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管理這一行》心得及書摘
作者:威廉‧畢尼斯(William J. Byrnes)
譯者:桂雅文、閻惠群
出版社:五觀藝術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13日
壹、心得
一、藝術管理大抵就是四理
藝術管理大抵就是四理:學理、整理、調理、什麼都要理。
*學理:培養藝術領域的基本知識。
*整理:事務性的,包括對於藝術組織或藝術家個人的執行計畫的歷史紀錄,對於外部社會的整體環境的整理與反芻。
*調理:藝術是一門瞬息萬變的行業,必須因應時勢不斷地調理內在的路線、方法,甚至給予自己適時的緩衝、喘息的空間。
*什麼都要理:按《藝術管理這一行》的分類,藝術組織的七大管理範疇涵蓋--規畫與研發、行銷與公關、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董事會關係、勞資關係、政府關係(P.36 ~ 37)--什麼都要理,也都得理。
二、藝企合作
藝術管理並非什麼新興的行業,早在前五世紀古希臘的悲劇競賽便已存在了(主由戲劇家擔任);而藝企合作更非什麼新鮮事,同樣早在當時就有了,每一名戲劇家的製作費用均由一富商贊助,對富商而言,這不僅是個人榮譽,也是公民義務。
我們很難渴求每一個大或小的藝術組織積極進行藝企合作,不過可以思考由一個中介的捐募平台加以統籌(如社福界的聯合勸募)。
三、終極的「行銷」,並非一種有效銷售產品的機制,而是回歸內在的「捫心自問」,終究是附著於「創作」的。
貳、書摘
一、規劃五步驟:擬定目標、評估當前的狀況與預定目標之間的關係、對未來的結果列出可行的方案、辨明及決定可行的方案、執行你的決定並評估其結果。(P.140 ~ 141)
二、使命宣言--藝術組織自問的九個問題:我們為何要成立一個組織?我們是從事什麼「業務」?我們最重的產品或服務是什麼?我們的客戶、義工、觀眾及贊助者是誰?他們為什麼會加入我們?過去五年來我們改變了多少?我們組織特有的優勢及主要的弱點是什麼?哪些哲學議題對我們最重要?如果我們倒閉的話會失去什麼?
(P.145 ~ 146)
三、可能改變任一方之溝通認知的四個主要要素:
*既定印象:把個人成員全套上既定印象,好像他們全都以同樣的方式行事及思考。
*月暈效應:對某個人的看法,是建立在一個強烈的特性上(ex.遲到大王……)
*選擇性認知:原本就對某個情況或某個人深信不疑,故只注意那些能夠加強這種看法的事件或行為。
*投射:把你個人的特性分派到別人身上。
(P.278 ~ 279)
四、James Gregory Lord談募款:
人之所以捐錢,是捐給有心人,人們不是捐錢給某個機構,他們是捐錢給那個向他們募款的人,通常是因為某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感覺而做出捐獻,機構幾乎是附屬的,人們是為了人而捐錢……不是為了基金會或游泳池。
(P.447 ~ 448)
讀.冊.人,
謝謝分享,果然是讀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