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9 23:33:39吳思鋒
片面香港(之三)
20些利道與石板街
走在百年石板街,Kevin說這就是《三岔口》的場景。我想了一下,喔,就是車子倒溜那一場。石板街兩旁有許多擠仄而存的迷你店家,保留了香港舊有歷史風貌,存於香港鬧區之中,卻絲毫不像香港。
些利道可乘單向的電扶梯一路向上攀,是個外國人喜居的地方,政府有意打造成蘇活區般的風貌,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在《全職殺手》中出現的一間小影帶店,Kevin問,要不要進去看看,我說,不用了,從外一望就看完了,實在真小啊。
21香港藝術館
多是中國古典書畫藝術,同期的還有瓷器、玉器展覽,其實皆非我所喜好。但在廣東現代繪畫展展場後面的隔間,掛著幾幅加上記號、說明文字的畫作,旨在讓觀眾了解透視法等技巧,對我這樣的外行人來說非常清楚(雖然現在已經忘忘去了)。其他展覽也有類似的互動設計,像是用一張可擦板的書法試寫,這都是很簡單的設計,但也十分有效且富趣味。若台灣的藝術展場若能增加像香港這樣的互動設計,配上台灣服務人員的親切,相信會有很好的幫助,因為我們少的正是這種直接面對觀眾的程式。
22香港電影雜誌
香港的《電影雙周刊》停刊之後,市面上出現了一本《香港電影》,才剛出了第一期,討論「香港電影」的定義,還訪問了十位香港電影導演。Ben說,都把題目做完了,不知道下一期還可以做什麼(新一期的封面是王家衛/《藍莓夜》)。Ben也提到,之前香港某大學舉辦電影大師工作坊,主講人是那位承認自己抄襲但又說比別人抄襲得少的王晶,台下有學生問,你覺得你算是大師,可以來上這門課嗎?擺明了來挑釁。王晶說,我是大師。學生繼續進攻,跟李安、王家衛那樣的水準比起來,你認為你算是大師嗎?王晶說,我是大師,我是娛樂的大師,香港電影賣座紀錄保持人還是我。話一說畢,全場氣氛逆轉,Ben好生佩服。我也是。
王晶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而他的父親,亦是知名導演的王天林,香港正在辦他的電影專題。他們的關係我倒是現在才知道,沒想到王晶還生長在電影世家啊。而《香港電影》雖然看似香港自製的雜誌,其實資金跟寫手都是內地的。
不僅於電影雜誌,香港也沒有一本像我們的《典藏今藝術》、《藝術家》這樣的藝術雜誌。倒是有本新興的綜合性文化雜誌《Muse瞄》,可這是外國人辦的,內容一律是英文,除了一個小說發表的版面,中英文皆接受,若為中文投稿,便會同時翻成英文,中英對照刊登,Ben便給了我一本他有份刊登的該期雜誌。
23挑男人
Ben說,香港女人挑男人有三個條件:帥、有錢、會搞笑。我說,帥跟搞笑不是很矛盾嗎?但後來想想,香港的男明星,哪一個在其電影的演出作品中沒有搞笑的經歷?像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等人,哪個不是喜劇悲劇都能扛上一角?香港電影與社會實境的關係向來密不可分,連男人的理想條件這樣的事情也是。
24正文書店
阿麥書房跟Kubrick仍舊沒去成,倒是無意間走進也有分人文氣質的正文書店,書種不多,順手帶了一本內地的年青創作雜誌,內容還好,但還附上收錄音樂投稿者的CD,雖還未聽,但感覺生氣蓬勃,只是不知道又能撐上多久。正文書店也是。
25菠蘿飽
最後一天吃到了,搭配凍奶茶,像是最後一刻把功課做完。
26忽然一周
台灣版的《壹周刊》比較好看。
走在百年石板街,Kevin說這就是《三岔口》的場景。我想了一下,喔,就是車子倒溜那一場。石板街兩旁有許多擠仄而存的迷你店家,保留了香港舊有歷史風貌,存於香港鬧區之中,卻絲毫不像香港。
些利道可乘單向的電扶梯一路向上攀,是個外國人喜居的地方,政府有意打造成蘇活區般的風貌,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在《全職殺手》中出現的一間小影帶店,Kevin問,要不要進去看看,我說,不用了,從外一望就看完了,實在真小啊。
21香港藝術館
多是中國古典書畫藝術,同期的還有瓷器、玉器展覽,其實皆非我所喜好。但在廣東現代繪畫展展場後面的隔間,掛著幾幅加上記號、說明文字的畫作,旨在讓觀眾了解透視法等技巧,對我這樣的外行人來說非常清楚(雖然現在已經忘忘去了)。其他展覽也有類似的互動設計,像是用一張可擦板的書法試寫,這都是很簡單的設計,但也十分有效且富趣味。若台灣的藝術展場若能增加像香港這樣的互動設計,配上台灣服務人員的親切,相信會有很好的幫助,因為我們少的正是這種直接面對觀眾的程式。
22香港電影雜誌
香港的《電影雙周刊》停刊之後,市面上出現了一本《香港電影》,才剛出了第一期,討論「香港電影」的定義,還訪問了十位香港電影導演。Ben說,都把題目做完了,不知道下一期還可以做什麼(新一期的封面是王家衛/《藍莓夜》)。Ben也提到,之前香港某大學舉辦電影大師工作坊,主講人是那位承認自己抄襲但又說比別人抄襲得少的王晶,台下有學生問,你覺得你算是大師,可以來上這門課嗎?擺明了來挑釁。王晶說,我是大師。學生繼續進攻,跟李安、王家衛那樣的水準比起來,你認為你算是大師嗎?王晶說,我是大師,我是娛樂的大師,香港電影賣座紀錄保持人還是我。話一說畢,全場氣氛逆轉,Ben好生佩服。我也是。
王晶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而他的父親,亦是知名導演的王天林,香港正在辦他的電影專題。他們的關係我倒是現在才知道,沒想到王晶還生長在電影世家啊。而《香港電影》雖然看似香港自製的雜誌,其實資金跟寫手都是內地的。
不僅於電影雜誌,香港也沒有一本像我們的《典藏今藝術》、《藝術家》這樣的藝術雜誌。倒是有本新興的綜合性文化雜誌《Muse瞄》,可這是外國人辦的,內容一律是英文,除了一個小說發表的版面,中英文皆接受,若為中文投稿,便會同時翻成英文,中英對照刊登,Ben便給了我一本他有份刊登的該期雜誌。
23挑男人
Ben說,香港女人挑男人有三個條件:帥、有錢、會搞笑。我說,帥跟搞笑不是很矛盾嗎?但後來想想,香港的男明星,哪一個在其電影的演出作品中沒有搞笑的經歷?像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等人,哪個不是喜劇悲劇都能扛上一角?香港電影與社會實境的關係向來密不可分,連男人的理想條件這樣的事情也是。
24正文書店
阿麥書房跟Kubrick仍舊沒去成,倒是無意間走進也有分人文氣質的正文書店,書種不多,順手帶了一本內地的年青創作雜誌,內容還好,但還附上收錄音樂投稿者的CD,雖還未聽,但感覺生氣蓬勃,只是不知道又能撐上多久。正文書店也是。
25菠蘿飽
最後一天吃到了,搭配凍奶茶,像是最後一刻把功課做完。
26忽然一周
台灣版的《壹周刊》比較好看。
薛西
2008-01-06 11:26:22
JR,
是啊,真是太有眼光了......
zen,
是啊,我也有同樣的困擾,
這次去香港也特地把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
帶回來,這本書是講世代的,頁數單薄但有它
的力道。亦是香港進一步出版社的系列小書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