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6 00:53:13吳思鋒

復古次文化的逆襲《雜誌時光II》Mag Days II

展出時間--2007.5.26(六)~6.3(日)
展出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台北市牯嶺街5巷2號2樓)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4:00-21:00/2392-5080
主辦單位--兩人出品http://db-db.com/loves/futariissue
協辦單位--南海藝廊、舊香居 

黃華成其人對於台灣戰後美術史發展的重要性,足堪與日本寺山修司氏比擬,他單槍匹馬的挑戰當年敏感政治環境以及傳統學院制約,大膽顛覆了藝術形式的侷限與框架,展現了一種個人情感式的創作姿態,一躍而成為台灣前衛藝術運動的先鋒旗手。

黃華成一生除跨足小說詩文、觀念藝術、實驗錄像,舞台劇等各領域外,亦曾參與獨立另類雜誌《劇場》的創辦,積極引進前衛當代的國際思潮,影響風靡了六O年代的文藝青年及知識份子。《劇場》不但是同人匯聚發聲的管道平台,同時也是年輕藝術家對於藝術理念的行動實踐場所。

在日本,寺山修司的藝術成就早獲公認,反觀台灣,黃華成卻遲遲未能正名。本次展覽不僅是對黃華成的一次致敬,更是對那一個反叛年代的回顧及想望。

新聞聯絡人
羅喬偉
兩人出品 futari-issue
www.flickr.com/photos/futari-issue
futari.issue@gmail.com 0918930470
Tel/2873-3173 Fax/2873-3183
台灣台北市士東路63號

劇場雜誌────────────────────────────

《劇場雜誌》於1965年1月1日在台北創刊,1967年由於無力繼續刊印宣告停刊,歷時三年一共出刊九期。

《劇場雜誌》六○年代風靡於台灣的文藝青年與前衛藝術家、影癡等的知識份子圈中,台灣當時背景是藝文作品皆必須接受政府的審核,箝制文藝創作者的意識形態,而《劇場》在台灣文藝氣氛尚處在白色恐怖戒嚴時期中勇於引進當代的前衛電影與現代主義戲劇,無疑是搞怪顛覆的創舉。

《劇場》讓法國的新浪潮電影與存在主義戲劇這股風潮吹進當時文化荒漠的台灣,當時創辦《劇場》的這群年輕藝文工作者們通曉法文日文等,憑藉著一股熱情自行翻譯介紹評論外國前衛的電影與戲劇作品,像是《廣島之戀》、《去年在馬倫巴》、《甜美生活》的翻譯電影劇本不斷被各代影癡閱讀研究,還有大量的舞台劇劇本如貝克特《等待果陀》、尤涅斯科與惹內、哈洛品特被翻譯介紹,以及研究探討高達《四百擊》《斷了氣》與《賴活》、雷奈《穆里愛》、柏格曼《哭泣與耳語》與《第七封印》、安東尼奧尼《情事》與《蝕》、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布紐爾《安達魯之犬》等前衛藝術電影。
  
《劇場》創刊的成員都是才子,有黃華成、國立藝專的邱剛健、陳清風、崔德林、李至善,及李信賢、李南衡、方莘、張健、郭中興、莊靈、徐尹秋等人,陳映真、劉大任、王禎和、黃春明、曹永洋也在其中,還有香港的金炳興與羅卡。起先是一群藝文友伴的私人聚會,後來他們渴望將國外的哲學思潮與藝術理念引入台灣,詩人小說家戲劇家等大夥志同道合,便興起了辦雜誌的念頭,說定以電影和戲劇為雜誌基調,於是取名《劇場》。

除了雜誌發言的文字空間,同時《劇場》也是年輕藝術家群結而起,自由自在的創作自己對於藝術理念的行動實踐場所。《劇場》成員不畏當時政治環境肅穆緊縮的氛圍,以反叛另類的姿態大膽前行於台灣社會。他們自行編導舞台劇與拍攝實驗短片,邱剛健導演《疏離》是一個男孩自慰的過程,黃華成拍攝半裸男子奔逃的短片,還有陳耀圻的紀錄片《劉必稼》首先突破政令宣傳的格局而寫實紀錄小人物生活,《劇場》中有前衛激進的理論,編輯與作者群也親自實踐創作之。而美編黃華成在《劇場》嘗試的版面與編輯實驗,至今台灣的藝術雜誌無人能企及。這群才子的反叛行為與審美品味,為台灣起了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藝文革命運動。《劇場》對於台灣的藝文界貢獻實在太大,不論當時或是其後。
薛西 2007-05-13 22:58:54

rJ,


你說的寫實性與真實性我的確沒聽清楚
下回有機會再來聊聊


其實我自己倒沒特別覺得跟劇場磁場較近
自己說這樣的話好像有點諷刺喔?!
哈哈

rJ 2007-05-13 22:18:14

rRRRR 不知是腦殘還是手障

rR 2007-05-13 01:33:57

在此初悉《劇場》歷程
當然不能錯過展覽

前陣子在舊書攤找到一本劇場季刊
哇得一聲買了
到沒想到自己原來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