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6 13:28:45寂靜之夜
鐵達尼號
電影「鐵達尼號」── 人類處境的分析
作者:psycho(蘇友瑞)
◤ 前言 ◢
透過電影鐵達尼號大手筆的製作,一時間全世界都感染了這股流行。電影 ,本身可以做為一個純粹的藝術,也可以做為一個時代人心的反映。對我來說 ,奇士勞士基的『三色』、塔可夫斯基的『犧牲』、柏格曼的『芬妮與亞歷山 大』等,這才是做為純粹藝術的電影之最高明的典範。不過,欣賞『鐵達尼號 』這種好萊塢電影時,我將不會使用純粹電影藝術的要求來面對這些流行電影 ,我要問的是:為什麼會流行?為什麼我們會受感動?這種情況反映了怎樣的 時代心靈渴求?
老實說,台灣人與東方民族,不見得能理解鐵達尼號事件在西方歷史文化 中的震憾。納粹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文化大革命都比鐵達尼號事故悲慘太多 了,但是為什麼鐵達尼號事件能成為一個注目的焦點?
--------------------------------------------------------------------------------
◤ 宣稱理性勝利的時代遭遇反撲 ◢
十九世紀的歐美文明是一個『理性勝利』的時代,科技發展與知識進步不 斷的在文明史上留下許多驚人的成果。尼采宣稱『上帝己死』,重點在於『是 我們殺死了他!』。因為理性成就如此高的社會,靠『人』就可以使社會達到 理想,天國的奧密將可以透過人類的知識得到完整的地上國之實踐。
於是,鐵達尼號的建造,公然向上帝挑戰:這是一條『永不沉沒』的世紀 郵輪。
然而,鐵達尼號卻在諸多『不可能沉』的理由下,硬是離譜的沉沒了;事 後研究其沉船原因,可以發現有一百個以上的錯誤不應該犯;更重要的是,如 果這一百個錯誤不要『同時犯』,鐵達尼號是真的永遠不沉沒的;結果,人不 能成為上帝,一百個錯誤無緣無故同時發生,根本不可能沉的鐵達尼號還是沉 沒了。
我們可以試想這樣的一個『當頭棒喝』對當時企圖以理性殺死上帝的歐美 文明是多大的震憾;對他們來說,基督教文化精神一直強調的『人是有限』的 基本精神,在理性發展的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幾乎都被毀棄。結果,發生兩 次世界大戰如此瘋狂相互毀滅的心靈墮落。於是,歐美文明以理性殺死上帝的 思潮走向,至此不再相信理性科技,走向後現代思潮,質疑理性的無能並且積 極尋找『全新的替代上帝』。
這種對『人類無限』理想的失落與質疑,或許就是鐵達尼號事件如此成為 一個歷史焦點的原因。曾經代表人類科技文明最高成就的『永不沉沒之輪』, 最後仍只能在重重錯誤中沉沒。
不過,這種震憾終究只是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人類心靈而己,為什麼在這 個二十世紀末的時代,這種震憾會重新成為流行風氣呢?
於是我仔細欣賞了電影『鐵達尼號』,試圖從中發現人心的渴求。
--------------------------------------------------------------------------------
◤ 「鐵達尼號」反映的時代心靈 ◢
我發現這部電影表達的是『自由』與『負責』的壯麗呈現,也就是電影高 唱『自由』與『負責』兩個重要的價值,把一切做出這價值的角色都給予光輝 的表達。
對於女主角羅絲而言,她和男主角的愛情被導演詮釋成『心靈的解放與自 由』,男主角死後,羅絲答應他要好好活下去,永不放棄任何求生機會。然後 電影最後一幕一幕流覽整個老羅絲珍藏的照片,我們看到她開飛機、兩腿分開 像男生一樣騎馬、演戲......她的藝術生命透過男主角的救贖,而成為自由解 放的人生。
男主角為什麼有這種救贖羅絲的能力?因為電影把男主角塑造成一個『自 由』人,全身的家當就是一身衣服,除了藝術心靈外別無他物。所以搭上鐵達 尼號只因為賭贏了錢,參加貴族宴會仍能說出人生大道理。電影特意塑造一個 『自由』的男人遇到一個『壓抑』的女人,於是,自由得到勝利,女人得到愛 情的救贖。
環繞這個中心主題,透過沉船的各個不同時間不情節,導演強烈表達一個 『負責、盡責』的社會。船員們認真執行『婦孺先上』的原則,他們雖然無形 中成為階級壓迫的共犯,讓三等艙旅客無產階級遭受迫害。然而,那是他們基 於維持秩序的『責任』而進行的共犯行為。人為了盡忠職守的負責精神而不得 不為惡,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這是做惡,只能說是人的無奈。
所以鐵達尼號的設計者勇敢面對自己的設計不良,而直接面對死亡;船長 面對自己指揮不當,而面對死;樂團演奏者面對『用音樂安撫人心』的責任, 而面對死;工作人員用自己身體接電維持電力,而面對死。在這些壯麗的影像 中,導演呈現一個『勇於負責』的社會,對比其中許多自私、膽怯怕死、耍手 段的各種人。
這種『自由』與『負責』為不會是電影對時代最大的呼喚?要比愛情至上 的情懷,『英倫情人』比『鐵達尼號』還更勝一籌;當然鐵達尼號的熱度也可 能來自徹底的商業宣傳和明星塑造、高明的電影特效;但是,這股流行熱潮會 不會真實反映某種人心渴望?
--------------------------------------------------------------------------------
◤ 如何回應這個時代的心靈激情? ◢
於是,在二十世紀初震撼『理性至上,上帝己死』幻夢的鐵達尼號事件, 在二十世紀末為了尋求『自由』與『負責』而復活。我們現在所處的心靈是怎 樣的時代?為什麼我們己經擁有這麼多自由之後,女主角這種起碼的自由解放 仍然能成為心靈的呼喚?擁有這麼多自由的人類,為什麼還時時需要透過自由 解放來安慰自己?在西方社會法治己成熟的現實面,如此歌頌『負責』是怎樣 的心靈要求?會不會,因生命喪失一個『為何而活』的價值感,所以『負責』 變成另一種型式的價值渴望。樂團的生命價值在於維持音樂到最後一刻、船工 的生命價值在維持電力的最後一刻,縱使死去,這個生命是有意義的,不再歸 於虛無。
因此到了二十世紀末,縱使美蘇冷戰消除、環保運動風起雲湧、弱勢反抗 運動節節高漲。可惜的是,人類的心靈仍然受困於起碼的簡單問題:為什麼這 個時代的人們仍然覺得心靈不自由?所以只好寄情在女主角的解放?為什麼這 個時代的人們仍然歌頌不惜犧牲生命的責任觀?寄生命意義在價值的堅持?
只可惜這樣的時代心靈之『人類處境』考量對台灣流行的『自我修行』思 考方式是難以溝通的。這樣的電影在媒體被討論成:『如何使用高超修行面對 死時毫不驚慌?』,這是完全可以被預料到的。因為凡是重視『自我修行』而 沒有去關懷『人類處境』的生命態度,是無法理解鐵達尼號事件對人性樂觀是 多大的打擊 ── 對於西方社會,他們理解的是人類對自己能力無限的過份樂 觀己經破滅;對於習慣『自我修行』的文化思維,卻獨獨能想到『不驚慌』高 超的修行境界。
話說回來,為什麼在如此進步的現代社會中,卻透過鐵達尼號電影,發出 這種『自由』與『負責』的心靈呼喚?人類真正想要的自由是什麼?人類能做 為一生意義所繫的價值是什麼?鐵達尼號電影留下這些問題,卻彷彿以藝術、 愛情做為答案。女主角基於對男主角的愛與誓言,從此展開全新的人生;直到 老年後回到鐵達尼號事故現場,重新與鐵達尼號所有勇敢赴死的人相遇:樂師 、船工、船長、設計師......直到男主角;這一群人終於相會,每個人都走出 了有意義的一生,難道就是導演要表達的終極意義?
對於一部商業電影的要求是不必太多的,但是一個流行文化必定反映某種 心靈呼喚,這篇文章正是嘗試分析這種心靈呼喚。我希望做為一個願意積極入 世的知識份子,能夠真正走入現實世界,去了解人心的喜怒哀樂,與之同悲同 苦,而不只是站出自己的高超修行與豐富知識。這個時代願意傾聽的人很少, 願意認真理解別人所說所行的人更少,即使是面對一個流行電影,我們的文化 思維能否真正活出一個『誠懇的人生觀』?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
--------------------------------------------------------------------------------
電影「鐵達尼號」官方網站
Titanic
相關網頁:
電影「鐵達尼號」── 尋求理想愛情的人性
作者:psycho(蘇友瑞)
◤ 前言 ◢
透過電影鐵達尼號大手筆的製作,一時間全世界都感染了這股流行。電影 ,本身可以做為一個純粹的藝術,也可以做為一個時代人心的反映。對我來說 ,奇士勞士基的『三色』、塔可夫斯基的『犧牲』、柏格曼的『芬妮與亞歷山 大』等,這才是做為純粹藝術的電影之最高明的典範。不過,欣賞『鐵達尼號 』這種好萊塢電影時,我將不會使用純粹電影藝術的要求來面對這些流行電影 ,我要問的是:為什麼會流行?為什麼我們會受感動?這種情況反映了怎樣的 時代心靈渴求?
老實說,台灣人與東方民族,不見得能理解鐵達尼號事件在西方歷史文化 中的震憾。納粹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文化大革命都比鐵達尼號事故悲慘太多 了,但是為什麼鐵達尼號事件能成為一個注目的焦點?
--------------------------------------------------------------------------------
◤ 宣稱理性勝利的時代遭遇反撲 ◢
十九世紀的歐美文明是一個『理性勝利』的時代,科技發展與知識進步不 斷的在文明史上留下許多驚人的成果。尼采宣稱『上帝己死』,重點在於『是 我們殺死了他!』。因為理性成就如此高的社會,靠『人』就可以使社會達到 理想,天國的奧密將可以透過人類的知識得到完整的地上國之實踐。
於是,鐵達尼號的建造,公然向上帝挑戰:這是一條『永不沉沒』的世紀 郵輪。
然而,鐵達尼號卻在諸多『不可能沉』的理由下,硬是離譜的沉沒了;事 後研究其沉船原因,可以發現有一百個以上的錯誤不應該犯;更重要的是,如 果這一百個錯誤不要『同時犯』,鐵達尼號是真的永遠不沉沒的;結果,人不 能成為上帝,一百個錯誤無緣無故同時發生,根本不可能沉的鐵達尼號還是沉 沒了。
我們可以試想這樣的一個『當頭棒喝』對當時企圖以理性殺死上帝的歐美 文明是多大的震憾;對他們來說,基督教文化精神一直強調的『人是有限』的 基本精神,在理性發展的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幾乎都被毀棄。結果,發生兩 次世界大戰如此瘋狂相互毀滅的心靈墮落。於是,歐美文明以理性殺死上帝的 思潮走向,至此不再相信理性科技,走向後現代思潮,質疑理性的無能並且積 極尋找『全新的替代上帝』。
這種對『人類無限』理想的失落與質疑,或許就是鐵達尼號事件如此成為 一個歷史焦點的原因。曾經代表人類科技文明最高成就的『永不沉沒之輪』, 最後仍只能在重重錯誤中沉沒。
不過,這種震憾終究只是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人類心靈而己,為什麼在這 個二十世紀末的時代,這種震憾會重新成為流行風氣呢?
於是我仔細欣賞了電影『鐵達尼號』,試圖從中發現人心的渴求。
--------------------------------------------------------------------------------
◤ 「鐵達尼號」反映的時代心靈 ◢
我發現這部電影表達的是『自由』與『負責』的壯麗呈現,也就是電影高 唱『自由』與『負責』兩個重要的價值,把一切做出這價值的角色都給予光輝 的表達。
對於女主角羅絲而言,她和男主角的愛情被導演詮釋成『心靈的解放與自 由』,男主角死後,羅絲答應他要好好活下去,永不放棄任何求生機會。然後 電影最後一幕一幕流覽整個老羅絲珍藏的照片,我們看到她開飛機、兩腿分開 像男生一樣騎馬、演戲......她的藝術生命透過男主角的救贖,而成為自由解 放的人生。
男主角為什麼有這種救贖羅絲的能力?因為電影把男主角塑造成一個『自 由』人,全身的家當就是一身衣服,除了藝術心靈外別無他物。所以搭上鐵達 尼號只因為賭贏了錢,參加貴族宴會仍能說出人生大道理。電影特意塑造一個 『自由』的男人遇到一個『壓抑』的女人,於是,自由得到勝利,女人得到愛 情的救贖。
環繞這個中心主題,透過沉船的各個不同時間不情節,導演強烈表達一個 『負責、盡責』的社會。船員們認真執行『婦孺先上』的原則,他們雖然無形 中成為階級壓迫的共犯,讓三等艙旅客無產階級遭受迫害。然而,那是他們基 於維持秩序的『責任』而進行的共犯行為。人為了盡忠職守的負責精神而不得 不為惡,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這是做惡,只能說是人的無奈。
所以鐵達尼號的設計者勇敢面對自己的設計不良,而直接面對死亡;船長 面對自己指揮不當,而面對死;樂團演奏者面對『用音樂安撫人心』的責任, 而面對死;工作人員用自己身體接電維持電力,而面對死。在這些壯麗的影像 中,導演呈現一個『勇於負責』的社會,對比其中許多自私、膽怯怕死、耍手 段的各種人。
這種『自由』與『負責』為不會是電影對時代最大的呼喚?要比愛情至上 的情懷,『英倫情人』比『鐵達尼號』還更勝一籌;當然鐵達尼號的熱度也可 能來自徹底的商業宣傳和明星塑造、高明的電影特效;但是,這股流行熱潮會 不會真實反映某種人心渴望?
--------------------------------------------------------------------------------
◤ 如何回應這個時代的心靈激情? ◢
於是,在二十世紀初震撼『理性至上,上帝己死』幻夢的鐵達尼號事件, 在二十世紀末為了尋求『自由』與『負責』而復活。我們現在所處的心靈是怎 樣的時代?為什麼我們己經擁有這麼多自由之後,女主角這種起碼的自由解放 仍然能成為心靈的呼喚?擁有這麼多自由的人類,為什麼還時時需要透過自由 解放來安慰自己?在西方社會法治己成熟的現實面,如此歌頌『負責』是怎樣 的心靈要求?會不會,因生命喪失一個『為何而活』的價值感,所以『負責』 變成另一種型式的價值渴望。樂團的生命價值在於維持音樂到最後一刻、船工 的生命價值在維持電力的最後一刻,縱使死去,這個生命是有意義的,不再歸 於虛無。
因此到了二十世紀末,縱使美蘇冷戰消除、環保運動風起雲湧、弱勢反抗 運動節節高漲。可惜的是,人類的心靈仍然受困於起碼的簡單問題:為什麼這 個時代的人們仍然覺得心靈不自由?所以只好寄情在女主角的解放?為什麼這 個時代的人們仍然歌頌不惜犧牲生命的責任觀?寄生命意義在價值的堅持?
只可惜這樣的時代心靈之『人類處境』考量對台灣流行的『自我修行』思 考方式是難以溝通的。這樣的電影在媒體被討論成:『如何使用高超修行面對 死時毫不驚慌?』,這是完全可以被預料到的。因為凡是重視『自我修行』而 沒有去關懷『人類處境』的生命態度,是無法理解鐵達尼號事件對人性樂觀是 多大的打擊 ── 對於西方社會,他們理解的是人類對自己能力無限的過份樂 觀己經破滅;對於習慣『自我修行』的文化思維,卻獨獨能想到『不驚慌』高 超的修行境界。
話說回來,為什麼在如此進步的現代社會中,卻透過鐵達尼號電影,發出 這種『自由』與『負責』的心靈呼喚?人類真正想要的自由是什麼?人類能做 為一生意義所繫的價值是什麼?鐵達尼號電影留下這些問題,卻彷彿以藝術、 愛情做為答案。女主角基於對男主角的愛與誓言,從此展開全新的人生;直到 老年後回到鐵達尼號事故現場,重新與鐵達尼號所有勇敢赴死的人相遇:樂師 、船工、船長、設計師......直到男主角;這一群人終於相會,每個人都走出 了有意義的一生,難道就是導演要表達的終極意義?
對於一部商業電影的要求是不必太多的,但是一個流行文化必定反映某種 心靈呼喚,這篇文章正是嘗試分析這種心靈呼喚。我希望做為一個願意積極入 世的知識份子,能夠真正走入現實世界,去了解人心的喜怒哀樂,與之同悲同 苦,而不只是站出自己的高超修行與豐富知識。這個時代願意傾聽的人很少, 願意認真理解別人所說所行的人更少,即使是面對一個流行電影,我們的文化 思維能否真正活出一個『誠懇的人生觀』?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
--------------------------------------------------------------------------------
電影「鐵達尼號」官方網站
Titanic
相關網頁:
電影「鐵達尼號」── 尋求理想愛情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