固執,不需要用尊師重道來限制與要求,自然能夠引發大家自主自信的報恩了愿。
關愛他人、信任彼此與尊重對方,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等於是放下我執我見,捨棄自我的主觀意識,無私無我的承上啟下就合乎天心圓滿人事。
9/1/2009 5:58:0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