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30 01:02:22艾倫
商業周刊第 1073 -成功的秘訣 藏在「低谷」裡
剛開始做某件事時,總覺得很有趣。不管是打高爾夫球、針灸、開飛機或做化學實驗都一樣,起初一切都很有趣,身邊的人也會給我們很多正面評價。
接下來幾天和幾週,我們學得很快,也讓我們興致勃勃。不管嘗試什麼新鮮事,很容易樂在其中。
接著,低谷(the dip)出現了。
低谷是開始與勝利間,那段漫長又辛苦的時期。要度過這段長路,沒有捷徑可尋,因為走這段路比依循其他途徑,更快到達目的地(成功)。
為了取得潛水證照必須處理的繁文縟節與徒勞無功,就是低谷。
以滑雪或服裝設計來說,「初學者」的平凡技術和「專家」的實用做法,兩者的差異就是低谷。
新手的好運氣與最後擁有實際成就,其間的漫長延伸就是低谷。
為了讓一般人淘汰出局而設置的一套人工篩選,就是低谷。
遇到死胡同要趕快逃離 而碰到低谷是成功的機會
很多人夢想自己像《財星》五百大企業的執行長那樣,擁有無數財富與權力,這種人若是無法通過低谷,一樣無法讓夢想成真。誰不想要私人飛機、華麗的鄉村俱樂部、未受遏阻的決策權力?誰不想過現代王室那種生活?看看企業執行長的履歷表就會發現,人家在獲得執行長職務前,忍受二十五年的低谷時期。想想看,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他必須吸收新知,耐心等待事情演變,不要引人注意,還得奉命行事。他必須擊敗同儕,比別人更長時間工作,阿諛奉承當時的主管。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當執行長很容易,當上執行長前經歷的過程卻艱辛不已,那是一個相當巨大的低谷。如果這段過程很容易,很多人都可以爭取到這個職位,執行長也無法支領那麼高的薪水,不是嗎?如同我們看到的一切,稀有性就是價值的秘訣。如果沒有「低谷」這項篩選工具,稀有性就不存在。
死胡同這種情況大家都很清楚,在這情況下,就算再怎麼努力,一切也不會有太多改變。情況不會好轉,也不會惡化,就是這樣。
碰到結果可能變好的低谷,就要堅持到底;遇到死胡同,就趕緊離開,將資源集中到其他值得投資的事情上。就這麼簡單。
你大可抱怨這本小書提出的建議眾所皆知。我是說,誰不知道一直保持成功就是成功的秘訣;誰不知道提供絕佳產品或服務是對的事,所以應該去做;誰不知道面臨逆境時,應該不要放棄?
但我們大概都沒有那樣做。當我們碰到低谷,要做出艱難決定時,會放棄任何不是低谷的計畫嗎?或者決定先別打草驚蛇,堅持下去,以免改變引發短期爭論?如果不打算以世界第一等獲利,又何必堅持到底?我們是不是投資太多時間和金錢,讓自己有更多機會主導市場?如果我們沒有足夠時間和金錢改善現況,有膽識選擇征服另一個規模較小的市場嗎?
低谷就是個人成功的秘訣。開始著手通過低谷的人——那些投入時間、精力和心血,加足馬力通過低谷者——就會成為世界第一等。因為與其要他們用心做另一件比一般水準好些並且安於現狀的事情,不如欣然接受挑戰,所以他們正努力打破制度。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拒絕放棄追求,他們努力通過低谷,直到進入下一個階段為止。
滑雪板是很時髦的運動。這種運動速度快又刺激,價格也很合理,而且讓人看起來酷斃了。那麼,為什麼會玩滑雪板的人寥寥無幾?因為學習基本技能時,就會出現讓人痛苦不已的低谷。首先,要花幾天時間,才能學會怎樣使用滑雪板。在這幾天當中,會摔得全身是傷。所以大家很容易就放棄,很難堅持繼續學下去。
撐過去,最後成為滑雪板高手,這樣做很英勇——也可以因為稀有性,獲得所有利益。但是成熟的做法是,根本別想學滑雪板,因為你可能無法撐過低谷。愚蠢的想法是,開始學滑雪板,盡全力去試,浪費許多時間和金錢,卻在低谷途中放棄。
據說,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改造奇異公司(GE)時做了這項決定:如果我們不能在產業中當老大或老二,就必須放棄。
為什麼甘心放棄營業額高達十億美元,市場占有率排名第四且營運獲利的事業部?理由很簡單,不放棄的話,會讓管理階層分心,也會挪用資源和資金,消耗組織的專注力和精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會讓組織成員以為「就算不是世界第一等也沒關係」。
威爾許懂得脫離死胡同,這樣做讓他獲得更多資源,讓其他事業通過邁向成功的低谷。
如果我們只能得到一項啟示,那就是:低谷是我們在這裡的原因。我們投入時間、金錢和努力,才抵達這個時刻,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勇敢對抗這個低谷。安然通過低谷還不夠,當我們欣然接受低谷,把低谷當成機會(低谷本來就是機會)時,就能獲得應該得到的東西。
八種常見低谷 你可以先想好如何通過
在此,我要介紹許多仰賴低谷做為篩選工具的制度。這些低谷就存在於組織和個人最可能放棄之處。如果看到這些低谷出現,我們很可能做出選擇。我們知道通過低谷不容易,所以可以(事先)選擇,把通過低谷必須做的事做好;也可以選擇,在抵達低谷前先放棄。不過,千萬別在低谷裡才放棄,這樣整個旅程就變得不值得、一切就徒勞無功。
一、製造低谷:在車庫裡開始做一點東西是既簡單又有趣的事。但是,購買沖壓模具、設計整合電路或進行大規模生產,可就要花一大筆錢。加速作業所需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成本,就創造出低谷。記住,低谷是一項篩選工具,讓供給者數目只維持在少數,讓具備足夠勇氣投入大規模生產者,能夠脫穎而出。
二、推銷低谷:大多數構想要奏效,必須有人推銷才行。做生意的人要跟商家或企業推銷構想,或跟消費者推銷構想;政治人物則要向投票者推銷構想。但是當必須擴大規模,組成專業推銷團隊時,低谷就隨之出現。我們發現幾乎每一個領域都一樣,能率先進入市場又有大規模積極推銷團隊,這種競爭者就擁有龐大優勢。
三、教育低谷:我們從學校畢業後,個人事業生涯就此展開。但是,在我們該學習新知、改善本身技能時,通常就會遇到低谷。
四、風險低谷:自力更生者從實際經驗中體會到,有些時候光靠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目前的收入根本無法進行投資。但是,要租用更大的空間或投資新技術,就要承擔風險。成功企業家知道,「為了通過低谷而投資(明智之舉)」跟「有如賭博那種冒險之舉」,兩者可不一樣。
五、關係低谷:有些人、有些組織日後會對我們有幫助。但前提是現在我們要先花時間和心思跟他們共事。即使現在這樣做未必容易,但是建立這些關係卻很值得。原本做收發工作、常幫忙跑腿或留下來加班幫忙做事的小女生,現在已經當上執行長。當年她努力工作建立的關係,後來就會開花結果。那些短視近利者絕對無法通過關係低谷,因為他們在艱困時期(而非緊急時期),不肯花時間和精神打好人際關係。
六、概念低谷:因為打從一開始就有一套假定,所以事情才能運作到這個地步,但是為了進入下一個階段,或許必須放棄原先的假定,欣然接受一套更重要的新假定。改造機構和產業的英雄都這樣做,從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到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 Airlines)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從非裔美籍慈善家薩爾瑪‧華森‧喬治(Zelma Watson George)到聰明人基金(Acumen Fund)創辦人賈桂琳‧娜佛桂茲(Jacqueline Novogratz),都是藉由通過概念低谷,進入另一個層次。
七、自我低谷:當一切只跟我們自己有關時,事情就更容易解決。我們可以放棄控制,仰賴組織給我們力量。但是大多數人做不到,因為他們沒辦法放棄控制,他們想成為眾所矚目的對象,所以就會困在自我低谷中、無法脫身。
八、配送低谷:有些零售業者可以輕鬆的協助配送產品,然而其他零售業者卻要求合作廠商付費,不過這些投資還是很值得。想想看,如果產品能夠在沃爾瑪百貨(Wal-Mart)銷售,銷售量可能比透過網路銷售高出許多。不管什麼產品都能透過網路銷售,但透過沃爾瑪百貨銷售的產品,卻要經過千挑萬選。
你可以選擇放棄 只要你想通三個問題
在適當時機放棄,是很難做到的事,我們大都沒有膽識放棄;更糟的是,面臨低谷時,有時我們沒有放棄,反而變得平庸。
我們覺得想放棄時,接下來就會落入「平庸」這個圈套。所以我們要明白,我們只有兩個明智選擇:要選擇放棄或選擇非凡出眾。表現平庸就只能當輸家。
偶爾放棄,沒有關係。其實,經常放棄也沒問題。
如果遇到死胡同,就該放棄;如果面臨懸崖,就該放棄。如果進行的專案遇到低谷,但是最終報酬不值得我們通過低谷,就應該放棄。如果想對某個適當計畫堅持到底,就必須放棄毫無進展的計畫。記住,我們沒有時間、熱情或資源耗在各方面去成為世界第一等。
鼓勵放棄,聽起來像是異端邪說,但我們還是要提倡放棄。事實上,不但要放棄,還要經常放棄。
如果想放棄(或不想放棄),那麼就算成功了。明白「放棄是值得你注意並加以考慮的選擇」,就是成為世界第一等的第一步。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對自己提出下面這三項問題。
問題一:我驚慌失措嗎?放棄跟驚慌失措不同。驚慌失措沒有經過事先計畫。驚慌失措攻擊我們、抓住我們,那是一種當下的感覺。
在驚慌失措時決定放棄,這樣做不但危險、代價也很高。如同我們所見,最優秀的放棄者會事先決定什麼時候打算放棄。我們總是可以晚一點放棄——等驚慌失措過後,冷靜下來再做決定。
當我們因為壓力大到想要妥協、放棄或屈服時,就更不該放棄。通常在驚慌失措時,我們會決定放棄,但是在這種時機根本不適合做出關鍵決定。
問題二:我想影響誰?如果現在正考慮放棄某件事,一定是因為還沒發揮出影響力。如果我們打電話給潛在客戶,打了十二次都沒把生意做成必定會灰心考慮放棄。
個人或個別組織的行為會跟整個市場的行為不同。個人有特定的應辦事項和單一世界觀,個人有自主權。如果打算成功的影響個人,就必須改變對方的想法。雖然改變別人的想法不是不可能,但卻很難。
不過,如果我們想影響一個市場,規則就不一樣。市場中某些人當然會考慮跟我們交易。但是,市場是由眾人想法組成,在市場中,不同人士要找的東西也不一樣。
Google創辦人之一瑟吉‧布林(Sergey Brin)說:「我們知道只要努力,Google會一天比一天更好,而且我們知道不久後,大家都會試用Google。所以我們覺得,越晚使用Google,對我們越有利,因為我們會以更好的技術,讓使用者留下更好的印象。因此我們從不急著讓大家今天就用用看,反正明天會更好。」
影響個人就像爬牆一樣,如果剛試幾次就爬過牆,那就過關了。如果試了幾次都沒爬過,通常會發現每多試一次,牆好像就變高一些,更難爬過去。相反的,影響市場就像攀登山丘、不像爬牆。慢慢進步,爬得越高,就越容易達成目標。在市場中,大家會彼此交談,彼此影響,所以每進步一次,確實會產生擴大效果。
問題三:我正在做哪種可評量的進展?要成功,要通過低谷,就必須有所進展,不管進展多小都沒關係。通常放棄似乎太痛苦時,我們就會受困其中,所以我們忍耐,選擇不放棄,因為這樣做比放棄容易。在毫無進展的情況下還堅持下去,這種選擇簡直就是浪費,與其把機會成本浪費掉,不如花時間做別的事,而且做得更好也更開心。
可評量的進展未必是加薪或升遷,可能是一些比較微妙的東西,不只是「倖存就成功」這樣罷了。所以真正的挑戰是,在原本沒有預料到的地方,找到新的里程碑。
如果我們經營小本生意,也讓一些顧客很滿意,那麼繼續做也沒關係,因為經年累月下來,這些主顧客會幫忙介紹新顧客。我們可以利用新介紹的顧客數目和業績成長,去評量進展。我們的一致性和市場態度(有時)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努力。相反的,如果生意口碑不好,沒有新顧客上門也沒有進展,那麼何必堅持下去?
當想影響整個市場時,不放棄的重要性就更高。我們應該放棄沒有效果的行銷戰術,或無法吸引目標顧客的特殊產品功能。但是,對市場的承諾必須無庸置疑——在市場中建立基礎,比經常更換策略並想辦法迅速成功,要容易得多,花的成本也少得多。
組織的情況也一樣,我們採用的戰術不是我們自己定義的,組織的成敗取決於本身對於達成重大目標的努力。當戰術跟通過邁向成功的低谷無關——反而讓我們陷入死胡同——這時我們就必須更換戰術,必須志在達成更大的目標。(本文摘錄自第二至四章)
*書名:低谷—贏家與輸家之間的距離
作者:賽斯.高汀(Seth Godin)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7日
*高汀 簡介
《大聲牛》(The Big Moo)編輯,Squidoo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並且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企業部落格作家之一。著有《願者上鉤》、《釋放點子病毒》、《紫牛》、《紫牛2:免費力量大》、《行銷人是大騙子》、《誰說加油站不能賣鞭炮》等暢銷書。
接下來幾天和幾週,我們學得很快,也讓我們興致勃勃。不管嘗試什麼新鮮事,很容易樂在其中。
接著,低谷(the dip)出現了。
低谷是開始與勝利間,那段漫長又辛苦的時期。要度過這段長路,沒有捷徑可尋,因為走這段路比依循其他途徑,更快到達目的地(成功)。
為了取得潛水證照必須處理的繁文縟節與徒勞無功,就是低谷。
以滑雪或服裝設計來說,「初學者」的平凡技術和「專家」的實用做法,兩者的差異就是低谷。
新手的好運氣與最後擁有實際成就,其間的漫長延伸就是低谷。
為了讓一般人淘汰出局而設置的一套人工篩選,就是低谷。
遇到死胡同要趕快逃離 而碰到低谷是成功的機會
很多人夢想自己像《財星》五百大企業的執行長那樣,擁有無數財富與權力,這種人若是無法通過低谷,一樣無法讓夢想成真。誰不想要私人飛機、華麗的鄉村俱樂部、未受遏阻的決策權力?誰不想過現代王室那種生活?看看企業執行長的履歷表就會發現,人家在獲得執行長職務前,忍受二十五年的低谷時期。想想看,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他必須吸收新知,耐心等待事情演變,不要引人注意,還得奉命行事。他必須擊敗同儕,比別人更長時間工作,阿諛奉承當時的主管。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當執行長很容易,當上執行長前經歷的過程卻艱辛不已,那是一個相當巨大的低谷。如果這段過程很容易,很多人都可以爭取到這個職位,執行長也無法支領那麼高的薪水,不是嗎?如同我們看到的一切,稀有性就是價值的秘訣。如果沒有「低谷」這項篩選工具,稀有性就不存在。
死胡同這種情況大家都很清楚,在這情況下,就算再怎麼努力,一切也不會有太多改變。情況不會好轉,也不會惡化,就是這樣。
碰到結果可能變好的低谷,就要堅持到底;遇到死胡同,就趕緊離開,將資源集中到其他值得投資的事情上。就這麼簡單。
你大可抱怨這本小書提出的建議眾所皆知。我是說,誰不知道一直保持成功就是成功的秘訣;誰不知道提供絕佳產品或服務是對的事,所以應該去做;誰不知道面臨逆境時,應該不要放棄?
但我們大概都沒有那樣做。當我們碰到低谷,要做出艱難決定時,會放棄任何不是低谷的計畫嗎?或者決定先別打草驚蛇,堅持下去,以免改變引發短期爭論?如果不打算以世界第一等獲利,又何必堅持到底?我們是不是投資太多時間和金錢,讓自己有更多機會主導市場?如果我們沒有足夠時間和金錢改善現況,有膽識選擇征服另一個規模較小的市場嗎?
低谷就是個人成功的秘訣。開始著手通過低谷的人——那些投入時間、精力和心血,加足馬力通過低谷者——就會成為世界第一等。因為與其要他們用心做另一件比一般水準好些並且安於現狀的事情,不如欣然接受挑戰,所以他們正努力打破制度。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拒絕放棄追求,他們努力通過低谷,直到進入下一個階段為止。
滑雪板是很時髦的運動。這種運動速度快又刺激,價格也很合理,而且讓人看起來酷斃了。那麼,為什麼會玩滑雪板的人寥寥無幾?因為學習基本技能時,就會出現讓人痛苦不已的低谷。首先,要花幾天時間,才能學會怎樣使用滑雪板。在這幾天當中,會摔得全身是傷。所以大家很容易就放棄,很難堅持繼續學下去。
撐過去,最後成為滑雪板高手,這樣做很英勇——也可以因為稀有性,獲得所有利益。但是成熟的做法是,根本別想學滑雪板,因為你可能無法撐過低谷。愚蠢的想法是,開始學滑雪板,盡全力去試,浪費許多時間和金錢,卻在低谷途中放棄。
據說,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改造奇異公司(GE)時做了這項決定:如果我們不能在產業中當老大或老二,就必須放棄。
為什麼甘心放棄營業額高達十億美元,市場占有率排名第四且營運獲利的事業部?理由很簡單,不放棄的話,會讓管理階層分心,也會挪用資源和資金,消耗組織的專注力和精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會讓組織成員以為「就算不是世界第一等也沒關係」。
威爾許懂得脫離死胡同,這樣做讓他獲得更多資源,讓其他事業通過邁向成功的低谷。
如果我們只能得到一項啟示,那就是:低谷是我們在這裡的原因。我們投入時間、金錢和努力,才抵達這個時刻,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勇敢對抗這個低谷。安然通過低谷還不夠,當我們欣然接受低谷,把低谷當成機會(低谷本來就是機會)時,就能獲得應該得到的東西。
八種常見低谷 你可以先想好如何通過
在此,我要介紹許多仰賴低谷做為篩選工具的制度。這些低谷就存在於組織和個人最可能放棄之處。如果看到這些低谷出現,我們很可能做出選擇。我們知道通過低谷不容易,所以可以(事先)選擇,把通過低谷必須做的事做好;也可以選擇,在抵達低谷前先放棄。不過,千萬別在低谷裡才放棄,這樣整個旅程就變得不值得、一切就徒勞無功。
一、製造低谷:在車庫裡開始做一點東西是既簡單又有趣的事。但是,購買沖壓模具、設計整合電路或進行大規模生產,可就要花一大筆錢。加速作業所需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成本,就創造出低谷。記住,低谷是一項篩選工具,讓供給者數目只維持在少數,讓具備足夠勇氣投入大規模生產者,能夠脫穎而出。
二、推銷低谷:大多數構想要奏效,必須有人推銷才行。做生意的人要跟商家或企業推銷構想,或跟消費者推銷構想;政治人物則要向投票者推銷構想。但是當必須擴大規模,組成專業推銷團隊時,低谷就隨之出現。我們發現幾乎每一個領域都一樣,能率先進入市場又有大規模積極推銷團隊,這種競爭者就擁有龐大優勢。
三、教育低谷:我們從學校畢業後,個人事業生涯就此展開。但是,在我們該學習新知、改善本身技能時,通常就會遇到低谷。
四、風險低谷:自力更生者從實際經驗中體會到,有些時候光靠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目前的收入根本無法進行投資。但是,要租用更大的空間或投資新技術,就要承擔風險。成功企業家知道,「為了通過低谷而投資(明智之舉)」跟「有如賭博那種冒險之舉」,兩者可不一樣。
五、關係低谷:有些人、有些組織日後會對我們有幫助。但前提是現在我們要先花時間和心思跟他們共事。即使現在這樣做未必容易,但是建立這些關係卻很值得。原本做收發工作、常幫忙跑腿或留下來加班幫忙做事的小女生,現在已經當上執行長。當年她努力工作建立的關係,後來就會開花結果。那些短視近利者絕對無法通過關係低谷,因為他們在艱困時期(而非緊急時期),不肯花時間和精神打好人際關係。
六、概念低谷:因為打從一開始就有一套假定,所以事情才能運作到這個地步,但是為了進入下一個階段,或許必須放棄原先的假定,欣然接受一套更重要的新假定。改造機構和產業的英雄都這樣做,從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到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 Airlines)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從非裔美籍慈善家薩爾瑪‧華森‧喬治(Zelma Watson George)到聰明人基金(Acumen Fund)創辦人賈桂琳‧娜佛桂茲(Jacqueline Novogratz),都是藉由通過概念低谷,進入另一個層次。
七、自我低谷:當一切只跟我們自己有關時,事情就更容易解決。我們可以放棄控制,仰賴組織給我們力量。但是大多數人做不到,因為他們沒辦法放棄控制,他們想成為眾所矚目的對象,所以就會困在自我低谷中、無法脫身。
八、配送低谷:有些零售業者可以輕鬆的協助配送產品,然而其他零售業者卻要求合作廠商付費,不過這些投資還是很值得。想想看,如果產品能夠在沃爾瑪百貨(Wal-Mart)銷售,銷售量可能比透過網路銷售高出許多。不管什麼產品都能透過網路銷售,但透過沃爾瑪百貨銷售的產品,卻要經過千挑萬選。
你可以選擇放棄 只要你想通三個問題
在適當時機放棄,是很難做到的事,我們大都沒有膽識放棄;更糟的是,面臨低谷時,有時我們沒有放棄,反而變得平庸。
我們覺得想放棄時,接下來就會落入「平庸」這個圈套。所以我們要明白,我們只有兩個明智選擇:要選擇放棄或選擇非凡出眾。表現平庸就只能當輸家。
偶爾放棄,沒有關係。其實,經常放棄也沒問題。
如果遇到死胡同,就該放棄;如果面臨懸崖,就該放棄。如果進行的專案遇到低谷,但是最終報酬不值得我們通過低谷,就應該放棄。如果想對某個適當計畫堅持到底,就必須放棄毫無進展的計畫。記住,我們沒有時間、熱情或資源耗在各方面去成為世界第一等。
鼓勵放棄,聽起來像是異端邪說,但我們還是要提倡放棄。事實上,不但要放棄,還要經常放棄。
如果想放棄(或不想放棄),那麼就算成功了。明白「放棄是值得你注意並加以考慮的選擇」,就是成為世界第一等的第一步。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對自己提出下面這三項問題。
問題一:我驚慌失措嗎?放棄跟驚慌失措不同。驚慌失措沒有經過事先計畫。驚慌失措攻擊我們、抓住我們,那是一種當下的感覺。
在驚慌失措時決定放棄,這樣做不但危險、代價也很高。如同我們所見,最優秀的放棄者會事先決定什麼時候打算放棄。我們總是可以晚一點放棄——等驚慌失措過後,冷靜下來再做決定。
當我們因為壓力大到想要妥協、放棄或屈服時,就更不該放棄。通常在驚慌失措時,我們會決定放棄,但是在這種時機根本不適合做出關鍵決定。
問題二:我想影響誰?如果現在正考慮放棄某件事,一定是因為還沒發揮出影響力。如果我們打電話給潛在客戶,打了十二次都沒把生意做成必定會灰心考慮放棄。
個人或個別組織的行為會跟整個市場的行為不同。個人有特定的應辦事項和單一世界觀,個人有自主權。如果打算成功的影響個人,就必須改變對方的想法。雖然改變別人的想法不是不可能,但卻很難。
不過,如果我們想影響一個市場,規則就不一樣。市場中某些人當然會考慮跟我們交易。但是,市場是由眾人想法組成,在市場中,不同人士要找的東西也不一樣。
Google創辦人之一瑟吉‧布林(Sergey Brin)說:「我們知道只要努力,Google會一天比一天更好,而且我們知道不久後,大家都會試用Google。所以我們覺得,越晚使用Google,對我們越有利,因為我們會以更好的技術,讓使用者留下更好的印象。因此我們從不急著讓大家今天就用用看,反正明天會更好。」
影響個人就像爬牆一樣,如果剛試幾次就爬過牆,那就過關了。如果試了幾次都沒爬過,通常會發現每多試一次,牆好像就變高一些,更難爬過去。相反的,影響市場就像攀登山丘、不像爬牆。慢慢進步,爬得越高,就越容易達成目標。在市場中,大家會彼此交談,彼此影響,所以每進步一次,確實會產生擴大效果。
問題三:我正在做哪種可評量的進展?要成功,要通過低谷,就必須有所進展,不管進展多小都沒關係。通常放棄似乎太痛苦時,我們就會受困其中,所以我們忍耐,選擇不放棄,因為這樣做比放棄容易。在毫無進展的情況下還堅持下去,這種選擇簡直就是浪費,與其把機會成本浪費掉,不如花時間做別的事,而且做得更好也更開心。
可評量的進展未必是加薪或升遷,可能是一些比較微妙的東西,不只是「倖存就成功」這樣罷了。所以真正的挑戰是,在原本沒有預料到的地方,找到新的里程碑。
如果我們經營小本生意,也讓一些顧客很滿意,那麼繼續做也沒關係,因為經年累月下來,這些主顧客會幫忙介紹新顧客。我們可以利用新介紹的顧客數目和業績成長,去評量進展。我們的一致性和市場態度(有時)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努力。相反的,如果生意口碑不好,沒有新顧客上門也沒有進展,那麼何必堅持下去?
當想影響整個市場時,不放棄的重要性就更高。我們應該放棄沒有效果的行銷戰術,或無法吸引目標顧客的特殊產品功能。但是,對市場的承諾必須無庸置疑——在市場中建立基礎,比經常更換策略並想辦法迅速成功,要容易得多,花的成本也少得多。
組織的情況也一樣,我們採用的戰術不是我們自己定義的,組織的成敗取決於本身對於達成重大目標的努力。當戰術跟通過邁向成功的低谷無關——反而讓我們陷入死胡同——這時我們就必須更換戰術,必須志在達成更大的目標。(本文摘錄自第二至四章)
*書名:低谷—贏家與輸家之間的距離
作者:賽斯.高汀(Seth Godin)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7日
*高汀 簡介
《大聲牛》(The Big Moo)編輯,Squidoo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並且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企業部落格作家之一。著有《願者上鉤》、《釋放點子病毒》、《紫牛》、《紫牛2:免費力量大》、《行銷人是大騙子》、《誰說加油站不能賣鞭炮》等暢銷書。
上一篇:羅傑斯給女兒的傳家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