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8 12:01:14吳思鋒

【在東岸】慢慢吃飯


搭朋友的車往鳳林,僅幾年前去過一次的四代務農,吃的地方,生活的地方。那是座近百年三合院,竹、石、木安靜演化為建築,為家具,像是原本就在。我不記得四代務農是否仍打無菜單料理,今天我也無從問起,因為我和載我來,還有不同車的朋友一樣,都是客人。

入席的有美好花生的順龍與郁倫、花蓮日日的蘇素敏、花蓮旅人誌的阿義與百玲。受邀的我們對彼此笑說,這是同學會吧。邀請我們的是恬居坊,五位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的學生創設的品牌。今天這場午宴是他們的發表餐會,陶餐具由學生捏作,桌墊也是學生編織,餐點則與四代務農合作,恬居坊的出發點是:

以「人」為思考的基底,從現代社會中發現人們的飲食問題進而省思,引入慢食的生活概念,透過手做陶瓷工藝品,品嘗在地食材的鮮甜,來重新定義現代生活的方式與速度。

牆上貼著一張慢食人守則」,主持餐會的同學帶我們朗讀一遍:擁有一顆平靜的心、享受當下的感覺、享受食物的美味、不受其他外在不可抗力因素影響、請勿使用3C及電子產品、以自己輕鬆自己的方式用餐。一共六點,希望我們在這樣的氣氛下用餐愉快。

一道道地道餐點陸續端上,好幾道菜名都讓學生重新取了個名,例如豬油拌飯是粒粒皆幸福,又如洛神苜蓿芽叫洛洛大方。菜慢慢上,我們慢慢吃,分秒的時間感變得立體清澈,倒是學生忙著端東端西忙著活動記錄,大致又因把我們皆當老師輩而不敢放鬆,但我們想這反而壞了慢食的意義,遂喚學生坐下,有茶喝茶,有菜吃菜。學生大概本來還慢著的,或許被我們這樣一招呼,節奏反而亂了起來。不過這樣一亂才像在吃飯。

客家人為主的鳳林鎮,是台灣第一個經義大利「慢城組織」認證的國際慢城。負責申請的北林社區近來十分活躍,上個月23日還在泥巴田裡辦「泥巴運動會」,據報載,有兩百多位民眾下去打了一場泥巴大戰。總幹事李美玲受訪時,說了一段發光的語言:「現在的小孩都沒有機會,能夠下到田裡踩到泥巴的感覺,那我們童年的時候,在泥巴田裡玩的感覺非常的好,而且也因為這樣,我們會愛護我們這塊土地,我們希望讓現在小孩,也有機會踩進泥巴裡面,愛惜這塊土地。」

慢慢吃飯的這午,我想起住在豐田的兩位朋友。他們都是從外地搬來的。2012年他們開始務農,把種植的米取名為「好好吃飯」。慢慢吃飯的這午,我想起以前有台北朋友問我,花蓮人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是什麼?我笑著答,就是吃一頓很長很長的晚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