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4 13:11:08andie

合作安家初相見

20170908

 

 

我要提醒自己,不要讓自己對國際研討會上了癮....

 

這場研討會,白人臉孔遠遠高於華人臉孔。為什麼?不知道耶!明明是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但是,與會的好多人都來自澳洲、紐西蘭...還有英國、義大利、美國、以色列...講的就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工作模式。意思是說,請讓我們知道,到底,這個服務有沒有效果啦?

 

於是,發現,原來我們很在意的兒少保護服務成效,人家已經發展出問卷來問家長他們對社工員的普遍感受是什麼(我還在一個案一個案的會談)。然後,然後然後然後?

 

然後,然後不跟家長合作,其實就別想要提供什麼服務啦!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但是,我們有些社工員,還帶著高高在上的威權心態,美其名服務,實際上是在跟人家要感謝...問題是,吼,都什麼年代了,用著施捨的態度給了人家人家不一定想要的東西,到底,是可以要到什麼樣的感謝啦?

 

好啦,我忍不住問了澳洲昆士蘭的一個教授問題:請問在昆士蘭的經驗中,兒少保護社工的服務是同一個社工服務整個兒少保護的歷程嗎?如果不是,那麼,當我們發問卷給家長請他們回應關於兒少保護社工提供服務的感受的時候,我們如何確保他們回應的是我們想要了解的某個階段的社工呢?

 

教授說:「我們不可能針對某個階段的社工去問呀!( OS:為什麼?)我們一定是問家長們他們對整體社工的印象!因為如果針對某個階段的社工去問,那打壞了他們原本的工作關係怎麼辦?(OS:咦?這位老師,沒針對哪個階段,家長還是知道他自己對某個階段的社工的印象呀!只是社工不知道而已!所以只要不要讓社工知道,那,有問題嗎?)我們的重點只想知道整體的感受,而不是個別社工的表現...


噢!好!


雖然andie老師心裡頭其實仍然在想,當我們的問卷設計沒有特別標明哪個階段的社工,我們問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個含糊的概念,對於每個階段的社工的工作效能的提升並沒有太實質的幫助,因為,我們真的不清楚家長們指涉的是哪個階段的社工,針對不同階段,我們是不是能夠提供不一樣的服務....不過,沒關係,重點不是讓對方知道我的想法,而是透過她的觀點引發了我的什麼思考,然後可以藉由他們已經發展出來的東西,來增加自己對某個現象的瞭解,以提供改善計畫...


晚宴的時候,問了從我發表完我的研究概況之後就一直跟我討論臺灣目前兒少保護現況的前輩她會如何評估社工員是否真的明白如何使用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好好使用的評估工具。前輩說明了她們目前使用的檢核方式,而且,告訴我他們已經發展出檢核的表格...眼睛一亮!因為,耶!我有跟上呢!因為我想出來的檢核方式就是前輩她們會採取的模式,只是,她們有更多的細節(我的比較像是請檢核者針對檢核的點去看他們的同意程度,前輩她們的還多了還需要搜集多少的資料才能完整填寫整個評估表....),另外,她也同意我們需要針對社工員做更詳細的檢核,因為明白社工員的不明白之處,才能協助我們在後續的外督、coaching與訓練的過程中提供更更更明確的方向來有效協助有意願提升自己的社工增進專業能力,當然,同時間,對於不願意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社工,尋找可能的替代方向(像是協助轉任其他符合他/她的期待或特長的工作)。畢竟,兒少保護工作,攸關兒少安全,而所謂的安全,就是人命關天的事情!


來自澳洲的義大利人問我,臺灣兒少保護的framework是什麼?


耶?耶耶耶耶?什麼?兒少保護還有framework?我一時之間完全迷失方向,不知道她想要問的是什麼?後來,再次確定,她想要知道我們在做兒少保護工作的時候會採取什麼樣的取向來跟家庭工作?


與前輩對看一眼,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再吸一口,很不情願地回答:No, we don't have any framework.


『怎麼會?』這時候輪到她睜大眼睛了!


深知臺灣狀況的前輩幫忙回答了她同事的疑問。她說臺灣的社工提供案家所需資源,轉介可能的服務,但是,並沒有強烈的企圖來改變家庭狀態!所以,不算是有我們期待的工作架構....

 

啊!

 

我聽了前輩如此深刻的描述,只能在心底膜拜!她真的好知道我們的情況,她知道我們社工『強調陪伴,忽略處遇』....

 

義大利人又問:怎麼會這樣?

 

於是,白頭宮女話當年...講回臺灣社工教育在幾十年前只能講述理論概念缺乏實務操作能力,於是,透過實務界摸索出實務界會的技能,但在教育端,多數仍只具備理論基礎,無法提供學生足夠的實務操作學習....然後前輩也順道提到當初我之所以會被引介進入整個計畫的緣由脈絡...

 

一陣唏噓之後,回過頭來,仍是工作導向的兩個人,開始討論可以怎麼協助臺灣的兒少保護工作有更多的進步,能夠更快進入狀況...只是,有些事情,並不是我明白就可以...於是,放在心裡,繼續手邊工作,等待適當時機,再看能夠怎麼把事情做得更好...

 

對於很多事情,我的接收能力相對遲緩,像是,人際關係中的應對進退(這是這次的室友提醒我的)...然而,對於某些理念,我的堅持力道,很恐怖!於是等待,等待時機,找到對的人,繼續一起努力!

 

 

上一篇:合作安家

下一篇:再撐一下下!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