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3 13:02:15嘉頓 Garden
許鞍華「越南三部曲」—《投奔怒海》(1982)
許鞍華近年在香港影圈再次活躍起來,近作《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贏得不少口碑。她近年來的作品多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對女性的描寫尤其細膩,是香港七、八十年代新浪潮電影人之中難得的一名女將。回顧許鞍華早期的作品,自1979年《瘋劫》踏足影壇,1981年有關越南船民逃亡的劇情片《胡越的故事》,則延續了她於1978年為香港電台《獅子山下》系列拍攝的作品《來客》;而翌年上映的《投奔怒海》,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獲五大獎項,成為了許鞍華的「越南三部曲」的最終篇。
越南船民問題困擾香港廿五年,自七十年代起至2000年7月,香港作為「第一收容港」曾接收高達廿萬名船民,在經濟、治安上為此英國殖民地帶來沉重負擔,曾有不少電視劇及電影中描繪船民居港期間的種種問題,反而真正接觸「為什麼他們要逃亡」的作品卻寥寥無幾。在《胡越的故事》之中,周潤發扮演的逃亡至香港的越南青年胡越,再次逃難淪為殺手,亡命投奔美國自由之都的悲壯故事,劇情無疑過於煽情,令人想起《喋血街頭》式的劇情片。要說「越南三部曲」中,則以《投奔怒海》最為真摰、成熟,並發揮出人懷精神的一部。
越南船民問題困擾香港廿五年,自七十年代起至2000年7月,香港作為「第一收容港」曾接收高達廿萬名船民,在經濟、治安上為此英國殖民地帶來沉重負擔,曾有不少電視劇及電影中描繪船民居港期間的種種問題,反而真正接觸「為什麼他們要逃亡」的作品卻寥寥無幾。在《胡越的故事》之中,周潤發扮演的逃亡至香港的越南青年胡越,再次逃難淪為殺手,亡命投奔美國自由之都的悲壯故事,劇情無疑過於煽情,令人想起《喋血街頭》式的劇情片。要說「越南三部曲」中,則以《投奔怒海》最為真摰、成熟,並發揮出人懷精神的一部。
以訪越的日本攝影記者為設定,許鞍華銳意以抽離的第三者角度鋪排這回越南片的故事。林子祥飾演的日本記者芥川前往剛剛解放的越南攝影並採訪,越共政府安排了很多粉飾太平的假象讓他參觀,直至遇上了當地女孩琴娘(馬斯晨飾)一家,芥川才逐漸了解當地慘絕人環的民生情況。片中許鞍華深入談及解放後南越的政治實況,官僚的黑箱作業,所謂「新經濟區」的真面目,兼有戰後地雷遍野、槍斃私刑、街童孤兒、人蛇詭計、婦女為娼求存等內幕,透過局外人芥川的鏡頭,道出越共政治立場與當地人的感受;《投奔怒海》上畫之時,適逢1981年起中英會談,香港觀眾面對越南船民與主權移交,局內局外,言外之意,妙不可言。《投奔怒海》超越了之前《胡越的故事》公式化,成為三部曲之中把政治、人性集大成的上乘之作。
影片大部分在海南島拍攝,許鞍華難得拍出越式異國情懷。至於人物角色,女新人馬斯晨在片中鋒芒不露,活脫就是南越少女;眾角之中以繆騫人扮演當地的高官情婦最富異國風情,而奇夢石演的阮主任呈現追求不復再的法式文人與浪漫,為片中鮮明紅色越共旗幟中添上點點另類的姿彩。林子祥的日人身份,象徵意義居多,本為攝影記者的他,放棄冷眼旁觀的拍攝,助琴娘姊弟逃亡,,儘管角色的下場仍有不足之處,但他與馬斯晨出自內心的真摰感情,打動人心。有人為自由投奔怒海,有人為助人而甘願犧牲,好心人林子祥與奇夢石的下場、繆騫人與劉德華的美國夢、馬斯晨與弟弟劫後餘生後的將來,在茫茫大海中綻放了一絲曙光。
影片大部分在海南島拍攝,許鞍華難得拍出越式異國情懷。至於人物角色,女新人馬斯晨在片中鋒芒不露,活脫就是南越少女;眾角之中以繆騫人扮演當地的高官情婦最富異國風情,而奇夢石演的阮主任呈現追求不復再的法式文人與浪漫,為片中鮮明紅色越共旗幟中添上點點另類的姿彩。林子祥的日人身份,象徵意義居多,本為攝影記者的他,放棄冷眼旁觀的拍攝,助琴娘姊弟逃亡,,儘管角色的下場仍有不足之處,但他與馬斯晨出自內心的真摰感情,打動人心。有人為自由投奔怒海,有人為助人而甘願犧牲,好心人林子祥與奇夢石的下場、繆騫人與劉德華的美國夢、馬斯晨與弟弟劫後餘生後的將來,在茫茫大海中綻放了一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