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17 16:08:45andie
懂得多少
20030916
經過幾次的觀察,今天確定了一件事情:不只沒見過面或初次見面的人客聽不懂我說的話,有些老師,呵,聽我的英文聽了一年還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為什麼現在才發現喔?我也不知道耶,好像有點遲鈍對吧!可能是因為現在我才確定,不是因為我說錯或發音整個發錯,而是我的腔調,對有些老師來說,就像是聽故總統經國先生在發表國慶感言一樣,知道他在說中文,但是就是一個字都聽不懂!小時後,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親愛的父老兄弟姊妹們……吧啦吧啦,當前最重要的是,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哇啦哇啦……中華民國萬歲!萬歲!萬萬歲!」啊,或者我應該更明確地說,不是一個字都聽不懂,是沒聽過的字都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
那個老師,我上了她一年的課了喔,最近幾次上課,當我發言的時候,注意到她的眉頭深鎖,講完之後,她還是沒有任何反應,完全不知道我的問題問完了,或者是已經發表完我的看法,仍然是滿天全金條,要抓沒半條的狀況外,看得自己都覺得好想笑,忍住笑意,問了她,Do you understand me?她才噗嗤地笑了出來,猛搖著頭,What did you say?然後我對著她搖搖頭說,I knew it! You just lost me again!全班哄堂。因為大部分的同學多半已經清楚我的思考邏輯,也習慣了我的口音,知道我在說些什麼,現在只有老師不知道。很多時候,還需要同學,美國同學,把我說過的單字,再說一次給老師聽,老師才,Oh,got you!然後,才開始回答我的問題,或回應我的看法。
幾堂課過後,今天突然意識到,嘿,那我以前講的話,她到底聽懂多少啊?難怪我說話之後她很少正面回應,以前以為她是拐個彎讓我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雖然,我也因為這樣跟著拐了個彎,有了許多不同的視野,不過,嘿嘿,這可能是誤打誤撞碰到的,到底撞到的是不是她想讓我看到的?誰知道呢!
一方面,我得承認我的口音真的很重,至少目前還是非常重,重到連自己看接客的錄影帶都聽不下去,好想把那一段直接抹去剪掉;但另一方面我也在想,是不是因為我開始開口說了一些她沒有聽我說過的字,是不是因為除了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okay, right之外,她還沒準備好聽我問出一些應該是研究生該問的問題,說出一些沉僭一年之後的心得,所以她或許沒想到,我已經不甘願只是呆呆坐在課堂上聽同學們發表著一些我或許同意或許不同意的看法而已,我想要跟她討論有些我自身經驗衍生出來的看法……這些的無預期,讓她聽到我開口說話就開始緊張,因為她預期我會說出不完整的句子,不正確的發音,而這一定讓她聽不懂。但聽不懂又不能明白說聽不懂,因為會傷我的心,她得要鼓勵學生繼續發言,所以要假裝聽懂。那這聰明的老師,猜測一般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所以儘管我的問題她聽不懂,她還是能旁敲側擊地碰撞到我的問題的邊緣。以前的我,光為了問一個問題可能就得準備三十分鐘以上,然後問完心臟還得狂跳五分鐘才穩得下來,老師的回答,儘管沒有指到問題核心,但在那樣緊張的氣氛中,我哪還顧得了那多?就算聽得霧煞煞,也以為是自己的問題,哪裡會想到是老師和我正在憑自己過往的經驗在進行雙方面的「讀心運動」(mind reading)。
現在,現在膽子大了(連面對人客都可以直接問,你要不要我?我的服務你還可以接受嗎?如果你不滿意,我可以請別人來幫你喔!),問題問到一半,看老師完全沒有反應,其實已經猜到大半,她還是沒有辦法理解我。於是乎,直接挑戰,「老師,你到底還在不在啊?」而老師呢,她也樂得誠實以對,「呵,對不起囉,你的英文,我真的聽沒有……」聽沒有沒關係!習慣就好!當我更習慣用英文表達,更習慣去聽出自己的發音和美國人的差異,更習慣去使用他們的口語,而老師也習慣於我無法消除的腔調的時候,距離,就會慢慢減小,習慣,就好。
-------------------
啊,我們今天要來學術一下,好久沒有介紹一些有趣的想法跟概念給大家了,有沒有想念啊?我知道我知道,有人有,有人沒有,沒有的人,自己自動跳過這一段。
其實,該介紹的治療理論我們大概都說得差不多了。今天最主要的重點會是,我們怎麼去評估服務的有效程度?通常,我們根據研究或是理論,會假設一項服務會降低某種負面行為的產生或增強某種正向行為的發生,像是,我們可能會假設,婚前諮商,可以減少婚姻暴力及家庭暴力的發生。在這樣的假設裡面,我們已經從以前的經驗或是研究報告中學到,家庭暴力的成因有大部分的因素是因為溝通不良或者期待落差或是沒有好的情緒控制,所以,我們期待透過婚前諮商,可以提供給即將結婚的伴侶一個較好的溝通模式,較合理的角色期待以及較有效的情緒控制。那,input就是婚前諮商,output就是家庭暴力發生率。
所以呢,假設,我們力邀黃區長在她的轄區內針對所有想要結婚或同居的男女,提供三個小時的免費婚姻諮詢(限定雙方都必須出席),讓這些未來要步入婚姻的家庭成員可以對婚姻,對溝通,對角色,對情緒有個比較多的認識,以避免未來家庭暴力的發生。方案實施了一段時間,假設,經過一年之後,提供了一百對的準新人或同居人相關諮詢,然後花了納稅義務人數十萬的血汗錢之後,發現,哇!好像沒有用耶!怎麼辦?沒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怎麼跟大家交代?是哪個環節出了錯誤?
看看我們的input, output,我們只知道,投入的成本沒有預期的成效,但是中間那一段,那叫做黑盒子,到底在黑盒子裡面發生啥米事情?誰都說不清楚。所以啊,選民就罵,這是啥米爛方案?浪費錢!官商勾結!利益掛勾!
Input ───> Black box───>Output
於是乎,有個人就提出了一個看法,他,叫做David Mackinnon,他說讓黑盒子透明化吧!這樣就算是整個方案不成功,至少,我們可以知道,到底哪裡出了狀況,我們可以清楚,該去修理的是哪個部分。
Prevention program component ──>Action theory ──> Mediator ──>Conceptual theory ──> Outcome variable
所以,從提供的方案到接受方案的mediator之間,我們就要開始思考,action theory會是什麼?那接受方案服務的mediator到服務結果之間的conceptual theory又會是什麼?好啦,我用中文說,等一下嘛,得轉換一下呀!嗯,簡單一點說就是,我們提供的服務,真的有提供到我們要提供的人的身上嗎?如果有,那他們有因為我們服務的提供而產生我們預期可能有的改變嗎?
以之前的婚前諮商的例子來說,婚前諮商,就是一種預防性的方案(Prevention program),而服務提供的方式,時數,諮商師的資格,採取的治療模式,就會是可能的成分(Component);打算結婚或同居的伴侶,就是那服務的標的(Mediator);家庭暴力發生率的降低,就是預期結果之一。
假設,我們剛剛提的婚前諮商並無法有效降低家庭暴力的發生率,那我們從這個model就可以發現,從方案的成分到服務提供的標的中間,其實有許多的變數。像是,是不是大部分在黃區長轄區內的即將結婚或同居的人都接受到這樣的訊息?願意接受這樣服務的人有多少?服務接受者是否含括了潛在的家庭暴力施暴者?服務提供的模式為何?我們是請大家到區公所大禮堂來聽講座嗎?還是提供個別的婚姻家族治療?服務提供的時數是否足夠?三個小時是不是可以讓治療師了解服務接受者的問題核心,並提供適當的處遇?諮商師的資格為何?所採取的治療模式是否符合服務接受者的需求?這些,都是行動理論(action theory)中需要考量的因素。
另外,在整個模型的另一邊,我們要問的是,是否有研究指出,有良好的溝通技巧,有合理的角色期待,有穩定的情緒控制的人,就比較不容易產生暴力行為?這些因素會不會因為情境而有所改變?像是,如果一個人原本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合理的角色期待以及穩定的情緒,有沒有可能因為遭遇生活中重大的挫折而讓他產生暴力行為?那挫折忍受度要不要列入考量?整個大環境的經濟政治社會因素會不會影響研究的結果?這些概念性的理論(Conceptual theory)是我們在連結我們所認為的因果關係間,需要一直不斷地提醒自己的地方。
這樣,即使,我們整個方案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至少,我們不會讓黃區長為難,我們可以跟區長說,區長啊,來的人以年輕學生居多,因為他們的消息來源比較充足,相對而言那些比較欠缺資訊來源且需要相關技巧的人反而沒有接受到服務的提供,尤其是家暴發生率較高的勞動階層(假設啦!),所以整個家暴的發生率並沒有明顯下降。另外,我們評估方案的時間是在方案實施一年之後,但經過研究顯示,家暴的發生通常是在結婚或同居第三年以後達到高峰(又再假設一下,我真的不知道呢,可不可以提供一下數據,通常第幾年開始有家暴的情形?),因此,我們還需要再觀察兩年,才能知道我們服務的真正成效!是不是請區長再幫幫忙,繼續完成這樣的研究?(呵,如果今天不是區長,而是某個企業的總裁,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說,來吧,請你再資助兩年的經費吧!不然你的員工家庭不幸福可是會影響整個生產品質的喔!)
了解我想說的了嗎?不客氣,可以試著用用看呢!
透露一下給大家知道,這整個方案的設計將是我的期末報告,然後這個期末報告,有可能成為論文的一部份,雖然我最終最終的目的,是想要知道家族治療對家庭暴力的影響,不過呢,因為整個題目太過龐大,沒有老師願意指導那個可能要做十年以上的題目,所以呢,階段性任務會是去要討論家族企業中的家庭衝突問題。只要換個名詞,我可能可以跟企業申請到研究經費,來完成我的遠大目標,你們說,這樣,是不是很一兼二顧?呵呵,既然來到美國,就要狠狠地利用他們一下對吧!
-------------------
關於我那流浪中的行李,航空公司已經寄了一張照我所要求的打了八五折的支票給我了。前些天我妹跟我說,乾脆去跟他們要一張升等的來回機票,反正他們有時候只是湊出一個位置來,並沒有實際上的損失,那些頭等艙或商務艙,有時候空著也只是空著。好像是耶,尤其是寒假的機票超貴又難訂,可實在沒有力氣再去跟他們打交道了,也就沒有去試試這個辦法到底可不可行(如果萬一你們有機會的話,可以去試試看囉!)。不過,有趣的是他們在寄支票給我的同時,來了一封信說,「一般說來,我們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的行李都會和我們的客戶一起到達,沒有準時到達的行李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行李在二十四小時內就會送到客戶手中(所以我是那百分之多少?百分之零點零七五,可以中樂透了耶!),因此,我們對您的不幸感到十分抱歉,但是,這很少有。」是很少有這樣的不幸,還是他們很少感到抱歉?不管怎樣啦,東西不見啦,支票收到啦,不見的不見啦,收到的就收起來吧!不過在這樣的不幸中,我們有個好消息:表姊說,張洪諒沒有跟著我回家,偷偷地躲在她的車上(或許知道回來之後敵不過張國榮,所以投奔表姊啦!),所以呢,她可以幫我把他寄回來給我喲!呵呵呵呵,失而復得耶!
經過幾次的觀察,今天確定了一件事情:不只沒見過面或初次見面的人客聽不懂我說的話,有些老師,呵,聽我的英文聽了一年還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為什麼現在才發現喔?我也不知道耶,好像有點遲鈍對吧!可能是因為現在我才確定,不是因為我說錯或發音整個發錯,而是我的腔調,對有些老師來說,就像是聽故總統經國先生在發表國慶感言一樣,知道他在說中文,但是就是一個字都聽不懂!小時後,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親愛的父老兄弟姊妹們……吧啦吧啦,當前最重要的是,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哇啦哇啦……中華民國萬歲!萬歲!萬萬歲!」啊,或者我應該更明確地說,不是一個字都聽不懂,是沒聽過的字都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
那個老師,我上了她一年的課了喔,最近幾次上課,當我發言的時候,注意到她的眉頭深鎖,講完之後,她還是沒有任何反應,完全不知道我的問題問完了,或者是已經發表完我的看法,仍然是滿天全金條,要抓沒半條的狀況外,看得自己都覺得好想笑,忍住笑意,問了她,Do you understand me?她才噗嗤地笑了出來,猛搖著頭,What did you say?然後我對著她搖搖頭說,I knew it! You just lost me again!全班哄堂。因為大部分的同學多半已經清楚我的思考邏輯,也習慣了我的口音,知道我在說些什麼,現在只有老師不知道。很多時候,還需要同學,美國同學,把我說過的單字,再說一次給老師聽,老師才,Oh,got you!然後,才開始回答我的問題,或回應我的看法。
幾堂課過後,今天突然意識到,嘿,那我以前講的話,她到底聽懂多少啊?難怪我說話之後她很少正面回應,以前以為她是拐個彎讓我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雖然,我也因為這樣跟著拐了個彎,有了許多不同的視野,不過,嘿嘿,這可能是誤打誤撞碰到的,到底撞到的是不是她想讓我看到的?誰知道呢!
一方面,我得承認我的口音真的很重,至少目前還是非常重,重到連自己看接客的錄影帶都聽不下去,好想把那一段直接抹去剪掉;但另一方面我也在想,是不是因為我開始開口說了一些她沒有聽我說過的字,是不是因為除了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okay, right之外,她還沒準備好聽我問出一些應該是研究生該問的問題,說出一些沉僭一年之後的心得,所以她或許沒想到,我已經不甘願只是呆呆坐在課堂上聽同學們發表著一些我或許同意或許不同意的看法而已,我想要跟她討論有些我自身經驗衍生出來的看法……這些的無預期,讓她聽到我開口說話就開始緊張,因為她預期我會說出不完整的句子,不正確的發音,而這一定讓她聽不懂。但聽不懂又不能明白說聽不懂,因為會傷我的心,她得要鼓勵學生繼續發言,所以要假裝聽懂。那這聰明的老師,猜測一般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所以儘管我的問題她聽不懂,她還是能旁敲側擊地碰撞到我的問題的邊緣。以前的我,光為了問一個問題可能就得準備三十分鐘以上,然後問完心臟還得狂跳五分鐘才穩得下來,老師的回答,儘管沒有指到問題核心,但在那樣緊張的氣氛中,我哪還顧得了那多?就算聽得霧煞煞,也以為是自己的問題,哪裡會想到是老師和我正在憑自己過往的經驗在進行雙方面的「讀心運動」(mind reading)。
現在,現在膽子大了(連面對人客都可以直接問,你要不要我?我的服務你還可以接受嗎?如果你不滿意,我可以請別人來幫你喔!),問題問到一半,看老師完全沒有反應,其實已經猜到大半,她還是沒有辦法理解我。於是乎,直接挑戰,「老師,你到底還在不在啊?」而老師呢,她也樂得誠實以對,「呵,對不起囉,你的英文,我真的聽沒有……」聽沒有沒關係!習慣就好!當我更習慣用英文表達,更習慣去聽出自己的發音和美國人的差異,更習慣去使用他們的口語,而老師也習慣於我無法消除的腔調的時候,距離,就會慢慢減小,習慣,就好。
-------------------
啊,我們今天要來學術一下,好久沒有介紹一些有趣的想法跟概念給大家了,有沒有想念啊?我知道我知道,有人有,有人沒有,沒有的人,自己自動跳過這一段。
其實,該介紹的治療理論我們大概都說得差不多了。今天最主要的重點會是,我們怎麼去評估服務的有效程度?通常,我們根據研究或是理論,會假設一項服務會降低某種負面行為的產生或增強某種正向行為的發生,像是,我們可能會假設,婚前諮商,可以減少婚姻暴力及家庭暴力的發生。在這樣的假設裡面,我們已經從以前的經驗或是研究報告中學到,家庭暴力的成因有大部分的因素是因為溝通不良或者期待落差或是沒有好的情緒控制,所以,我們期待透過婚前諮商,可以提供給即將結婚的伴侶一個較好的溝通模式,較合理的角色期待以及較有效的情緒控制。那,input就是婚前諮商,output就是家庭暴力發生率。
所以呢,假設,我們力邀黃區長在她的轄區內針對所有想要結婚或同居的男女,提供三個小時的免費婚姻諮詢(限定雙方都必須出席),讓這些未來要步入婚姻的家庭成員可以對婚姻,對溝通,對角色,對情緒有個比較多的認識,以避免未來家庭暴力的發生。方案實施了一段時間,假設,經過一年之後,提供了一百對的準新人或同居人相關諮詢,然後花了納稅義務人數十萬的血汗錢之後,發現,哇!好像沒有用耶!怎麼辦?沒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怎麼跟大家交代?是哪個環節出了錯誤?
看看我們的input, output,我們只知道,投入的成本沒有預期的成效,但是中間那一段,那叫做黑盒子,到底在黑盒子裡面發生啥米事情?誰都說不清楚。所以啊,選民就罵,這是啥米爛方案?浪費錢!官商勾結!利益掛勾!
Input ───> Black box───>Output
於是乎,有個人就提出了一個看法,他,叫做David Mackinnon,他說讓黑盒子透明化吧!這樣就算是整個方案不成功,至少,我們可以知道,到底哪裡出了狀況,我們可以清楚,該去修理的是哪個部分。
Prevention program component ──>Action theory ──> Mediator ──>Conceptual theory ──> Outcome variable
所以,從提供的方案到接受方案的mediator之間,我們就要開始思考,action theory會是什麼?那接受方案服務的mediator到服務結果之間的conceptual theory又會是什麼?好啦,我用中文說,等一下嘛,得轉換一下呀!嗯,簡單一點說就是,我們提供的服務,真的有提供到我們要提供的人的身上嗎?如果有,那他們有因為我們服務的提供而產生我們預期可能有的改變嗎?
以之前的婚前諮商的例子來說,婚前諮商,就是一種預防性的方案(Prevention program),而服務提供的方式,時數,諮商師的資格,採取的治療模式,就會是可能的成分(Component);打算結婚或同居的伴侶,就是那服務的標的(Mediator);家庭暴力發生率的降低,就是預期結果之一。
假設,我們剛剛提的婚前諮商並無法有效降低家庭暴力的發生率,那我們從這個model就可以發現,從方案的成分到服務提供的標的中間,其實有許多的變數。像是,是不是大部分在黃區長轄區內的即將結婚或同居的人都接受到這樣的訊息?願意接受這樣服務的人有多少?服務接受者是否含括了潛在的家庭暴力施暴者?服務提供的模式為何?我們是請大家到區公所大禮堂來聽講座嗎?還是提供個別的婚姻家族治療?服務提供的時數是否足夠?三個小時是不是可以讓治療師了解服務接受者的問題核心,並提供適當的處遇?諮商師的資格為何?所採取的治療模式是否符合服務接受者的需求?這些,都是行動理論(action theory)中需要考量的因素。
另外,在整個模型的另一邊,我們要問的是,是否有研究指出,有良好的溝通技巧,有合理的角色期待,有穩定的情緒控制的人,就比較不容易產生暴力行為?這些因素會不會因為情境而有所改變?像是,如果一個人原本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合理的角色期待以及穩定的情緒,有沒有可能因為遭遇生活中重大的挫折而讓他產生暴力行為?那挫折忍受度要不要列入考量?整個大環境的經濟政治社會因素會不會影響研究的結果?這些概念性的理論(Conceptual theory)是我們在連結我們所認為的因果關係間,需要一直不斷地提醒自己的地方。
這樣,即使,我們整個方案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至少,我們不會讓黃區長為難,我們可以跟區長說,區長啊,來的人以年輕學生居多,因為他們的消息來源比較充足,相對而言那些比較欠缺資訊來源且需要相關技巧的人反而沒有接受到服務的提供,尤其是家暴發生率較高的勞動階層(假設啦!),所以整個家暴的發生率並沒有明顯下降。另外,我們評估方案的時間是在方案實施一年之後,但經過研究顯示,家暴的發生通常是在結婚或同居第三年以後達到高峰(又再假設一下,我真的不知道呢,可不可以提供一下數據,通常第幾年開始有家暴的情形?),因此,我們還需要再觀察兩年,才能知道我們服務的真正成效!是不是請區長再幫幫忙,繼續完成這樣的研究?(呵,如果今天不是區長,而是某個企業的總裁,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說,來吧,請你再資助兩年的經費吧!不然你的員工家庭不幸福可是會影響整個生產品質的喔!)
了解我想說的了嗎?不客氣,可以試著用用看呢!
透露一下給大家知道,這整個方案的設計將是我的期末報告,然後這個期末報告,有可能成為論文的一部份,雖然我最終最終的目的,是想要知道家族治療對家庭暴力的影響,不過呢,因為整個題目太過龐大,沒有老師願意指導那個可能要做十年以上的題目,所以呢,階段性任務會是去要討論家族企業中的家庭衝突問題。只要換個名詞,我可能可以跟企業申請到研究經費,來完成我的遠大目標,你們說,這樣,是不是很一兼二顧?呵呵,既然來到美國,就要狠狠地利用他們一下對吧!
-------------------
關於我那流浪中的行李,航空公司已經寄了一張照我所要求的打了八五折的支票給我了。前些天我妹跟我說,乾脆去跟他們要一張升等的來回機票,反正他們有時候只是湊出一個位置來,並沒有實際上的損失,那些頭等艙或商務艙,有時候空著也只是空著。好像是耶,尤其是寒假的機票超貴又難訂,可實在沒有力氣再去跟他們打交道了,也就沒有去試試這個辦法到底可不可行(如果萬一你們有機會的話,可以去試試看囉!)。不過,有趣的是他們在寄支票給我的同時,來了一封信說,「一般說來,我們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的行李都會和我們的客戶一起到達,沒有準時到達的行李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行李在二十四小時內就會送到客戶手中(所以我是那百分之多少?百分之零點零七五,可以中樂透了耶!),因此,我們對您的不幸感到十分抱歉,但是,這很少有。」是很少有這樣的不幸,還是他們很少感到抱歉?不管怎樣啦,東西不見啦,支票收到啦,不見的不見啦,收到的就收起來吧!不過在這樣的不幸中,我們有個好消息:表姊說,張洪諒沒有跟著我回家,偷偷地躲在她的車上(或許知道回來之後敵不過張國榮,所以投奔表姊啦!),所以呢,她可以幫我把他寄回來給我喲!呵呵呵呵,失而復得耶!
上一篇:20030703 慘不忍睹
下一篇:前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