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7 22:14:50吳思鋒

陳雨航的二線演員

許多文學編輯都兼具著文學創作者的身分,資深編輯人陳雨航便是其一。他成書的作品不多,《策馬入林》因後來爾雅再版故仍可尋得,《天下第一捕快》則已絕版難覓。

輯入《六十六年度小說選》的<最後一場演出>,兩位二線演員以棟與小葉正為了人生首次的舞台演出辛勤且興奮地排練著,劇名是已然含著嘲諷之意的《兩個流浪漢》。可不是嘛,兩個上不了舞台的二線演員和流浪漢有甚麼分別?對演員來說,舞台是他的家,沒有舞台的演員等於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機會終於來了,流浪漢終於不必留連午夜車站。

「我」,以棟,寫信邀請素來看戲,看這場週一演出,導演覺得不會有太多觀眾所以讓以棟上場的戲劇。以棟附上了戲票,信中說道屆時恐無時間招呼,散場時後臺碰面,好嗎?

戲劇性的轉折一刻:觀眾出乎意料地紛紛湧進,導演急將預備輕鬆看戲的一線演員叫回後臺,以棟與小葉重回板凳,喜從天降又得而復失的三溫暖情緒,原本的歸原本,真正的流浪漢反而被假的流浪漢打下舞台。

文本總是互相交織。你想起阿西,兒子的大玩偶,化著小丑妝踩車四處宣傳電影,沒落的宣傳技巧亦暗示著這門行業的被淘汰,阿西的小丑一生。

文本總是互相交織。然後你會想起「玫瑰瞳鈴眼」、「藍色蜘蛛網」那一類的節目(你曾上過一位編輯的課,他自承曾經墮落過,擔任那類節目的編劇。喔,對了,那位編輯也兼具文學創作者之身分),那些面孔陌生、演技生硬,但也認真到不行的演員(其中有些便是被淘汰下來的一線演員),不正像是一群分工精細的流浪漢,各自負責各自,維護著一種近似「楚門世界」的擬體系?

他們,以棟小葉與阿西,不正戮力穿透集體生活的篩網,努力往下一關下下一關邁進,破解淘汰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