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8 13:26:06fake fox

自然的天才-梵谷


自畫像   Self-portrait  1887.6  oil on cardboard  32.8 x 24 cm    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

 

自然的天才-Van Gogh

201017日,陰雨加上超強寒流,天氣實在很糟,早上十點多躺在床上打電話,邀大姐去歷史博物館看【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心裡計劃的是,找一天兩人都有空一起去,但必須是在學生們放寒假之前,最好是在期末考期間,這是避開大量觀賞人潮的最佳時間。大姊在電話裡說,學生們已經開始期末考了,於是一起決定當天下午就去看展覽。

 

會打這樣的算盤是因為,2008年八月底去看了同樣在歷史博物館展出的【驚豔米勒-田園之美畫展】,有了慘痛的經驗。那是在烈日下撐著陽傘,排了二個多小時才看到的畫展,更可怕的是進入展場,映入眼簾的不是大師的畫,而是一顆顆人頭,很多畫我都無法看清楚,更別說是矮我半個頭的大姐了,當時真的恨小時候沒多吃飯,可以長比別人高。實在不想失去看大師名畫的機會,只好硬著頭皮、不顧形象的拉著大姊擠到最有名的《拾橞》前面站定,才能仔細的欣賞名畫。同樣的欣賞完《晚禱》後,博物館要關門了,我們也像是打了一場戰似的筋疲力竭了,事後與朋友討論才知道,大家受的是同等待遇。我只能說對去看畫展的人,那是一次失敗的畫展,等待加上擁擠的展場,給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當然米勒大師的畫是絕對精彩的回憶。

 

果然,這次我們很順利的進入【燃燒的靈魂】展場,加上展場空間規畫也由【驚豔米勒-田園之美畫展】時的一層樓,增加為一、二樓,觀賞空間寬敞許多,大師名畫賞就此展開。

 

梵谷 (1853-1890) 是荷蘭出生的藝術大師,雖然只有短暫的37年人生,卻用最後10年完成800幅畫作與1200幅素描。這次在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燃燒的靈魂】2009/12/11-2010/03/28,有97幅重要的素描與油畫作品,是由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借出,而另一幅奧維時期油畫 [蓟花] 則是由日本POLA美術館提供。

 

展覽共分七個單元,依序為: 1.波林那吉/布魯賽爾1878.12-1881.42. 時期埃頓1881.4-1881.123.海牙時期1882-1883.94.努南時期1883.12-1885.115.巴黎時期1886.2.27-1888.26.南法時期/阿爾與勝雷米1888.2-1890.57.奧維1890.5.20-1890.7.29

27歲才開始創作之路的梵谷雖未經學院訓練,卻勇於嘗試各種媒材的運用:炭筆、墨水筆、粉筆、水彩等。展出的早期素描多先以獨特的直線、橫線強而有力的結構出形體,即使人物比例未臻成熟,但因多媒材的重複使用,他依然創造出了層次豐富,且具生命力的畫面。至於油畫,他喜歡將顏料未經調色直接塗抹在畫布上,鮮艷的顏料加上線條狀的筆觸層層堆疊,使得經過一百多年的畫面依然鮮活的呈現在觀賞者的面前。

 

天生熱情善良的梵谷生前並不得志,且為疾病所苦,但還是透過繪畫展現了他對生活周遭人、事、物的關懷,並以悲天憫人的藝術內涵,創作出一幅幅感動人心的傑作。【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驗證了他為了藝術所留下的足跡,自比利時布魯塞爾、荷蘭埃頓、海牙、努南,直至法國巴黎、阿爾與聖雷米,最後終結於奧維。每個地區都有他留下的代表作,也是這些作品造就了他不凡的藝術世界。

 

此次在觀賞梵谷畫展中,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我們遇見了兩位名人,一位是此次畫展主辦人之一的王效蘭女士,另一位是奇美博物館許文龍先生,他們雖然很低調的選了一個陰冷人少的日子,名人的到來,還是引起了小騷動。電視台記者拿著麥克風訪問許文龍先生對梵谷畫展的看法,只聽許文龍先生簡短的回答: 「梵谷,他是自然的畫家…」。

 

我對「自然的畫家」這個封號是完全認同的。在觀賞梵谷畫作的過程中,內心是激動的,淚水不斷的在眼眶裡打轉,一度認為梵谷一生是潦倒、淒慘的,但再回到一幅幅畫作前細細觀賞,不自覺得進入他在創作時的當下,感覺卻是幸福的。「自然」就是梵谷,自然不造作的繪畫表情顯露出他耿直的性格,在他短暫的一生裡-他對愛情認真、他對親情認真、他對友情認真、他對創作藝術認真。這所有的認真就是他自然執著的本性所引發出的能量,而他一幅幅感動人心的畫作,也就是這自然的能量所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