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9 03:55:49吳思鋒
眾夏夜之SHOW‧四校戲劇聯展:台大《二號》
日期:2006‧8‧18‧1930
地點:國立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
演出單位:台大戲劇學系
編導:杜凱翔;舞台監督:魏徵郁
舞台設計:廖惠麗;燈光設計:張碧娟
音樂設計:陳彥瑋;執行製作:劉醇遠
演員:樊宗錡、劉啟薇、胡祐銘、林家全、許培根、張境麟
由四組人物/情境為構成分子,〈一〉是一名男子遭到兩名黑衣人(一男一女)綁架,並要求他在「自己活存,世界滅亡」與「自己死亡,世界得存」中選擇其一。〈二〉為一對朋友輪流唸讀報紙的負面新聞,互相詢問與說話,有時平淡,有時生氣,考驗彼此的交往關係。〈三〉乃丈夫迎接自療養院回來的妻子,面對已然變化的愛情,兩人的對話難以連結。到了〈四〉,場景由寫實一下轉為抽象,幾位演員喃喃自語一些「負情緒」的短句及詞語,配上藍、黃、紅的燈光,營造夢境一般的氛圍。
全劇八幕,即是由這四組依序呈現兩次。在第二次的序列,情節推進一步,各自走向一種解決,或反而更加懸而未決的混亂。句點是在抽象場景劃下的,與第一回相同,演員們吐著負情緒的字眼(如背叛、閹割等),似乎悲觀地暗示世界永遠這麼「惡耗」下去,脫離不了宿命。
這齣戲探討了許多「關係的變質」之狀態,雖則通篇而論仍是一元化的悲觀,尚且沒有甚麼「辯證」的能量,在「憤世」與「為何憤世」之間的闡釋亦稍顯單薄。
舞台部分,三面疊滿了紙箱(幾與燈軌等高),正中央較高處顯露一門窗框,窗外是藍天白雲,髒亂不齊、失序破裂之中猶有美好的出口。音樂以清新舒緩的西洋音樂為主調,但在第二次序列出現的音效,雖然營造一股山雨欲來的氣氛,可惜和舞台上進行的戲劇缺乏互動,正負之下依然是負。
比較失望地是,編導杜凱翔的劇本設計了不少有意引人發笑的語句或段落,以及情緒轉換的鋪排,但演員過多的手勢(手勢與說話間的搭配)和較為生嫩的演出經驗,沒能把這一部分作適當的處理,殊為可惜。
或許可以這樣結語,導演在探討「關係的變質(命題上的)」的同時,恰恰因為具體執行的一些「關係的變質(戲劇元素的)」,導向一種「宿命的」悲傷。
聯展網址:http://www.chta.org.tw/chta-p4schools.htm
中華戲劇學會:http://www.chta.org.tw/
地點:國立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
演出單位:台大戲劇學系
編導:杜凱翔;舞台監督:魏徵郁
舞台設計:廖惠麗;燈光設計:張碧娟
音樂設計:陳彥瑋;執行製作:劉醇遠
演員:樊宗錡、劉啟薇、胡祐銘、林家全、許培根、張境麟
由四組人物/情境為構成分子,〈一〉是一名男子遭到兩名黑衣人(一男一女)綁架,並要求他在「自己活存,世界滅亡」與「自己死亡,世界得存」中選擇其一。〈二〉為一對朋友輪流唸讀報紙的負面新聞,互相詢問與說話,有時平淡,有時生氣,考驗彼此的交往關係。〈三〉乃丈夫迎接自療養院回來的妻子,面對已然變化的愛情,兩人的對話難以連結。到了〈四〉,場景由寫實一下轉為抽象,幾位演員喃喃自語一些「負情緒」的短句及詞語,配上藍、黃、紅的燈光,營造夢境一般的氛圍。
全劇八幕,即是由這四組依序呈現兩次。在第二次的序列,情節推進一步,各自走向一種解決,或反而更加懸而未決的混亂。句點是在抽象場景劃下的,與第一回相同,演員們吐著負情緒的字眼(如背叛、閹割等),似乎悲觀地暗示世界永遠這麼「惡耗」下去,脫離不了宿命。
這齣戲探討了許多「關係的變質」之狀態,雖則通篇而論仍是一元化的悲觀,尚且沒有甚麼「辯證」的能量,在「憤世」與「為何憤世」之間的闡釋亦稍顯單薄。
舞台部分,三面疊滿了紙箱(幾與燈軌等高),正中央較高處顯露一門窗框,窗外是藍天白雲,髒亂不齊、失序破裂之中猶有美好的出口。音樂以清新舒緩的西洋音樂為主調,但在第二次序列出現的音效,雖然營造一股山雨欲來的氣氛,可惜和舞台上進行的戲劇缺乏互動,正負之下依然是負。
比較失望地是,編導杜凱翔的劇本設計了不少有意引人發笑的語句或段落,以及情緒轉換的鋪排,但演員過多的手勢(手勢與說話間的搭配)和較為生嫩的演出經驗,沒能把這一部分作適當的處理,殊為可惜。
或許可以這樣結語,導演在探討「關係的變質(命題上的)」的同時,恰恰因為具體執行的一些「關係的變質(戲劇元素的)」,導向一種「宿命的」悲傷。
聯展網址:http://www.chta.org.tw/chta-p4schools.htm
中華戲劇學會:http://www.chta.org.tw/
下一篇:新潮實驗室:行為藝術三幅