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7 18:56:41嘉頓 Garden
橫跨40年的香港集體回憶—《老港正傳》
之前推介了羅永昌導演作品《每當變幻時》,在六、七月期間另一齣談及香港回歸十周年的港產片《老港正傳》,亦是難得的佳作。
《老港正傳》最初名為《老左正傳》,導演趙良駿擔心「老左」這兩個字敏感,恐怕一向有「政治冷感」的香港觀眾以為影片講政治而卻步。有時政治化並非沉悶,片中講的是橫跨40年集體回憶,細訴老香港情舊。再加上一看演員名單,起用黃秋生、毛舜筠、鄭中基、莫文蔚、岑建勳和鮑起靜等好戲之人,不用什麼明星客串來大搞宣傳的噱頭,可想而知《老港正傳》是一部誠意製作的出品。
筆者並不是生於戰後左向港之輩,自問未曾經歷過1967年的香港暴動,但片中看到當年一班愛國的熱血青年,當年如何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精神,是香港影壇多年來甚少觸及的議題。由環球大股災至中英談判,左向港與妻子只心繫香港,在天台僭建屋與街坊共度時艱。之後,老左的兒子左忠出世,入讀的是親中的培僑中學,當人們急於出走移民,或是擁抱國家成個體戶的時候,左向港仍堅守電影放映員的崗位,留守香港。
但是,左向港自己卻一個心願,就是到北京天安門一行。
《老港正傳》最初名為《老左正傳》,導演趙良駿擔心「老左」這兩個字敏感,恐怕一向有「政治冷感」的香港觀眾以為影片講政治而卻步。有時政治化並非沉悶,片中講的是橫跨40年集體回憶,細訴老香港情舊。再加上一看演員名單,起用黃秋生、毛舜筠、鄭中基、莫文蔚、岑建勳和鮑起靜等好戲之人,不用什麼明星客串來大搞宣傳的噱頭,可想而知《老港正傳》是一部誠意製作的出品。
筆者並不是生於戰後左向港之輩,自問未曾經歷過1967年的香港暴動,但片中看到當年一班愛國的熱血青年,當年如何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精神,是香港影壇多年來甚少觸及的議題。由環球大股災至中英談判,左向港與妻子只心繫香港,在天台僭建屋與街坊共度時艱。之後,老左的兒子左忠出世,入讀的是親中的培僑中學,當人們急於出走移民,或是擁抱國家成個體戶的時候,左向港仍堅守電影放映員的崗位,留守香港。
但是,左向港自己卻一個心願,就是到北京天安門一行。
有看趙良駿在周刊上的專欄,得知這部電影的籌備與拍攝苦況。最初拍板開拍時,由於題材及資金的問題,一直不太樂觀,但引起不少本地導演的注意,寄望趙良駿成功開拍。結果影片只花了四十天完成,幕後花了不少心思,讓九龍城舊啟德機場及天台屋重現觀眾眼前。角色方面,老左一角很難演,如果處理不好,可能變得吃力不討好,交在秋生手上,演出了老香港兼左派的神髓。很久沒有見秋生擔大旗兼如此賣力的演出,同時與鄭中基首次合演這對貌合神離的父子,尤其是幾場父子之間的罵戰,激起了不一樣的火花,不禁叫人拍案叫絕。
宣傳語句上說這部片是香港版的《星光伴我心》,其實有點牽強。從四十年間看盡動盪的香港,香港人奇積地生還,繁榮的背後卻充滿著辛酸感。1997年,陳果拍了《香港製造》,2007年的今天,也有一部《老港正傳》。
宣傳語句上說這部片是香港版的《星光伴我心》,其實有點牽強。從四十年間看盡動盪的香港,香港人奇積地生還,繁榮的背後卻充滿著辛酸感。1997年,陳果拍了《香港製造》,2007年的今天,也有一部《老港正傳》。
後記︰片終時老左完成心願與否,留待各位欣賞。但想說的是,拍畢全片後,趙良駿於香港十周年回歸的7.1當日,與眾演員(黃秋生、毛舜筠、鄭中基和莫文蔚等)於北京聚首一堂,在天安門來個合照,這一刻,彌足珍貴。
(相片來源︰香港明報周刊 Book B)
(相片來源︰香港明報周刊 Book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