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詠著孤獨與自由──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
1996年,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寫作者朱少麟,以新人之姿出版了《傷心咖啡店之歌》這部長篇小說,立刻引起討論與熱銷。有人說:「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這麼好看的小說了。」有人說:「這就是我要的小說,這是我的故事......」看過這部小說的人,彷彿都可以在咖啡店裡找到自己的位子。於是,《傷心咖啡店之歌》銷售量超過20萬本,沒有人能說它不是「成功」的。
然而,卻也有進不去咖啡店的人,因為太過自戀的小說人物與太過虛無的小說人物一樣,都引不起共鳴;因為書中人物動不動引用黑格爾之類的哲學家的書籍或名言,令人感到不耐。因為長篇累牘的人生哲理辨證,並不能使想看好看故事的讀者獲得滿足。
而躲貓貓帶一點窺秘的興味找到了小說的文學場景,位於景美夜市旁的咖啡店。小說與現實當然頗有落差,所幸,沒有小葉,咖啡還是好的。可惜,我又是個不能喝咖啡的人。但是,這家咖啡店也易主了,已經改朝換代,那些吉兒、素園與馬蒂,不知道去哪裡相聚了?
****************************************************
以下是本組同學的討論題綱:
1. 主角海安、藤條、素園、小葉、吉兒還有馬蒂等人,各可看為人性的幾個典型縮影,你認為他們所代表的是?
2. 傑生、海安等人皆在馬蒂這個人身上留下無可泯滅的痕跡,你認為他們對馬蒂的影響是?
3. 小說中,作家運用豐盈的筆法寫出了許多充滿意象的物件,你認為它們可能代表了什麼?例如:鳥與貓、馬蒂的骨瓷杯、咖啡店的招牌……
4. 關於在小說中對於職場虛無的描寫,以及陳博士與劉姊的人生觀等等,從我們這些即將畢業可能就要邁入職場的大四生來看,具有什麼發想與暗示的可能?
5. 在小說的最末,馬蒂為了追尋耶穌到馬達加斯加而死去,你認為馬蒂有否得到救贖?而這段故事劇情是否與整部小說的劇情貼合?又或者有割裂感?如果是你,是否有想過要幫它改寫結局?
6. 最後,你認為朱少麟是大眾小說作家嗎?而《傷心咖啡店之歌》又是否又該歸類為大眾小說的範疇呢?
*****************************************************
加碼討論:
1.吉兒對海安的愛是憐憫之愛;小葉是想變成海安渴望的極限之愛;素園只想靜靜地不佔有海安的陪伴之愛;馬蒂是想從海安身上找回失落靈魂的追尋之愛......這麼多種不同的愛情中,你覺得自己最能理解的是哪一種愛情?你認為海安是個如此「可愛」的人嗎?他值得這麼多人的摯愛嗎?
2.小葉最後上了一個30歲左右俊朗男子的保時捷,揚長而去,你覺得那男人是誰?是海安?耶穌?或只是一個無意間邂逅的陌生人?
*************************************************************
這次的留言截止時間是4/30中午12:00,然後,四月就畫下一個句點啦。然後,我們的大眾小說剩下的時間就不足一個月了啊,果然是「匆匆,太匆匆」啊,是的,瓊瑤阿姨的書名借來用一下,因為太貼切了啊。
正因為時間如此匆匆,大家要把握貼留言的時間,切勿自誤。
否則就真的要去傷心咖啡店裡找傷心的位子囉!
中四A93111151
朱少麟算大眾小說作家,但<傷心咖啡店>這本書中,有不少的橋段和對話蠻像瓊瑤或哲學概論的,看書的中間有時會一下看不懂,要停下來再看幾遍同樣的地方,感覺不是很順暢,可能是功力不夠,但閱讀本書是有點不順的地方。
至於在對海安的愛中,我比較可能理解的是憐憫之愛吧,可能由憐生愛是較普遍的情緒,至於其他各種情況的愛,比較搞不清楚裡面的意涵,也就無法理解。至於海安值不值的這麼多的愛,我覺得是不值得,因為一個人是無法承受太多人的愛,不然,海安就不是凡人而是一個聖者,而他仍舊只是一個凡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偏袒,無法做到對他付出愛的對象予以回應。所以我覺得海安不值得如此多的愛。
中四B 93111207
根據統計,在星座四分法中,最不受歡迎的是土象及風象星座,而在三分法中,固定星座最讓人頭痛。因此,最令人避而遠之的兩個星座出爐了。
如果不仔細考究書中的時間的話,我想,海安應該是水瓶座吧?(本人很不幸的是另一個令人感到不耐的星座)
問題是,海安太過使人迷戀,讓不太認識他的人為他癲狂,與他太過親暱者(尤其在思想的交流上),則對他又愛又恨,或許還有更多理不清的千頭萬緒。
海安完美得令人不悅,雖然我在光顧傷心咖啡店之際,也迷戀著如此完美的人(還真是不分男女都會嚮往呢),卻也默默贊同吉兒「我可憐他」的論調。海安無法自我排遣那份寂寞,只能藉由他人的迷戀與執著來填補、點綴這一片廣大無盡的沙漠,這樣比較起來,海安看似最不執著,事實上最該放下「我執」的人,不是海安還會有誰?自由啊,誰都會說,但是以道家莊子的理論來看,一直掛在嘴邊甚至惦記於心,就會成為另一種執念(這就是「無有」和「無無」的由來),不過我可以理解,固定星座嘛,自以為理性,事實上是被情感俘虜的人。海安不放過別人,也不放過自己,然而,他真的不清楚這種處境嗎?
我從海安身上領悟一件事,人的不完美,是為了不讓真實的自己封死在囹圄之中。海安似乎了解了這一點,他親手毀掉完美的封印……然後呢?
順道一提,馬蒂應該是隸屬變動火象的射手座吧,我想。
喔,對了,關於這本書到底是不是大眾小說,說句實在話,我對於這種分界相當模糊,一時之間竟沒辦法像班上大多數同學一樣說出個所以然來,沒辦法,畢竟我不是個優質讀者。雖是如此,還是要提一下在上學期時,我對大眾小說所下的其中一個定義。
大眾小說有兩種,一種是迎合大眾口味,另一種,是改變大眾口味。
第一次閱讀《傷心咖啡店之歌》,我就喜歡上這本書了,雖然真的不太好讀。
中延B 92111202
關於靈魂深處的啟示吧!傑生在馬蒂身上種下了真理的果實,但是對於陷入愛情的馬蒂而言,那個果實卻不能發芽,就算事後回想起傑生的一切,也只剩那段話!
對於傷心欲絕的馬蒂而言,傷心咖啡店的出現是必要的!那裡有人生的縮影,但是卻沒有人生的包袱。在繁忙城市生活裡失落自我的馬蒂,忘卻了自己生存的價值與意義(這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會有過的)。然而海安的出現,卻像是一盞燈,讓迷惑在傑生一句話下的馬蒂,有了對生活的新意涵!
但是,海安卻只能指引而不是馬蒂所真正想要的,真理的答案!海安將馬蒂導向了耶穌,那才是對於人生真正的理解。儘管在得到了勇氣與自信的真理之後,失去了生命!但或許馬蒂的心願也已經達成,對她而言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
傷心咖啡店之歌是大眾小說嗎?我想作者應該不會在也做時就先給自己的書下定論,尤其是初次下筆的作者!但是既然是寫給大眾看的,又是充滿了對社會上的問題,儘管論及許多深奧難懂之處,卻不會影響讀者閱讀的心境與體會,或許這才是大眾小說真正的魅力吧!!
93111161
對很多人來說傷心咖啡店之歌無疑的是一本很難讀的小說。他很好看很深刻很動人,但是太多論辨性的對答影響到了閱讀的流暢性。
我很喜歡這本書,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並沒有很仔細的去咀嚼所有哲學性的文字,但很奇妙的仍是有許多的文字在我心中投下爆裂性的震動和深刻的感受,很快速的看完之後是綿綿長長的反覆思量,然後我又不斷的回來翻閱其中的片段,這是一本我看了很多次的小說。
我也曾經在黑夜中的台北街頭慢步,走過仁愛圓環走過敦化,在我認為最美的台北街道中尋找在黑暗中閃著藍光鑲著淚光的心,在我剛來到台北這個陌生的城市的時候我渴望一個歸屬渴望不孤獨渴望一種像家一樣不寂寞的感覺,所以我也想找到我的傷心咖啡店找到一群人找到一顆心。是在異鄉的孤獨和寂寞想念和些許的徬徨讓我愛上這一本書,無數的夜晚在棉被裡偷偷掉淚都只是因為海安因為馬蒂,我一直覺得這本書有許多元素是可以扣住心底最脆弱的一環然後就拉扯出許多平常所隱藏起來的情感堅強背後的軟弱。我覺的一本書好看就在於它能跟你的心產生共鳴,她說的出了我們想說的話想要的情感。城市儘管再喧嘩身處其中的我們仍舊很孤獨,走出一個牢籠再走進另一個監牢的我們一樣不自由,在擁擠的人群中推擠著前進的我們最後還是孤單,我們渴望的是我們所害怕的我們害怕的卻又是我們渴望的,心能夠承受多少,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重量。
中四B 93111246
我也認為《傷心咖啡店之歌》並不大眾,但卻又深深引起我的共鳴。作者使用並不容易明白的文字,透過這篇小說探討人生價值、自由等議題,對於台北這個城市的生活態度及價值觀提出質疑,我想這篇小說之所以能夠如此打動我,是因為我也活在台北的灰色天空下吧。
中4C93111319
孤獨與自由,要享受自由就要承受孤獨。每個人害怕孤獨又想擁有自由。在這樣的追求之間何嘗又不是限制自己的模式,書中一值在透露出無奈,每個人都有想要無拘無束的自由,卻也無法逃離社會性的我們。沒有不自由如何感受要自由,沒有不孤單如何覺得自己孤單。這一切切都是一體兩面,是無法分割開來的。我想根本沒有所為的真自由和孤獨,人們不過一值限在追求某種事物當中,不斷追求過程當中去感受自己的存在。
93111117
這本書花了不少時間才念完,對於書中許多句子必須再三咀嚼才能了解其意,但他引起的共鳴卻不可否認。每個人都在追尋所謂的自由,我們從小就遵循長輩之意,完成他們的願望,做個好小孩,好學生,像是書中所說,我們被馴服投降了沒有勇氣再去掙扎了,於是自由就變成我們口中的夢想。就是這樣的議題引起讀者注意,並創造了相當的銷售量。將它定位在大眾文學我想沒有什麼不妥,語句較為大家能接受,內容較為輕鬆才是大眾文學嗎?
我想應該是能否引起共鳴及討論才是重點吧!
中四a93111138
劉博士代表著現代社會的一種普世價值觀,也就是以為在成功與積極發展自己的事業之中,才有所謂自由的存在。所以他無法理解馬蒂在擁有這麼好的工作能力及升遷的機會時,卻要選擇放棄。然而,當他面向辦公室的大片玻璃,俯視大台北的燈光流洩時,在他心中也升起了為什麼的疑惑,是對於如此辛苦工作的疑問。而劉姐則是因為外在環境逼迫他不得不如此辛苦,因為一旦他鬆手,什麼都將不再,他沒有馬蒂的能耐,唯有以忠心與資歷在公司取得一息之地。如此下來,人生的一意義似乎對他遙不可及。
中延A 92111122
我個人是第二次看《傷心咖啡店之歌》,之前一次看,也是沒辦法一口氣讀完,那時認為它根本不是小說,不會讓人想一直看下去。不過這一次看,我一次看完它了,而且是很自然的,一頁一頁的看完了,雖然小說中人物的對話,用了許多不容易理解的理論,但是,那只是表達人物對人生觀、對價值觀、對個體與社會等等因人而異的主觀想法,進而加強各人物的性格塑造,其實並不需要完全理解,大概知道意思,分辨出每個人的不同,那就夠了,而且到了小說後半,這些對話也逐漸變少,取而代之的是每個人的感情世界,這些還是會讓我把它看做是一本小說,不過我想它可能不太大眾,可是有過孤獨,對自由、對職場文化、對感情有想法但屈服於社會觀念下的人,這些人,都能在「傷心咖啡店」找到他們專屬的位置吧。所以,還是一樣看對象,對某些人,《傷心咖啡店之歌》是大眾的,對其他人來說,就不是了。
93111382
我也不認為這是一部大眾小說,理由前面同學都提過,因為內容充滿了哲學性辨證的對話,實在不是一般大眾能夠輕易閱讀,並且理解的。
而我也以為,作者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應該不是把它定位在一部大眾小說。
小說的開始,作者藉由馬蒂這個年屆三十,在一般世俗價值觀念下,無論工作、感情、生活都一事無成的女子,引領讀者一一認識書中人物:追逐金錢的藤條、覺得自己如狗臉般工作著的素園、與海安論辯現實的吉兒,以及深深癡戀著海安的小葉。作者其實正透過這些人物面臨的生活課題,帶我們進入書中的重點──以自由主義為標榜的資本主義社會,到底給予人們多大的自由?
我認為,這些書中人物的生活,是一個「大眾的包裝」,因為書中除了海安之外,其他人的「現實壓力」,都是「一般大眾」要面對的啊!
所以,儘管說教般大量的人生哲理在這本書中不停出現,但我仍覺得作者在角色的塑造,以及故事情節的安排上,大致而言是成功的。當然,並不是說完全沒有瑕疵及不合理之處,我只是覺得,作者做了一個「成功的大眾包裝」,透過「愛情」、「生活現實」,這兩個很大眾的題材,包裝了作者其實真正想在作品中探討的「自由」、「人生價值」、「自我實現」等等議題。
喔!當然,不容忽視的另一個重要「包裝」是,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眾」的書名──《傷心咖啡店之歌》。這點,或許也是它讓人誤以為內容也大眾的原因吧!
中4B 93111256
我認為小葉最後上車的男人,不是海安也不是耶穌我覺得他只是一個無名男子,因為我覺得小葉在親眼目睹她深愛的岢大哥為了一個和自己極為相似的男人而毀了自己的容,這件市我覺得很不能讓人接受,因為小葉為了海安一個人把傷心咖啡店經營的有聲有色,甚至在海安住院時,不離不棄的照料海安,她對海安的照顧無微不至,可說是比專業看護還更專業了,久病無孝子這句話很耳熟能詳,但是海安昏迷多久小葉就照顧他多久,這真的是很深的感情才能支撐下去,因為就算小葉再怎麼帥氣,他也還是一個女孩,要天天好多次的按摩,真的很淚人,所以我認為經歷這些事後的小葉太傷心了,就算開車的人她不認識,她也一定會上車,因為她已經無法思考,無法分辨怎麼才對了!
中四B 93111229
這本小說真的花了我很久的時間閱讀。每一字一句無不是作者精心萃煉出的語言,結合而成一部追逐著孤獨跟自由的作品。是的,他們追求著自由,但是看起來最自由的海安,卻是最孤獨最冰冷無情的人物。
這本書我想當然是純文學了,不那麼偏向大眾小說的方向。畢竟他引用了太多哲學上的意象跟術語,艱深到讓人每一句都要玩味再三還不一定能悟其本意,指是了解他表面的意思罷了。他們都追求著自由,卻又被「如何追求自由」困住了;有的人選擇逃避,逃避到這庸碌的社會,成為庸碌的一份子,忘記了本真,忘記了真正的快樂;裡面的人,故事的情節,籠罩著憂鬱,似乎只有傷心咖啡店是暫時的出口;但是對小葉來說,這正是讓她愁困著的一個牢籠,她不會衝破,她不想衝破,她捨不得衝破;只有在這裡她才能靠近她心裡仰慕的神,但我的感覺,她是被這裡困住了,被一種強大的感情束縛住了。在裡面我最喜歡的是吉兒跟小葉,吉兒總是很清楚的,很了解自己所擁有的、所需要的、以及所可以付出的。他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並且付諸行動,而且不輕易被其他人影響自己的意見。他堅持自己的意見,即使她就像刺蝟一樣刺得人不得親近,但是她還是可愛的,她就可愛在她的實際,她活在這個社會裡,她活在現實之中,對於現在的社會,他會想要用自己的優勢去影響、去付出、去回饋給這社會滋養她的一切;我喜歡她這種態度,對她來說,我相信除了愛情以外,這就是他要的,她想要的人生。她最後也去追隨了她的愛情,我不覺得這跟平常的他不同,她依然做了自己想要的事情,她清楚的知道那是她想要的東西,我相信他只是對愛情有些害怕,而沒有足愛勇氣在第一時間放首全心追隨。小葉,一個讓人很心疼的角色,她一直活在咖啡店的牢籠之中,好像很不快樂,但是當他在海安身邊的時候,卻又是那麼快樂,我相信她知道他跟海安之間是沒有真正的交集的,那種心靈上的交集;她很苦惱也很努力的想追上大家的水平,她是為了愛情而努力 ─ 我看來他只是陷入愛情付出一切的傻瓜女孩而已。我想,擁有了這種愛戀的情緒,也許就是不自由了吧,因為她為了別人而改變而起伏而煩惱,而他等待的陽光卻從來沒有真正滋養她,只是讓她的等待更加的難熬辛苦。最不喜歡海安了,雖然說他的論調也許是有那麼點道理我承認,在這忙碌的社會大家都該靜下心來省思自己的心靈到底需求些甚麼而又渴望些甚麼,但是畢竟他說的東西,真的是一個富家子的流浪跟奢侈的鋪張,如果今天她是跟大家一樣需要庸碌生活的平凡人的話,也許她會跟吉兒志同道合,而非互相抬槓了。不喜歡馬蒂的結局,非常不喜歡。就這樣,他只是擺脫了一些她的疑問,她卻從未真正領悟到她要的一切,她追尋的問題還沒有答案卻就這樣死去,她花了30年的悶悶不樂,最後卻死的如此不值。可以說他為了追尋自由而死?不,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太浪漫;畢竟她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自由到底是甚麼,她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追尋到自由了;重點是,她還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也不知道甚麼是屬於自己。惶惶然的追尋,最後得到了甚麼呢?
中延B 92111242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未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小說中的每個人,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都有屬於自己要追求的一個夢,為了愛一個人,做了很多努力;為了忘一個人,花了更多精神,但說穿了他們還是被束縛牽絆著,當可以獲得自由時,其他的一切都算不了什麼了。只是,自由可能真的在你理解它時,就已不存在了。小說雖然大談哲理,用的文字也十分精鍊,讀來不算討喜,但,暢銷的程度讓它名正言順的成為大眾小說,這也證明了讀者的閱讀能力是不容小覷的,擁有純文學作品的技巧和能力,同時引起熱烈討論,是《傷心咖啡店之歌》中具備的特色。
中四A 93111153
雖說作品可以稱為大眾小說的其中一個要點是銷售量,但是根據我讀過「傷心咖啡店之歌」的經驗,與詢問其他有讀過此書或沒讀過但耳聞過此書的朋友,大部分的人(包括我)都認為這不算大眾文學,比較偏向純文學。
可能是因為朱少麟的用字淺詞,使得某些段落過於富有哲思,讓有的讀者會看不太懂傷心咖啡店文字間所要表達的意思。況且這本書是在探討自由及「什麼是自由?」,就大眾小說的觀點看來,有點嚴肅,實在是不像一部暢銷書。
所以我對它是如何從沒沒無聞的「小眾文學」,成了年齡層廣度大增而富有哲思的「大眾文學」是感到非常好奇的,而我硬要解釋它能夠暢銷的理由,大概就是「好看」(別問我為什麼,可能因為好看是不需要理由的吧)。
91111202 中延B allen
花了整整一個禮拜的時間終於將傷心咖啡店之歌閱讀完,這大概是我這學期花最久的時間所閱讀的小說了。說實在的我很難界定他是否為大眾小說?我認為他的字句一點也不大眾,好在我有個唸哲學的室友可以一起討論如:「自由是什麼?」、「自由並不存在,這兩個字只是人類跟自己開的一個玩笑。」...等這類問題。老實說有點抽象,所以我認為的大眾小說應該是適合大眾所能理解閱讀的這點看來,這部作品篇為純文學的成分是高了些。
然而若能理解在小說中的哲學思想跟寫作風格之後,事實上便會慢慢的喜歡這部作品,我再閱讀的時候很矛盾,往往想放下書本休息了大概30秒,又繼續的閱讀,彷彿在咖啡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又渴望閱讀下去。就這種讓我放下又拿起來的衝動判斷,我又要投給他大眾小說一票了。
書中許許多多人都有自己渴望的而想追求的自由,自由究竟是什麼?我想要的自由又是什麼?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馬蒂,從他所追尋的自由中我較能感受到一些東西。記得書中有一段,馬蒂和耶穌在荒原上遇到了一隻狗,牠就像在海里溺斃的人看到漂浮物一樣,怎麼也趕不走,讓馬蒂聯想起人就像這隻狗「用生命緊緊抓住自己的桎梏,不是不自由,是不敢也不能想像自由。」或許人真的為了生活的必須,而不敢追求真正要的生活,為了吃的好一點,生活優渥一點,而放棄了很多時間跟精神,這似乎反映出現代人的通病啊。
中四A 39號
我認為《傷心咖啡店之歌》是純文學的作品。我認為它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它的文字並未經過轉化。《小王子》、《模仿犯》、《眼睛》、《油蔴菜籽》……等。它們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色,那就是文字十分的淺顯。作者並不會將他想傳達的意境赤裸裸的直接丟出來,而是經過包裝、轉化,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讓各階層的讀者能輕易的去讀懂,並從自己的生命經歷裡去反思。
或許我的境界還未達到能接受《傷心咖啡店之歌》的程度,我認為《傷心咖啡店之歌》並非如此。它的銷售數量十分的驚人,但很多哲理性的東西,在我閱讀的時候,感覺是十分吃力的、費解的。或許國人的閱讀能力,提升到一個能夠接受的境界,以致於有如此的銷售量。但從書內所使用的字句和傳達的方式,我認為它不能稱為「大眾小說」。
中四C 15號
傑生帶給馬蒂的,是要她追尋自我,但是不是就此不理會旁人了,只是「要為妳自己的感覺而活」,不被別人左右。然而在大學時代的馬蒂,並不是完全能夠理解並且做到的,反而我會覺得馬蒂在大學生涯中,最不應該碰到的人就是傑生,因為我覺得他自己可能都不明白「自私」和「自由」之間的差別。
馬蒂懷抱著「為自己的感覺而活」這句話,在朋友群中保持孤立、對家人而言是遙不可及,她不明白為什麼都市生活這麼擁擠,壓迫著她讓她不能呼吸,然後,海安讓馬蒂真正的「覺醒」了。
海安的光芒,是由眾人的愛慕所拼湊而成的,先對他的五官產生了愛意,再來是羨慕。海安富有,羨慕他的人沒有;海安有自己的思想、邏輯,羨慕他的人只能盲從;海安擺盪不定,像個謎一樣無人知曉,羨慕他的人總在空等;海安自由,他喜歡自由也敢這麼做,羨慕他的人,也只能羨慕。
馬蒂在海安身上,親眼看見他將傑生所說「要為妳自己的感覺而活」這句話實踐了,並且海安加入了自己的哲學,用另一種新的方式去詮釋它。於是馬蒂跳舞、馬蒂光著腳在路上走、馬蒂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馬蒂在馬達加斯加。
馬蒂要追求的自由是什麼?
凡事抱持著「無所謂」的態度,是不負責任,也不是自由,為自己的感覺而活並不是完全的自由,不在乎旁人的目光不是自由,自由是打自內心的一種解放,不被外在的想法、不被自己的擔憂禁錮而所做的一切行為。和海安在一起,是一種自由,不僅在金錢上可以任意揮霍,在精神上也獲得飽足,傑生帶給馬蒂的,只是一條不知道通往哪裡路,最後迷失;而海安對馬蒂而言,他已經是站在那條路上作為指引著她的路標,他就是機會。
93111383
我認為《傷心咖啡店之歌》屬於大眾小說
對我而言「大眾小說」的定義不在作者,而在讀者
一本書如何成為大眾小說?
難道作者在最初設定「嗯、我要寫一篇大眾小說。」
他的作品就真的會變成「大眾」嗎?
我心目中的「大眾小說」與內容無關,卻與暢銷程度有關
一本書無論他如何艱澀、如何冷闢、如何的充滿專業知識
只要他能大賣並廣為人知,甚至改編成戲劇電影,就是「大眾小說」
「大」是大家,「眾」是眾人,「大眾」是針對讀者而言
一本書是否大眾,決定權在於讀者,以及市場的反應
「大眾」在我心裡跟商業化是無法脫離關係的
至於《傷心咖啡店之歌》雖然哲學、充滿意象
但整篇故事沈浸在「藍」的字眼裡,給人一種很憂鬱的感覺
作者是個寫「人」的高手,馬蒂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人性是作家永恆的話題,更是小說永遠不會過時的題材
馬蒂從一開始的無所適從到心靈啟發,從懵懂無知到觸碰真愛
從精神枯涸到尋著自由,每一個過程,都是在說「人」
如此貼切、如此痛苦,卻又如此不可逃脫
本書的內容符合現今的社會型態,亦和現實生活有很大交集
書中的各個人物,都代表了現實社會裡人物追尋的類型
追尋財富的條籐、追尋友情的素園
追尋自我實現及對社會貢獻的吉兒、追尋愛情的小葉
從迷惑到自尋到自我的馬蒂及無所追尋到處體驗的海安
而台北環境是作者描寫的主要背景,也就是為這個城市做下紀錄
透過人物親口來描述,每個人對台北的感覺都不一樣
眾人追尋物質的台北,令人感到無奈的台北
追尋友情的台北,生命共同體的台北
盡情追尋體驗、體驗追尋的台北
試著表現出社會裡的人間情愛,卻不會讓人感覺到庸俗
朱少麟在恰當的時機寫出證道人心的主題,引發廣大討論
並利用辯論式的獨特手法,靈活演繹凡人難解的「自由」與「自我」的真正涵意
現代人無處使力的理想與夢,朱少麟執筆織夢,圓滿了眾人的遺憾
他彌補了眾人內心深處的一稀失落之感
所以《傷心咖啡店之歌》在我心中是一本大眾小說
中四C 93111313
不好意思,上頭錯字
是`形狀酷似台灣`不是`祥狀`
中四C 93111313
我覺得看這部小說...還滿痛苦的...主要原因,就是它扯了非常多的哲理...在消化它所講的東西時...非常繁瑣(從來沒看過這種像教科書一樣的小說...)
我覺得結局中,馬蒂為了追尋耶穌到馬達加斯加而死去,其實對馬蒂來說或許才是一種救贖。因為馬蒂的生活充滿了矛盾,既想要自由卻又不敢擺脫束縛,她想追尋的是在馬達加斯加毫無束縛的生活,但是卻又不停提到它的祥狀酷似台灣,我認為這其實就是馬蒂擺脫不了在台灣的一切,那些經濟上,人際上,感情上的不自由的生活。馬蒂在落魄低潮時與傷心咖啡店相遇,她開始明白並思考起自由的意義,但其實在思考的同時,她就已經不自由了,因為她搖擺在自由與束縛的矛盾之間,不能看清自己所要的是什麼。馬蒂的死,或許也是一種解脫,讓馬蒂不用在為這種拉扯與矛盾中痛苦,這對馬蒂來說,也可說是一種最好的結局吧。
中四A 6號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這本書,在閱讀之前,老師、同學們不停的討論著這本書究竟算不算是本大眾小說,我覺得很困惑,因為,打從上學期修這堂課到現在,我想我們並沒有辦法給予「大眾小說」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那麼,又該怎樣確定這是不是本大眾小說呢?經過閱讀,我想,我並不贊同這本書是我認知、感覺中的「大眾小說」。打從上學期到現在,我在閱讀所有書時,並沒有這本書來得……吃力。並不是不好看,而是覺得書中充滿了太多的哲理、意象,探討的議題好嚴肅、好沈重,需要花費很多心神去閱讀,真的是本「傷心」的書。雖然這本書的銷售量十分驚人,雖然這本書所描述事情、地點是這樣的貼近我們的生活,人物的個性、特徵也非常鮮明,但是,其中艱難的哲學思想並非人人都能真的明白,所以閱讀起來就有所阻礙。因此,我認為這並不是一本「大眾小說」。
中延A92111142黃雅婷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深深覺得這真的不是一本很大眾的小說,是屬於純文學的。但為什麼會這麼暢銷,我想那是因為作者把這個故事塑造的很成功,很難令人忘懷,那種感覺很難形容,似乎是一口氣藉著這個故事抒發了,或者是感同身受?我不知道是否這樣所以才造成暢銷呢?一直都有著「原來我很幸運」的感覺在這本小說裡,很人生寫實也充滿哲理的一本小說。傑生給了馬蒂一種前所未有的溫柔與擁抱,但也狠狠地教了她什麼是人生的殘酷亦或是愛情的道理;而海安給了馬蒂另一種思考的方向,人生極度圓滿如海安,但是他卻急著去追尋另一種「圓滿」,那是什麼,或許讀者和作者都要去思考?真正的自由或者更高的境界呢?在某種程度上,馬蒂是一位很有智慧及富有的人。所以,有些時候眼睛看到的並不是真的事實。
93111120
我也很「天」的覺得:耶穌是海寧。
也認為小葉上的不是海安的車,而是海安跟海寧的融合:海寧安!(好吧!這是搞笑)
全書的主旨探討著「自由」。
不過自由又是什麼?有沒有所謂的標準?那每個人要的自由,很自然的就不同了。
海安與吉兒辯論的自由還有馬蒂追尋的自我,小葉多年的等待,籐條渴望要的富有,素園忙碌不停的生活。他們被什麼拘束著卻又渴望解放,這些角色有各自不一樣的訴求,唯一可以找出他們的共通點就是─他們都在活著,所以有形體的拘束,可是他們的思想卻是奔放、沒有範圍的延伸到無窮的虛無。
到底傷心咖啡店之歌是不是大眾文學。我想她寫的有些內容很不大眾,卻引起看過的讀者思考:到底什麼才是我想要的人生?
中四B 93111228
對於《傷心咖啡店之歌》對於職場虛無的描寫,以及陳博士和劉姊的人生觀等等,對於即將踏入職場的我們,給予了警醒的作用。雖然這只是小說的虛構情節,但是也反映了社會上真實的一面。先不論陳博士和劉姊的人生觀之是非對錯,現實是殘酷的,若是在職業生涯中遇上了如同陳博士這樣的主管,該如何調整腳步以面對當前的情況,才是首要之務。只以一個人的工作價值和所得來評斷一個人是不完整的,但整個大環境來看似乎有這樣的趨向。若是想要掙脫如此的枷鎖,我想必須打從心底毫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吧!但是如海安這樣的人物,實在是少之又少。為有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才能做到完全的放浪形骸、隨心所欲。否則還是得承受物質上所帶來或多或少的沉重。另外,對於吉兒說的一句話很有感觸,「黑暗並不能造成陰影,光亮才能。」這句話可以有很多解讀方向,我個人覺得光亮通常是來象徵著美好的事物,但美好不可能永遠長存,當美好消逝後所帶來的,是巨大的陰影,因為曾經擁有過的那些美好,才會造成如今這般的陰影。這時候該如何是好?我想,那就心念轉吧!
中四A 93111110
不知為何,我始終聯想到邱妙津的作品。
對我來說,它很明確不是一部大眾小說,書中有太多片段,會讓我停下閱讀,靜靜思考咀嚼,才得以繼續。書中藉由一群年輕人,無論海安也好,馬蒂也罷,探討人生許多面向,一個人,一齣戲,而每個迷失的靈魂,吟詠著孤獨與自由,探討著人生與靈魂。在我看來,即是人存在這世界上的價值與人生自我的追尋,正因如此,引起許多人共鳴,但書中哲學性的思維跟邏輯,都使我無法認同它是一部大眾作品,還是說,所有的東西,最後都只能付諸哲學的範疇?自由、人生、靈魂,都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我還是不得不說,這是部扣人心弦的好作品。
中延A 92111125
想要掙脫社會的枷鎖、逃脫既定的生活型態、尋找自己的自由固然是很好,但「自由」…海安與馬蒂所說的自由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吧?能像海安那樣有錢有閒(還要夠聰明),為了找事做去上大學、上班,沒班上了就自己開間店、或是去促進流動──這樣的人能有幾個?要做那些瘋狂的事就是要有錢,而在這社會上,要有錢、連最基本的「要活下去」,十之八九都是得乖乖地當「螺絲釘」。其實我自己也覺得要在社會中穩定、合乎一切情理地生活會讓自己像個機器人、像個社會的螺絲釘,誰會愛著日復一日、機械式的生活呢?但我還是覺得我跟務實派的吉兒比較像,人要追求自己的自由固然是可行的,但必須是在以不干擾他人、遵守社會規範的前提之下,否則這世界會有多亂啊?若每個人都那麼熱愛自由,我想,每次都要排隊排很久的郵局會讓我等更久(人都跑去自由了),現在也應該不會有政府存在吧。吉兒雖然重現實面,但她最後還是去追尋了自己的「自由」──尚保羅;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舉動,但是這是她想要的,能夠自由飛翔的天空,即使只是一小片,那也足夠了。海安,那是太遙不可及的目標,甚或可以說是夢想了。(不過當然海安也有自己的煩惱,那就另當別論)
我不覺得最後小葉上的是海安的車,直覺一定不會是!在這本書營造出的氛圍中,我會覺得開著跑車的那個人只是個無意間邂逅的陌生人,
其實讓我更好奇的是,耶穌到底是誰?我有個很「天」的想法──不會是海寧吧?
中四A 93111127
馬蒂的人生一直是飄盪的,她的靈魂很複雜,渴望自由,卻又害怕自由。傑生給了馬蒂大學時候人生的一種態度,即是不要因別人而活,而這種人生態度一直影響馬蒂到出社會,然而,馬蒂的矛盾就在於她渴望脫離一切,卻又一再的被家庭工作親情等種種牽絆,當得知傑生的死訊後,她開始疑惑,究竟自己的人生是怎麼一回事,三十歲而毫無所成,甚至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不在乎別人的快樂。而這時海安出現了。他給予馬地有如神啟般的指引(姑且不論海安性格的扭曲或問題),馬蒂從海安身上看見了另一種生命的態度,然而與其說是另一種,不如說是傑生的更加陷溺及深入。馬蒂漸漸知覺在這個擁擠的城市中,他是無法獲得解脫。海安給了他追求生命真理的方向!
中四B 93111257
看完了整本書覺得頭很痛,原來自己是這麼沒有深度的人,還是這本書根本就不算是大眾小說,書中人物的對白是我難以想像的艱深,他們懂得很多主義理論甚至能夠喝酒作詩,而他們複雜的情感更讓我無法認同。
尤其每個人都愛海安,不管定義為何,情感主軸總是圍繞著海安而發展,但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喜歡海安,雖然他可能是每個女孩到傷心咖啡店消費的主因,但他的思想和處世的態度讓我很難苟同。吉兒說的很中肯:「我認為他病態的自戀,自戀到這種程度是全世界最孤獨的人」,也許是因為這樣,海安才會看似無止境的追求自由,但事實上他被自己的思想所禁錮。
吉兒對海安的憐憫之愛,是我比較能夠認同的,因為我覺得其他人對海安是一種近乎瘋狂的崇拜,甚至心如止水的馬蒂也愛上了海安,但吉兒卻可以站在欣賞以及憐憫的角度,以一個朋友的身分陪伴他,也許她早就知道海安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神話人物吧!
鼠吱吱
傷心咖啡店出版在我國中多愁善感的觸根初初萌芽的階段,他算是我的第一次(真曖昧).對中文系同學的閱讀經驗來說,我自認為是非常駑鈍. 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我第一本長篇小說,而且還是因為喜歡的人推薦給我看的,才不得不硬著頭皮把它看完 但不看則已,一看就把這本書看了整整四遍, 加上經典片段隨手翻閱的數目更不可數,可以稱得上"手不釋卷"了.只覺得當時那樣的氛圍(也有可能是海安)強烈的吸引我. 現在回想, 那樣的感覺有點像讀危險心靈, 作者說出了大眾集體的感受, 說出一般人沒有辦法說清, 但隨時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以牢騷的方式浮現那種,怕越挖越深越挖越沉重的情緒. 那樣的討論相當呼應國中的我混沌不明, 但肯定有甚麼的心情.
關於她是否為大眾小說, 在這部小說我認為是的. 原因很簡單, 因為它引起大眾的共鳴. 大眾小說這個議題討論到現在,我個人覺得是否為大眾只是一個接受度的問題, 也很主觀, 只能說偏向而已.就算文學性很強, 只要接受度高, 也可以很大眾.
不過我實在有點模糊了, 究竟大眾到底是最好的讀者 ,還是很好取悅的讀者.
中延A 菀
這世界太擁擠了,所以我們感覺不到自由!
海安、小葉、吉兒、素園、藤條、馬蒂代表著不同的人格特性和想法,但我最欣賞的人是吉兒的誠實!從她在辯論時的咄咄逼人,寫出《新店農時代》的不平之聲,和誠實的面對自己感情,對自己做好交代的模式,讓我體認到"愛在哪裡,自由就在哪裡。"曾經大家都為了夢想把夢想當作目標花費了許多力氣,吉兒也是,在那段時間,她甚至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是她並沒有退縮,還是一往直前的去尋求自己的自由。有了愛,就有了自由,那兒就是你的歸屬!我喜歡這種溫暖的感覺^^
93111149 中4A
不可否認,海安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他的性格,吸引著週遭的人為他著迷;玩世不恭的態度,總能吸引形形色色的人為他瘋狂,聚集到這間咖啡店,而他飄忽不定的行蹤,使得咖啡店變成唯一聯絡他的方式。這樣神祕的人,很容易就讓人想要多了解他一點,當然這跟他不俗的外貌與雄厚的金錢實力也很有關係。所以他是否真的那麼值得這麼多人去愛他,我想可能是吧,畢竟作者把他形像塑造成這麼完美,如果無法獲的眾人對他的喜愛,那麼他所存在於這篇小說的價值何在,也正因為他具有這麼多人的愛,才能突顯出他內心對海寧的缺口,那也是他最想從耶穌身上獲得的救贖,撫平他長久以來內心的不安寧。
中四A93111159
馬蒂,影響其大學時代最深的人曾對她說過一句話:你要為自己的感覺而活.對於這句話.馬蒂一直心有餘而力不足,到頭來卻變成樣樣都應付別人,包括她的婚姻及生活.直到失去了她的婚姻及工作.在她最傷心的絕境,在傷心咖啡店遇到了一群不凡的年輕人.一起尋找生活的意義.
以往的馬蒂,像是社會操縱的機器,社會的認同就是她的認同.而自己想做的事不得社會的認同時.就產生了精神或道德的壓力,於是覺得被壓迫.被剝奪.不自由.犧牲了她的婚姻.她的時間.直到海安幫助他逃離社會的束缚,敎她不要用縱向的時間來丈量生命,還要橫向的探測生命的深度,拋開社會的符號.揭開自我的思想及觀點.
我思故我在,馬蒂開始思考她過去的生活.她始終覺得不自由,而束缚其的究竟是社會還是她的自身的傷疤性格?
我想這確實就是值得探討的.在我看來,馬蒂的不自由係來自於社會對其的牽畔.她是很標準的中國人,總是走在社會所設下的伏線,想逃離卻仍舊被牽制住.直到她遇到海安這一票人,才使他學著去認識關於生命是有其他面向可以去了解的.我想其所代表的性格的縮影大概就是現今為了生活而生活的這一群人,渾渾噩噩的過著日子,想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卻始終逃不出伏線.至於是什麼原因.我想以所說的一句話可以予以佐證:我覺得非常不自由,因為我對於我生命的支配感這麼少.更因其支配感是如此的少,使其感到缺乏安全感,更不敢走出鋪設的軌道了!
海安,典型天之驕子,擁有常人所擁有的儀表姿態,更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正因為如此,她很常獲得常人羨慕及欽嘆,這些讚美對她而言,根本就不算什麼.或許是習慣使然吧!
他的生活,在一般人眼裡近似消極頹廢.為一般世俗道德觀所不容.究竟是對是錯?沒人可以說個準.
對我而言,我不覺得這樣的生活錯在哪裡,他勇於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是對自己負責,至於對他自己而言,他一直在尋找自己心裡渴求的東西.至少對他自己而言,他是對自己負起責任的.但對我而言(或許是我尚未到達這個境界)我倒覺得他是在追求一種不可能達到的完美.因為自己的近似完美,所以再向上追求的更是不易,而是真的有追求的可能跟必要,我想是不容探究的.值得肯定的是,海安並不因自己的完美就停滯前進,反倒勇於為自己負責,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吉兒,在書中的角色是與海安作對照的.其擁有跟海安一樣的完美,聰明.口才伶俐.才華出眾.與海安依樣,對社會有很深的批評,但海安對於社會盡是批評,喜歡就加入合唱,不喜歡就冷眼批評.相較之下,吉兒便是積極投入社會的改造,奉獻自己的力量,她相信人與人之間是有相互依存關係的,人受到社會的滋養,理應對社會有所回報,不能忘記人之所以擁有自由,是因為他人的自律.他人的建設.否則連頹費的自由也沒有.反觀海安,擁有絕對的優勢,卻不願回饋社會與吉兒的積極奉獻有了極大的對比.因此,吉兒與海安對此有極大的爭辯.
93111250
海安是個奇妙的個體,當我第一次讀到海安出場,老實說我沒什麼特別感受,也許是作者描述太過完美,讓人覺得不夠真實,不禁讓人思考他到底憑什麼可以得到大家的愛,是外表、是他的豪放不羈,或是其他,我覺得匪夷所思。
故事中,吉兒和海安是個鮮明的對比,對於人應該怎麼追求自由,何謂自由的觀點,兩個人持相對的意見,但是關於吉兒追求自己真正理想時,她也受到海安的潛移默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是很贊同吉兒的愛,海安是需要被憐憫的,因為他不懂得去愛這個世界,不斷在生命中追尋自己失去的影子,變得孤獨、不自由(即時他已經知道何謂自由),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跟他不相關,事實上並不是,至少這點讓我覺得他像人,只不過還是有點自溺。
上面有同學說到海安像個神話人物,我突然想到酒神戴奧尼索斯,他是極矛盾且具有毀滅性的神,酒可以讓人興奮、解悶,也會迷失自我。酒神傳導的理念在現代人的眼中,可能是不被允許的,他所崇尚的是原始的快樂,我相信海安也是,當人們拋棄道德觀念、世俗禮教,而去追求心中所渴望的事物時,都是來自於酒神誘導人們心中的欲望,所以才容易導致違反價值觀的行為發生。
海安如同酒神,同樣自小失去溫暖,成長後浪跡四方,為了樹立人類崇拜酒神的禮節,海安也為了追尋自己的自由(酒神身邊常有女信徒追隨,載歌載舞、似醉若狂)。受苦受難的戴奧尼索斯卻不容許任何人質疑他的「佈道」,這跟海安有很莫名的切合。
92111133
這本書一點都不大眾,可是許多人都閱讀過。所以,這是一本受歡迎的純文學作品──十分微妙的定位,受歡迎就是大眾嗎?我也釐不清。向來都有跳躍閱讀習慣的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卻跳不太起來,說不上是什麼感覺,覺得字行間都有些重量。他探討的話題是關乎每個身為人的我們,可是他用的語彙,讀起來一點都不輕鬆,所以《傷心咖啡店之歌》不是大眾小說。
那群人討論的話題,總是那麼深奧,哲學耶!一群人互打嘴巴之後在回家思考、思考完再繼續互打嘴巴,無限輪迴。自由的定義?它才沒有定義,有定義還叫自由嗎?但他們不停爭論關於自由、自我,這些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些疑惑、也有自己見解的東西。
關於海安,他比較像是從神話出來的人,明明就莫名奇妙(真的覺得他有時候很莫名),但又好看的不像話,有錢有閒,接受眾人膜拜......看到大家對他的愛,心裡總有個聲音出現「有沒有這麼誇張啊?」這不是個人吧。
陳博士,那才是最真實的人生寫照。覺的可悲嗎?看每個人怎麼想了。
中四A28FAY
我覺得故事內容很難看得完全透徹,但作者的手法我倒是覺得適合拍成電影,更能觸發思考。
而就題材而言,我想這是很多人存在心中的激烈問辯。我比較有興趣的大約是馬蒂到馬達加斯加前對家庭、工作、人生的思考;而關於海安的敘述和行為是我無法理解的部分,因此我想他和小王子一樣,會因為年紀不同的閱讀而有不同啟發,但又覺得像危險心靈裡所拋出的無解問題,企圖讓我們一再思索解答。
我想小葉是坐上別人的車了吧!我覺得他有所領悟
,他就是無法如願,因此他終於可以讓自己從海安的籠子裡走出;他沒有吉兒的幸運,吉兒的聰明,讓他可以及早用不同的眼光看海安。我想小葉就是能夠一轉念而有不同人生的人(以他過去的經歷)所以,一聲口哨後的相視眼神,故事又各自演下去。
非常期待報告組,因為我覺得此書難度特別高。
93111158Ginger
對我而言這絕不是一部大眾小說,如果硬要說他大眾的地方,大概就只有「咖啡店」這三個字吧!這本書我是斷斷續續,闔了又打開好幾回才將它看完,每一次閱讀都要很努力的去思考書中的每一句對話。故事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很鮮明的個性,有些很現實有些卻很虛無,作者對於人物的塑造,這個部份讓我很喜歡,但整部書充滿了意象和哲學,在閱讀上讓人覺得不怎麼輕鬆。
在海安的俱樂部外,素園、吉兒、馬蒂、小葉、等……曾從「一片燈海像什麼」討論到自由、生命以及靈魂,還有一次在海岸邊,這一群人又在探討什麼是真正的自由,這裡面有許多哲學般的思考和邏輯思維充斥於對話中,有黑格爾還有自然主義,有唯物論還有唯心論,這所有的種種真的很不大眾。
這部小說對我而言充滿思考性的句子,文學般的敘述手法和許多的意象,使它不符合我心中的大眾小說的資格,但我仍要說他是一本好看又觸動人的小說,讓我闔上書的剎那,想要大聲呼喊:「我要自由」!
藍眼睛
我想,我是個沒有什麼太大長進的傢伙。
傷心咖啡店之歌,我還是認為比較屬於純文學作品,不單單只因為書中的哲學性思辨,還有其中的思想內容的討論。以書中一個重點「自我追尋」來討論。自我迷失是個容易的事,每個人在成長旅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類似經驗,而我認為要進入到自我追尋的狀態,是有條件限制性的,必須要有所體認覺悟才有辦法去執行這一個動作。如此說來,這就和「大眾」有所出入了,那並不是一個普遍的經驗,而是有條件性的閱讀。
我記得在第一堂上課時,老師曾經提問,對於大眾小說的定義,其中有一個定義是:「沒有設定閱讀門檻。」那本書中的哲學性內容和自我追尋的討論,就和這個定義有所違背了。
因此,我認為這本小說並不算是一個「大眾小說」,而是一本「成功的純文學」作品。
朱少麟算大眾小說作家,但<傷心咖啡店>這本書中,有不少的橋段和對話蠻像瓊瑤或哲學概論的,看書的中間有時會一下看不懂,要停下來再看幾遍同樣的地方,感覺不是很順暢,可能是功力不夠,但閱讀本書是有點不順的地方。
至於在對海安的愛中,我比較可能理解的是憐憫之愛吧,可能由憐生愛是較普遍的情緒,至於其他各種情況的愛,比較搞不清楚裡面的意涵,也就無法理解。至於海安值不值的這麼多的愛,我覺得是不值得,因為一個人是無法承受太多人的愛,不然,海安就不是凡人而是一個聖者,而他仍舊只是一個凡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偏袒,無法做到對他付出愛的對象予以回應。所以我覺得海安不值得如此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