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4 22:38:27吳思鋒

他人的臉 《八塊碎片—隨著匈牙利音樂跳舞》


團體:流民棧、Ryuseioh Ryu(龍)
時間:2018/3/25 16:00
地點:樂生蓬萊舍

獨舞雖然是一個人跳舞,但並不表示獨舞就是要通往「自我」,反而獨舞時常開啟迎向他者的契機,這也就是為什麼當Ryu在樂生蓬萊舍平常用來當作倉庫的狹仄空間一個人跳舞,卻讓人覺得他在跟很多人一起跳舞。Ryu的手心,是會變出一朵又一朵綻放的花的。

Ryo的第一步,是從上右舞台窗戶跨進來。對像Ryu這樣身體障礙的表演者來說,觀眾從他踩入表演空間的第一步,便會用力地注視,這是奇觀的開始,也是奇觀如何延異為生命政治的身體景觀的開始;無疑的,Ryu選擇的第一步令人驚訝,但當他在中點定位後,很俐落地便將表演的空間集中在如何從這個物理的,極有限的立身之處,通過身體的動與意志的活拓寬,表現獨舞者繁複的精神世界。

匈牙利民間音樂歡暢包覆,他時而愉悅地手舞足蹈,像在擺拍、開趴,時而用單腳跳同時手高舉、如爬蟲般四肢觸地然後收起一隻腳等動作,跳到連唾液也因無法控制而流出,屢屢「撐」出身體的極限;更重要的是,他的眼神始終透過手臂伸展向前/外延伸,彷彿有個無形的彩色世界在他面前開展。彩色的世界有沒有實質存在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獨舞者通過擬造舞台上的彩色世界,用舞蹈想像,給出一種「人間」的觸感。

尤其是像Ryu這樣的身障者,或許一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與種種社會制度的排除性角力,與「我被當成他者」鬥爭的歷程。《八塊碎片》卻把這種制約、規訓的生命政治,通過舞蹈翻轉過來--在身體障礙的Ryu身上,獨舞的「絕對孤獨」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可共通,從這個否定性出發,我們才能看到Ryu的舞蹈看起來很「自我」,其實是從「他者」出發的舞蹈,而且這裡的「他者」並不只意謂「他人」,更指涉種種「其他」。他跳得樂此不疲,同時受苦地存在。或說,因為受苦地存在使他跳得樂此不疲。

以致將近終局,他收束愉悅的作動,坐下、埋頭屈膝,音樂忽然切換成鬼魅般音效,像黑夜裡呼嘯的風聲。他身後那一小座半圓弧形封閉,用泥土、紙板、塑膠袋與樹枝仿真製作的幽暗森林,終於亮起燈光的時候,當下的獨舞情境,讓人感到更切近的是王心運在〈列維納斯論純粹的存在經驗--il y a〉所提到,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對童時獨處經驗的回憶:「小孩獨自睡著,大人在別處忙碌;小孩覺得寢室裡的沉寂就像低語的窸窣聲。」王心運繼續說:「黑夜所充滿的沉寂並不是聽覺所掌握不到的聲音缺乏,而是沉寂本身作為事實在窸窣作響。另外,黑夜也是白日的不在場。」

「窸窣作響」彷若呼嘯的風聲,而「沉寂」猶如黑夜。獨舞者並不是因為恐懼所埋頭屈膝,而是專注、深度地聆聽「其他所有」的聲音,包括在樂生的任何殘響,藉以生成一種關係的脆弱性,再表現為獨舞者的埋頭屈膝。Ryu的舞蹈提醒我們,是在這個充滿「他者」意義的樂生,我們才得以「活著」,才得以在愉悅的舞蹈中,與他人的臉相視。

刊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201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